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云
【摘要】外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法語視聽說課通過觀看源自法語地區的視聽材料,練習和模仿法國人實際生活場景,從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外籍教師在傳播法國文化和指導學生實踐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要結合課文向學生傳遞法國文化和法語知識,還要組織活動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會遇到一些阻礙。所以本文主要針對法語視聽說課堂上,外籍教師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 外籍教師 法語視聽說
【中圖分類號】H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09-01
跨文化交際能力,“一般指在不同跨交際領域表現出的適應能力,即在不同形態意識和文化背景下,人所表現的文化意識,以及對不同文化的接受、掌握、認知的能力”。[1]“跨文化交際能力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語言方面所具備的能力,還包括知識結構,策略能力,行為能力”。[2]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并非短時間內就能擁有,須不斷運用實踐。外籍教師本身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扎實的語言文化功底,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很大幫助。
一、外籍教師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作用
1.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外籍教師發音純正,語言文化功底深厚,授課時全部運用法語,營造一種全法語的學習氛圍,在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法語語感;且大部分外教中文并不流利,在另一方面也是強迫學生必須利用法語去與外教交流,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通常外籍教師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豐富多樣,解釋或表達某一概念善于運用各種道具和表情,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去汲取知識,在另一方面也是教會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可以通過一些非語言的方式去溝通。
2.拓展知識面和轉換思維方式。中法兩國地域,思想,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都有巨大差異,所以要想與法國人成功交流,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還要了解對方的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和語言禁忌,尊重理解雙方的差異。在法語視聽說課堂上,外教能夠結合課本,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影片,向學生介紹法國當下的流行文化,社交禮儀和思想差異,提升學生對法國文化的認知,延伸文化認知領域;并以此為基礎,以學生興趣愛好為重點,提出多種見解和看法,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多元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3.教學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法語視聽說課上,外籍教師通常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強調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而教師主要是起指導作用,比如外教經常讓學生相互組合,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模仿法國人生活場景,再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指正,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法國人崇尚自由平等,外籍教師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且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克服與外國人交流時出現的恐懼或害羞心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勇敢的參與課題活動,提高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盡管外籍教師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實際在法語視聽說課上,經常出現一片沉默的尷尬現象,通常表現為學生和外教基本沒有互動或者互動僅限于老師和某幾個學生之間,且外教對學生不夠了解,過于高估或低估學生的語言水平,在解釋某一詞語時過快或過慢,導致學生重復學習同一個知識點或者對其完全不了解,造成了只有老師獨自講解,學生完全沒有互動的局面。
西式教學方法難以實行。西方教育強調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而我國學生已經習慣了中式教育,習慣于被老師安排,對于外教的西式教學方法,難以一下子轉變過來。課堂上外教經常問學生還有沒有問題,卻往往無人回答,給老師造成學生什么都會的錯覺,而實際情況卻相反。中法文化差異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阻礙,比如課上外教講一個法式經典笑話,而中國學生完全沒有反應。長此以往,學生和老師交流意愿都會下降。與此同時,“因為我們并不清楚學生將要到哪些國家和哪些人打交道,因此老師大多只讓學生圍繞所學課文進行對話練習,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文化培訓和相關測驗?!盵3]學生覺得對未來的職業道路作用不大,態度也慢慢消極。
法語視聽說課時安排較少,期末考核方法也較輕松,致使學生對這門聽說實踐的課程不重視,上課沒有激情或經常缺課,對課堂活動積極度和參與度不高,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態度消極或被動完成。此外,教師的性格的開朗度和幽默感對學生影響很大。教師本身性格內向,羞于張口,很難帶動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或互動也經常無人回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無從談起,且大教室極不利于法語視聽說課的教學,學生容易玩手機或做其它和課堂教學無關的活動,也不便于老師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情況。
三、解決方法
課堂上,外教可結合自身經歷,向學生傳遞一些幽默風趣的法國文化小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課下,可以通過法語角,法國文化沙龍或法語知識小競賽等活動,和學生交流,課上課下相互結合,拉進師生間的距離,以便于課堂師生互動。更重要的是,外教要和中國老師多交流,了解中國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中西教學方法相結合,逐步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跨文化交際中。
“中法兩國的文化差異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這對從事外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就是在中法兩種文化差異的情況下,培養與兩種文化都適應的人才,因此,從事外語教學還要外籍教師具備雙重文化的理解力”。[4]即外教不僅要精通法語,還要對中國文化和社會背景有所了解,在解釋某一難點時采用與之相近的中國式思維,讓學生更好的對比和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外教也不要僅局限于所學課本,可針對某一課題,如商務法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為學生從事此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礎。
合理安排教學課時和學生成績考核方法,讓學生重視視聽說課,有意識的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學校在招聘外籍教師的時候,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學資質,也要注重教師的性格開朗度,以及對課堂氣氛的活躍度,便于在課堂上能夠帶動學生積極互動。并且視聽說課程最好在小班教學,再采取點名或輪流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外籍教師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用顯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而要利用多種途徑和各種方法,特別是應將外教作為提升學生跨文化能力的核心,提升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興趣,并參與相關文化交流活動中,只有在不斷實踐中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戴明忠.淺談跨文化交際教學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4):194-196
[2]尹如愛.淺談外籍教師在培養高職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8(8):21-21
[3]高一紅.語言文化的差異與超越[M].2000第10章
[4]劉璇,吳靜靜.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J].大學英語學術版 2006(2):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