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
【摘要】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對新生入學適應、合理職業規劃、心理壓力調適都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過多強調政治教育功能,而較少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及其積極品質的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消極被動情緒滋生,造成了自身不能健康、自由地發展。本文以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自我認知方面的創新性應用為切入點,探析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特色方式和重要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自我認知 積極品質 大學生心理危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67-02
日益快速模式化的生活所帶來的浮躁,日趨激烈市場化的競爭所帶來的冷漠,無形中給處于人生觀建構初期的大學生群體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職業目標選擇的困惑使他們日益迷茫,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使他們心生逃避和偏執,自我認知體系的模糊逐漸地威脅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一些自我認知能力相對脆弱的學生難免陷入心理危機,出現一系列過激行為,對大學生個人和全社會都造成了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
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學生認知被動、教育效果政治化和形式化、學生積極品格缺失、應對危機能力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找到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管理工作的理論來指導教育實踐。積極心理學致力于激發大學生體驗積極情感、建構積極人格特質,自覺主動應對社會環境,它為高校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結合當前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現狀及學生階段性的心理特點,將積極心理學有效地融入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過程中,分析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效果,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情懷和理論水平。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現狀分析
角色定位不明確。初入大學,新的環境需要大學生轉變角色,去發展新的社會定位,在這個角色轉變和適應的過程中,思想行為習慣、經濟狀況、學業期望、情感歸屬、人際關系等多種因素和矛盾相互交織,形成了角色壓力和困惑,學生因自主認知模糊,目標設計混亂,致使大一適應和融合能力不足。
自我調適能力欠缺。新的階段會遭遇不同的成長問題,說教灌輸式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弱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致使他們產生抵觸和逆反心理,正常的行為認知、必要的意志磨煉和美好的情感體驗減少,造成了學生自身主動應對能力不足,一旦遇到特定的事件,諸如軍訓、評優評先、考試等,就會刺激和誘發各種心理危機。
建構合理的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積極心理學通過建構積極認知向大學生傳授新的充滿活力的積極思想,使他們成為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主體,提高自我認同感,形成積極的情緒,理性看待和處理各種矛盾和困惑,引導個人心理健康、和諧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中的應用
1.前提:建構合理認知,積極評價自我
積極心理學指導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引導學生理性認識自己,合理評價自己。不過高或過低評估自己,繼而更從容地分析危機,應對危機。
(1)建立信任,培養認知
心理危機的出現不是短期或單一因素造成的,學習經歷、家庭教育和個人學習能力都是造成他們出現學習沒興趣、生活沒目標、工作沒動力的原因。大學生認知教育初期,要積極從個人和家庭層面增進了解,逐漸建立信任,便于找到和他們交流起來的共同語言,鼓勵學生說出自己,使他們正面認識自己。
認知自我后,繼而引導他們肯定自己。幫助他們搭建合適的平臺鍛煉自己、展示自己,在自我的磨練中既發掘了自我價值,又確立了自我認知定位,有效地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情緒。
(2)直面困惑,敢于應對
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因缺乏經驗和全局觀念,常會出現如自暴自棄、倔強執拗等較為極端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不足和失意。這種極度保護自己的做法,其實顯示了內心的脆弱和無助。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中期,通過細致耐心的溝通,積極解釋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幫助學生主動將問題分解,讓他們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輔助學生正確認知,敢于應對危機的關鍵。
2.關鍵:轉變關注視角,積極挖掘潛質
積極心理學指導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關鍵就是幫助他們轉變關注的視角,強烈激發大學生內在成長動機。生活中夢想和現實總是存在一定差距,而夢想成真的根本前提就是改變現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大學生視為積極的有機體,培養興趣、挖掘其自身的積極潛力,讓大學生成為自己行為的主動決定者,大學生自我投入越多,行為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長的動力也就越足,擁有改變自我的力量和勇氣就越強,讓他們不再糾結于改變是否可能,而是去探索如何努力去實現改變,通過這些改變讓自己用積極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失敗與挫折。在學生進行日常自我認知教育中可嘗試如下實踐活動方式,來轉移大學生現階段關注的問題,激發學生自主能動性。
(1)“學習趣味園”
學生出現自主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時,可發動成績優秀的同學成立學習趣味園,讓他們用新穎獨特的方式進行朋輩輔導,寓學于樂,寓教于樂,比如英語輔導補差可通過親自制作英語單詞卡片、共同欣賞英文電影、一分鐘英語口語對話等方式互動,不拋棄不放棄,相互陪伴,互助學習,不僅補習了知識,也收獲了別人的重視和關愛。
學生出現學習目標認知不足時,可專門舉辦學習經驗交流會,邀請學長介紹自身經歷與收獲,現場為大家解答釋疑,促使大家更直觀地認識專業走向,更合理地規劃目標,更積極地調整自我期望,不再因盲目奢望而迷茫。
(2)“班會我策劃”
班會是學風建設的良好平臺,也是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的基地。傳統的大學生班級管理中,班會由輔導員和班委負責,學生被動參與。引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可實施學生自己策劃班會的方案,由學生根據大學生階段性思想狀況,特定諸如“感父母恩,知朋友情”、“我自信我自立”、“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主題,每周讓學生輪流策劃班會,由此調動大家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增進班榮我榮的密切情感,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增強自身心理素質。
(3)“班級才藝秀”
挖掘學生自身特有的閃光點,調動其集體參與的積極性。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班級才藝秀,為大家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在鼓勵和贊嘆中,彼此分享快樂,見證成長,學會珍惜,收獲成就,良好地挖掘學生積極本性,追尋其內心深處的主觀幸福感,引導大學生完善人格。
3.著力點:善用欣賞眼光,積極與學生溝通
積極心理學指導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著力點就是要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善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與他們積極溝通,建立信任。思政課堂和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樂觀地將自己的學識、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學生,在這場師生的互動中,使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包括心理健康在內的各方面得到了新的變化;出現心理危機后,共情陪伴,及時關注,積極處理,實時疏導。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效果分析
1.由消極授受變積極探索
當前在校大學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傳統思政課堂教學內容信息量大、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教學模式單一,減弱了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甚至使其產生抵觸情緒,認為思政課只是說教,無實用價值。積極心理學運用于思政理論課堂時從尊重學生自主性入手,以實踐運用促理論教學,采用靈活多樣、啟發啟迪式的教育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用多種的探索形式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提升知向行轉化的實效,增強踐行自覺意識。
2.由被動參與變主動策劃
當今的大學生普遍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的個人作風使他們滿足于個人生活小圈子,不愿接納認同他人,不愿參與集體活動。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更好地打破了學生固步不前、不愿改變的狀態,發揮了學生自主性在全面發展中的導向作用,積極引領學生自主、多向全面地塑造自我。
3.由修己變達人
積極心理學在運用實踐中,督導學生常省自身,勤蓄內涵,多些謙卑,少些抱怨。在相互接納與學習中,調動彼此的行為自主性。受惠于己,施惠與人,彼此扶持,把樂觀、自信之氣,活力、仁愛之風散播進校園。
四、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的啟示
1.全面兼顧,創造良好環境
高校大學生是個特殊的、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無助。他們用另類的方式詮釋著自己的不足和迷茫。大學對他們來說是人生新的開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協助他們重塑自我,指導他們明辨是非,引領他們自主創造。特殊的群體,需要付出加倍的愛護和關心。
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每位成員的心理健康程度定能得到最大的發展。大學生自我認知教育不僅要調動學生個體積極自主品質,還要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拋卻以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單一關注學生個體出現的諸如逆反、自私、焦慮、狂躁、憂郁等問題,較多地帶著樂觀的情緒去肯定整個群體具有的諸如幸福、積極、勇氣、高尚、樂觀、希望等品質,用一種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審視他們,構建培養其積極人格的支持環境。
2.利弊兼容,感受學生的需要
學生的心智發展與老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積極心理學提倡在日常學生工作中,著眼于沖突、煩惱和苦惱的積極面,致力于提升學生悅納能力。時時予以關注,事事抱有希望,不放棄任何一個想要積極成長的學生,想其所需,解其所惑,幫助學生認知自我,塑造健康人格,用自己的力量在前行的路上跌倒后再站起來。
積極心理學理論以積極解釋大學生面臨的問題為切入點,在大學生認知教育中引導管理者有效激發大學生內在成長動機,尊重個體理念,轉變片面消極的問題應對模式,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開辟了大學生認知教育新方法和途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合理利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精髓,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實踐,用積極的力量推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地深入,促使個人積極品質的塑造,共同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氛圍。
參考文獻:
[1]高魁.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4,10.
[2]齊曉穎.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4,4.
[3]欒海清.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路徑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201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