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英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72-01
在中考題型中,我把口語交際、材料分析與信息提取、圖表分析、綜合性學習這幾類題統歸為綜合類題型。這類題在七、八年級的學習,對于我們山區的孩子來說,教師重視不夠,組織學習常出現走馬觀花現象,更不用說是訓練了,所以學生學的不到位,不過關。那么到了中考復習階段時,這往往是一個知識的薄弱環節,學生不會分析,不善言辭,更不知如何去答,導致答白卷的現象屢見不鮮。為此,我非??鄲?,因為到了這一階段,所有科目都相繼進入了復習,那么對學生而言時間緊、任務重,專門安排課時系統學習不太現實,可又不能放棄,那該如何有效復習這一環節呢?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由此可見這些試題十分重視對學生探究、發現能力的考核,不僅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判斷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把解題的過程、考試的過程變成了研究資料、處理資料的過程。此外,發展學生思維多畸形、從語文的視角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加以探究、研究解決,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我針對上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積極的探索與實踐,逐漸摸索出了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采用化整為零、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法:就是第一天抽一點時間,給學生解析一點上述題型的基礎知識,然后布置一個相關的課題,讓學生利用晚自習,以書面的形式認真完成,第二天利用課前3分鐘盡可能讓多得學生展示交流,教師及時給予點評與指導,最后學生結合點評,整理出完整的作業。這樣把知識一點點的消化掉,同時加強了知識的鞏固。每一個專題這樣訓練約3個星期,開始集中綜合訓練3-5次,具體方法是:這往往是即席出示材料,讓學生限時、限字數、限其它相關要求完成,然后點評。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復習方法符合實際,是非常有效的。
下面是我教學該題型的成功(含學生的經典作品)示例:
[例1]根據情境,按要求表達。
自全國全面啟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工程后,許多學校積極響應并認真落實。但面對升學的壓力,一些學生因忙于學業,疏于體育鍛煉;同時仍有些學校的體育課存在縮水現象,特別是對畢業班的學生來說,體育課往往只是一種回憶……
(1)體育課上,你如何邀請不愛運動的小強參加體育運動?
(2)假如有機會代表同學與校長面對面提出兩點建議,你會怎樣說?
教師解析:這類試題是設置一個特定的情境,考查考生能否針對不同對象進行口語交際。第(1)小題是一道邀請他人做某事的口語交際題,只要在語言中講清目的、發出邀請,同時注意委婉,稱呼得當即可。第(2)小題是一道提建議題,只要稱謂恰當、建議合理、理由充分、切實可行即可。
汪曉燕同學:(1)小強,我們一起出去活動吧,這樣可以使你的大腦得到放松,學習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2)校長,您好!我代表同學向您提出兩條建議:第 一,每周安排兩節體育活動課;第二,定期舉辦一些趣味性體育活動。如果這樣的話,我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業成績都會提高的。
[例2]:偉華是位誠實而優秀的中學生。一次他到某某裝有監視器的大商場購物,付完款要走時,保安過來對他說:"我們懷疑你偷了本商場的東西,請跟我們到值班室,我們要對你搜身。"
[例3]:請你為下述活動擬一條標語。
2006年5月,濱海市開展了以"感恩母親"為主題的活動。請你以該市一名中學生的身份參與這項活動,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1)請結合活動的主題,用簡練的語言擬一條宣傳標語以營造氣氛。
教師解析:標語最基本的特征是語言簡潔、具有宣傳和鼓動性。要做到語言簡潔,擬寫時做到:(1)字數要適中。(2)內容要積極。(3)用語要通俗。(4)句式要整齊。(5)修辭要鮮明。
汪正森同學:①母親,人生的第一任老師;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山燕鴻同學:①媽媽,您辛苦了; ②世上只有媽媽好;
當然這類題型若要答得流暢、完美,更應當聯系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要重在實踐,它主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形成能力。單靠課前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實踐延伸到廣闊的課外空間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不斷得到語言實踐,不斷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因此我引導學生把活動盡可能的延伸到家庭、社會中去。讓他們在廣闊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語言能力,例如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引導學生大膽暢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大膽發表對事物的看法感受;敢于對電影、電視、報紙、雜志中的人物、故事情節或文章等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敢于對某些事物說出個人的觀點或個人感受等等。同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積累交際素材,例如積累優美詞匯、句子、名言名句、詩句等,每天多讀報紙、雜志、看新聞等,通過多種途徑積累生活素材,通過積累語言來提高能力。因為口語交際離不開語言,而日常的語言或素材的積累可以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得到運用,這些素材對他們組織語言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都大有幫助。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了勤于積累,善于交流,勤于交際,并使之成為習慣,久而久之必定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