吳小秋
【摘要】“閱讀是一盞明燈,照亮你的人生路”,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對孩子非常重要,教師如何上好閱讀教學課呢?本文以“三步曲”淺析了閱讀教學。
【關鍵詞】低年級 閱讀 教學 三步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81-02
閱讀教學是聽、說、讀、寫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閱讀實踐。”但目前的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滿堂講,滿堂問的現象。對于學生來說,教師過長時間的講授,容易抹殺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更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更不適合滿堂講了。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性,在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低年級的閱讀教學,筆者認為可以下三步走。
一、讀得流利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教學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文字優美,淺顯易懂,閱讀教學要求比較簡單,能讀通、讀懂課文就行了。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破詞,不破句,不添字,不落字。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并非易事,不經過反復的讀是不能實現的。筆者讓學生讀書個性化,他們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可以放聲朗讀,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讀。學生讀有所得,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進去了,自然而然地讀書的興趣就來了,有了興趣,就不愁讀不好書了。筆者還會采用輪讀全篇或比讀全篇的方式,把自己和學生擺放在相同的位置,和孩子們一同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把課文讀流利就可以了。
二、讀出感受
把課文讀流利了,接下來,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語文教師語言的豐富性和感染性。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內心體驗,情感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條件。因此,教師特色的范讀能披文入境,融情于聲,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氛圍,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
所以,在教學中,筆者通常采用范讀的形式,先讓學生知道怎樣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學《丑小鴨》時,筆者跟學生說:“我喜歡第四段,我覺得作者寫出了丑小鴨的孤單,請你們聽一下,老師能不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碑敼P者示范讀完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老師讀得好,有感受,有的說老師沒把感受讀出來。筆者趁勢就引導:那你們有誰比老師厲害,跟老師比讀感受,也來試試。然后要求學生選取一處,反復練讀。學生練讀完以后,就進入分享的階段,這也是整節課最精彩的地方。筆者提倡一課一得。要讓學生在每節課都真正有一點實在的收獲,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句話的含義,一段課文的背誦,或者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都應該抓住閱讀的重點,啟發學生進行理解性朗讀。學生學完后的分享過程就是學生收獲的時候。這時,重點是讓學生自己表達,同時還離不開老師的引導、評價。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有適當的回應、鼓勵。而每節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重點的要多讀,多評價。但老師的語言要盡量精煉,廢話不用多說。假如學生一下說到位了,可以這樣說:這位同學說得多好啊!我們全班同學也來像他一樣讀一讀。如果沒有說到位,筆者就會說:還有誰要挑戰他,有誰讀得比他更好?學生在挑戰、比讀的時候,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不斷加深,并且因為是自己悟出來的東西,印象肯定特別深刻。這就不同以往,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老師滿堂灌,但下完課后,學生真正記住的東西并不多,筆者想要的就是老師簡簡單單地教,學生扎扎實實地學。
三、拓展延伸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語文課程最終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識字、積累詞匯、學會表達、寫作。任何一種知識,一種技能的內化,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運用。對于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最好的辦法仍是讀書。因此,在教完《丑小鴨》一課時,筆者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挑戰原文。就拿第四段為例:丑小鴨離開了家,會遇到什么事?孩子們聽了,特別感興趣,馬上舉手發言:丑小鴨遇到了小兔、小鹿、野鴨、老虎、獵狗等等好多好多動物,然后是怎么樣對待丑小鴨的。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課堂氣氛也特別熱烈。等孩子們發言完后,筆者就出示原文,看看安徒生爺爺原來是怎樣寫的?然后就跟著孩子們一起去欣賞原文。什么也不用說,只需要引領學生進入原文,進入安徒生爺爺的童話世界就行了??赐炅?,筆者說:孩子們,你們跟安徒生爺爺一樣棒,你們也可以寫童話故事了!安徒生爺爺的原文寫得多精彩啊!要想更好地了解丑小鴨的故事,就請你們回去看原文吧!安徒生爺爺一生寫了很多好聽的童話故事,你們也可以去了解。目的是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童話作品。通過遷移性的讀書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及時地加以運用,不僅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通過以上的三步曲,筆者總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體驗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悟,而不是一味的告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也優化了閱讀教學的過程,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香榮.淺談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究.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