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青+涂旺軍
【摘要】課程考核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介紹了關于在物理化學教學中進行形成性考核方式的研究和探索,介紹了形成性考核實施的原則和實施形式:包括課前預習、小組學習討論、課后歸納總結等方面的階段考核。實踐證明此種考核方式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應用創新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考核的效果和公平性。
【關鍵詞】物理化學 形成性考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72-01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課程考核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視。物理化學作為化學化工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不僅能提供化學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傳統的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這種評價方式易造成學生考前突擊、考試作弊,重視結果忽略過程,不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對傳統教學的終結性考核方式進行相應改革,構建更加全面、科學的考核體系對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日益重要[1]。
形成性考核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階段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與評價,及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反饋,能更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2-4]。我們教研室在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形成性考核機制,將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進行了一些基本的探索和研究。
一、形成性課程考核遵循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考核方式多樣化原則
以學生學習特點為基礎,設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質量的考核過程。把考核作為教學質量評價手段,貫穿于整個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平時教學過程的考核,將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小組討論、查閱資料各階段的成績記錄到平時成績中。加大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激發學生平時學習動力與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2.考核內容全面性和應用性原則
課程考核既要考察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又要注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考核內容不是局限于書本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此基礎上的綜合應用與創新,重點在于是否體現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否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3.考核結果導向性原則
考核結果盡可能多維度地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態。通過考核結果的引導、激勵,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使之自我改進、自我提高。同時,通過對考核結果分析,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或教學進度,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形成性課程考核實施形式
1.課前預習階段考核
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其碰到的疑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每節課后都會發放下節課的學習預案。學習預案包括這節課的學習主要內容、公式的來源和結論(推導過程了解即可),重難點的理解和問題討論等幾個部分。學生們按照預案的要求自行提前預習,上課時教師隨機點名提問,根據回答問題的情況予以評價并打分。未被點名的同學可以主動對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補充或點評,如果補充點評正確恰當的話也藉此可以增加自己的平時成績分。課前預習成績占平時成績的30%。
2.課間小組學習討論考核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我們會不定期設計一些綜合性問題。學習委員結合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和特點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內部成員共同合作,針對老師給出的問題,提出想法或方案,通過課后花時間查閱資料,共同探討。之后將小組討論情況進行收集記錄,根據小組各成員查閱并提供有價值資料的多少,能否將所得信息進行分析并運用到所討論的問題中,能否理解其他同學提供的信息和知識要點并有效地綜合應用等方面表現,同組同學進行自評和互評,老師再根據每組交上的討論材料,進行評分。采用這種方式可綜合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合作精神,并且使得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能增強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小組學習討論成績占平時成績的30%。
3.課后歸納總結考核
我們在上完每一章的內容后,會要求學生在課后對本章內容用PPT的形式進行總結,并在下一章開始之前隨機抽查學生,讓其對上一章內容進行總結和概述,其他同學也可以對被抽查同學的PPT進行補充或提問。我們根據學生總結歸納的結果給予評價并打分。學生在這個歸納總結過程中,可以將零星的知識點進行重組,從而尋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歸納總結成績占平時成績的20%。
4.作業和考勤
作業和考勤在傳統終結性考核方式中,作為平時成績占總評的30%。現在在新的考核機制下,作業和考勤成績比例下調到只占平時成績的20%,占總評的8%。
三、考核結果
最終的考核成績仍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總分100分。但對兩項成績占比重新做了劃分,期末考試成績占總評的60%,平時成績占總評的40%。其中平時成績的組成由課前預習(12分)、小組討論(12分)、課后歸納總結(8分)、作業和考勤(8分)等四個項目組成。實施形成性考核方式后,班級的考核結果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通過預習、歸納總結、課件小組討論等環節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加深了對知識理解和分析,提高了應用創新等綜合素質,使課程考核評價形式更加多元化,考核效果更加理想,考核結果更加公平。
參考文獻:
[1]丁科,羅迎社. 在教學中開展形成性考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65-68.
[2]徐飛,吳啟南等.中醫藥院校物理化學課程形成性評價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7):107-108.
[3]周鵬,邱會華等. 物理化學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廣州化工,2014,42(14):208-209.
[4]來雪慧,趙金安等。基于合作學習的環境化學課程考核評價研究[J].大學教育,2016,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