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李莉+張路遙+史苗苗+韓磊

【摘要】目的 觀察PBL教學在阿片類藥物治療老年腫瘤患者疼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接受癌痛規范化治療的老年腫瘤患者中,選取自愿接受實驗觀察的患者118例,分別用接受PBL教學和常規教學的醫護人員對其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教學模式在緩解老年腫瘤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結果 實驗結果分析表明,PBL(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在阿片類藥物治療老年腫瘤患者癌痛中的應用效果明顯高于常規教學模式(P<0.05);結論 在阿片類藥物治療老年腫瘤患者癌性疼痛中,PBL教學模式效果更佳,在臨床教學方面應當加以推廣。
【關鍵詞】PBL教學 常規教學 腫瘤患者 疼痛度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47-01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增加的罹患癌癥的病人高達160萬,按人均壽命74歲計算,一個男性一生中患腫瘤的概率為26.15%,女性為16.82%。由于醫療手段的局限性,目前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都欠佳,加上惡性腫瘤的化療過程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生理上的不適,也會進一步影響到患者情緒,相比于其他患者癌癥患者更容易感到孤獨、恐慌、焦慮[1]。阿片類藥物在治療老年腫瘤患者疼痛時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好的教學模式,使醫護人員掌握先進的手段,最大限度發揮治療效果。
本文針對阿片類藥物治療老年腫瘤腫瘤患者疼痛的患者,采取臨床試驗觀察的方式,以探究PBL教學模式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間,進入我院接受化療的胃癌患者118例,這些患者在心窩處、左上腹常伴有持續性劇烈疼痛,患者年齡均處于30至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6±0.7歲,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73例和45例。將患者平分成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參與本次治療實驗的主治醫師共有6位,其中有3位接受過PBL教學培訓作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醫師,另外3位只接受過常規培訓用于對照組的治療。
對照組患者的主治醫師參加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對一些理論知識的講解,除保證正常的醫療措施及時到位。對于研究組醫師,由帶教老師提前1周一起選擇普通外科較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病例,設計一些問題,然后要求實習醫生熟悉患者的在獲取完病例信息后,實習護生5~7人分為一組,隨機分組,學生分組后選出學生組長,學生組長組織進行病例的討論,根據每人收集到的資料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與討論。1~2個教師(tutor)引導討論進程,每周2次討論課,每次課2—3h,在討論完成后,每組派一名護生將本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講解。總結以班會形式進行,每小組派1名代表做總結發言,匯報小組的學習成果。最后教師就獨立學習、小組協作以及問題的解決分別作出總結和評價,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意見,BL課程結束后發放《教師對學生評價表》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參與程度、自主學習能力、表達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團隊合作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針對這一情況出現的PBL教學治療,是以問題為中心,在保證醫護人員充分了解病人的年齡,患病情況,家庭關系,經濟情況,社會關系以及性格抗壓能力,為患者制定全方位的治療方案,同時對老年癌癥病例的資料要充分掌握,以對不同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老年癌癥患者在服用阿片類止痛藥期間,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焦慮、惡心嘔吐、通行痙攣等,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癥狀給患者適當服用抗嘔吐藥物,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告訴病人這是正常藥物反應,為患者做心理開導[2]。
2.結果
表1為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研究結果顯示PBL教學模式下接受阿片類藥物治療的老年癌癥患者,疼痛度有較為明顯的改善(P<0.05)。
3.結論
PBL教學模式下對老年癌癥患者的治療方式,會針對性不同的患者采取的采用不同的治療策略,醫護人員在學習過程中,是處于一種完整情景下的學習,以一個真實情境展開問題的探究,使醫護人員需要準備資料、查閱文獻,這種教學模式下醫護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對提高阿片類藥物化解老年癌癥患者的疼痛效果,有著極為顯著的幫助[3]。
參考文獻:
[1]柯晴,譚曉虹.PBL教學模式在腫瘤學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癌癥預防雜志,2016,8(3):194-195.
[2]趙偉,朱小東,林源.Pinnacle.國際護理e計劃系統聯合PBL和CBL教學法在放射腫瘤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5,7(6):434-435.
[3]鄭杭生,陳思思,王娟,李范珠.《藥劑學》PBL教學的問題設計與實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9(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