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34-02
在小學數學課中,每個單元結束都有節“回顧整理”。“回顧整理”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某一階段,以鞏固、疏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其目的是溫故知新,完善認知結構,發展數學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回顧整理”課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什么?怎么增加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真正達到“回顧整理”的預期效果呢?
一、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歸納,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當前的“回顧整理”課近于單純的練習課,讓人嗅不到“復習味”,是因為教學中缺少對單元知識的梳理歸納這一環節。“回顧整理”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全面回顧,對自己的認識結構實行精加工,使平時所學的“分散、零亂、細碎”的知識點,結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既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又要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
例如“長方體和正方體”回顧整理時,可設計如下一組題目:不計算,說說該題求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還是容積?
①某教學樓要裝8根長4米、寬8厘米、高10厘米的長方體下水管。現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銹漆,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共需防銹漆多少千克?
②用一種車廂是長方體的汽車運煤。從里面量車廂長5米,寬2米,裝煤高度是0.4米,每立方米煤重2.5噸,這輛汽車一次能運煤多少噸?
③要做一根管口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體通氣管10根,管子長2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
④在一個長9米,寬3米的長方形客廳的地面上鋪設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⑤一個長方體無蓋玻璃魚缸,它的長160厘米,寬60厘米,高80厘米,這個魚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導學生回答出上述5道題目是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還是容積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把這5道題目自然地把它們分成3類。即①和③,②和⑤,④。而后再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容積的計算方式,使認知結構中3個概念的可辨別性更加清晰,可利用性更強。接下來。再回到這5道習題。讓學生在這3組里各選一道進行“實戰訓練”,深化學生對表面積、體積、容積3個核心概念的理解。通過以上的分類歸納。讓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問題來激活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加深對表面積、體積、容積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較分類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大腦里存儲的知識更具條理化,為建構新的知識(如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容積)做好了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
二、以學生為主,發揮小組合作重要性
“回顧整理”過程是一個信息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回顧整理”中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己整理出知識點,再在小組內交流。有人曾打比方: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各自手中還是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各自就會有兩個思想。這個比方恰如其分的說明了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組學習的好處。當學生經過一定的自主學習探索后,要把學習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請一位同學代表向大家介紹,其他組進行修正補充。學生廣泛參與為各層次的學生創設充分交流、表述自己見解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巧設分層練習
“回顧整理”離不開必要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練習。
通過學生有效地練習,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我們要在整理與復習課堂中多一些分層要求,少一些平分秋色。練習題應一題涉及多個知識點,起到高效復習的作用。例如復習《簡便計算》一課時,打破常規的“遞等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結合選擇、判斷、辨析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巧算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四、恰當的教學評價
恰當的教學評價對一節“回顧整理”課尤為重要,在復習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還有待加強,學習的狀態怎樣,對下一階段的學習有什么要求等,都要整體把握和評價,力求通過復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階段性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正是這種強烈的需要,才能使課堂更有生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出發,讓他們在每一堂課上都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我們的數學教學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回顧整理”課會越來越充滿活力,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階段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