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洪·忙力夏
摘 要:策勒縣水資源緊缺,農業灌溉用水量大,農業節水直接關系到策勒縣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因此策勒縣做農業灌溉工程節水模式研究工作是未來地區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本文探究了策勒縣農業灌溉節水的整體情況,并對策勒縣農業灌溉工程節水模式的發展進行了相關探索。
關鍵詞:策勒縣;農業灌溉工程;節水模式;概況;發展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3-0213-01
1 策勒縣農業灌溉節水概況
策勒縣人均含水量少,并且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大多水資源集中在策勒縣的南部和中部,北邊為沙漠,水資源緊缺。夏季水資源占總水資源的76.3%,而春季水資源僅占全年徑流量7.9%。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來自兩條河流,分別是策勒河和怒水河。這兩條河流的年徑流均不到3.2億立方米,境內其他河流的年徑流量更小。策勒縣地區的泉水年徑流也較低,但是其分布均勻,可以彌補冬春季河流水資源緊缺的現象。受制于策勒縣本身的地形地勢和水資源情況,在農業灌溉方面還沒有大范圍推廣節水措施,只有較少地區實施噴灌等節水方式。
2 策勒縣農業灌溉工程節水模式的提出
農業是策勒縣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把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好是發展農業,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主要措施。由于策勒縣本身水資源短缺,因此做農業灌溉的節水工作是確保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發展策勒縣經濟的重點。節水工程的實施需要一套完整的體系,其中管理機構與節水灌溉工程是這個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科學地去利用這個體系,提高對灌溉水資源的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由于生態破壞與水資源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給農業的生產和產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做好策勒縣農業灌溉節水工程是保證農業增產的必經之路。
3 策勒縣農業灌溉工程節水模式的發展
加強策勒縣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強力宣傳推廣高效節水思想,直接關系到策勒縣農業的產量質量和策勒縣經濟的發展。節水措施是在水資源短缺和干旱地區提高農作物質量,提高農民產量,解決水源不足,提高灌溉利用率最主要的措施。
3.1 因地制宜推廣綜合高效節水灌溉項目
由于策勒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對比較偏僻,人們缺乏科學節水灌溉思想,因此因地制宜推廣綜合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是發展節水模式重要的一步,只有思想做到位了,才有動力去實施。思想要做好,但是也要有的放矢,比如說策勒縣南部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農業灌溉面積就應該相應地加大,同時讓上游居住的人民不要污染水資源;在北邊的沙漠地區,我們可以種植一些需水量較少的農作物。總之,必須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節水方式,以實現對水資源的最大利用率,使農作物成長得到水源保障。
3.2 充分利用3S信息管理技術
3S技術是指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系統(R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三項技術。3S技術在國外農業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為實現農業灌溉的現代化與智能化,使農業節水灌溉更加高效,在策勒縣內也應大力推廣使用3S信息管理技術,其可以有效檢測水里的成分與水資源的利用率。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讓我們對灌區的水資源進行遠程控制和檢測,對于灌區情況可以利用計算機等進行參數分析,可以實現精細灌溉,減少棄水。
3.3 微灌節水技術
微灌節水技術是利用管道和灌溉區的灌水器,科學合理地輸送農作物所需的水和營養,又被稱為局部灌溉。微灌節水技術主要包括四種形式,分別是地表滴灌、地下滴灌、涌泉灌和微噴灌。這四種微灌技術各有自己的優缺點,要根據當地情況合理地選取。微灌技術具有省水、省工、節能、灌水均勻、增產和對土壤和地形的適應性強等有目共睹的優點,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點,比如其相比其他的灌溉技術相比投資成本較高,并且整個系統中某一部分受損,整個系統都不能正常使用。
3.4 噴灌節水技術
噴灌節水技術就是利用地下埋管或者地上管道,將有壓水資源引用到灌溉區,然后在灌溉區的農作物生長區域有相應的噴管,根據農作物的用水需求,合理地進行噴灌。噴灌節水技術可以使農作物均勻地吸水,并且節水系統所占的灌溉面積少,所需的人力少,基本上在任何地形地勢的情況下都能使用。但是噴灌節水技術也有自身的不足之處:節水系統設備的前期投入大,且受風力的影響大,安裝整個系統設備所需的技術水平高。噴灌技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各有自己的特色和利弊,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合理地選取噴灌節水技術。
4 結語
策勒縣水資源短缺,農作物的用水量占總水資源的70%左右,所以合理的節水技術關系到整個策勒縣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了有效確保節水技術給策勒縣人民帶來理想的效益,我們不僅要大力宣傳灌溉節水的思想,還應該將節水技術落到實處,實現整個策勒縣農作物灌溉的統籌管理;合理科學地安排區域的節水設備,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采取節水措施,實現整個策勒縣水資源的有效調度,使水資源得到最高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王愛國.關于發展節水灌溉的方向與對策思考[J].中國水利,2011(6).
[2]李海霞.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思考[J].北京農業,2012(21).
[3]李金山,仵峰,范永申.節水灌溉指標及發展模式研究[J].節水灌溉,2013(5).
[4]李會安.黃河灌區用水現狀、節水潛力和途徑[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