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明
摘要:本文以合作學習理論為指導,從實驗設計、課堂探究等方面對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合作學習策略進行研究與探討,研究表明,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實施合作學習,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和合作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旨在為完成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供可靠的證據。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思想政治;制作課件;快樂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23-02
在中學思想政治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中學的政治學科因其理論體系的龐大以及內容的相對抽象性,很多學生對政治這門課程不能提起很大的興趣,在平時上課時學生把政治課當作是一節自由安排課。學生的不夠重視,令許多一線的政治老師為了上好一節思想政治課,為了提高政治教學質量而絞盡腦汁。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合作教學作為一種切合新課標要求的學習方式,已經全面走進我們的課堂,廣受教師的青睞。針對此現象,就如何讓學生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合作學習發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本文做了一些符合課改精神的研究與探索,取得不錯的效果。
1.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
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是一種復合的目標導向活動,構建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1課前研究合作學習模式。課外研究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合作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老師給出的課題或者自選的課題。
教師:設置問題情境→指導探究的方法→指導活動展開。
合作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各自設置解決問題的方案→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或方案→小組內談論→形成本小組方案→形成課件。
1.2課堂探究合作學習模式。指的是在課堂上,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探究任務及解決老師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
教師:組織選定的小組主講課堂內容、展示課件→引導各小組互評→評價與表揚→總結。
1.3思想政治合作學習的教學具體處理。教師:課題→要求→提供完成課題的一些途徑→評價總結。
學生合作小組:選擇課題研究方向→組長分配任務→小組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各自的任務→小組合作討論、代表匯報→各小組課后總結。
1.4合作學習小組的組成。學生自愿組成一個小組,一般4人為一組,為了便于完成課堂上的合作學習任務,學習小組成員在展示課件講課中可以有兩人共同合作完成;為了調動小組內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要求組成的合作的小組每一組設一名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匯報員。這樣有利于小組成員為了團體共同的目標,齊心努力學習,相互促進。
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合作學習策略,使學生完全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合作學習提供一些可視、可感的教學素材和多媒體資料,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愿望,并借助同伴的力量彼此構建所要學習的知識概念。
2.合作學習的形式
2.1課前合作研究制作課件。教師以課本為主要內容,選定課題,組織、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認真學習教材內容,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以一星期為時限,制作課件,評比課件,選出優秀課件作為上課使用,并且由獲評優秀課件的學生代表小組主講。合作學習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合作完成課件制作過程中,每個成員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每個人都感到自己與小組的成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對自己所接受的任務盡心盡力。
2.2課堂合作學習講授內容。教師組織指導學生參與課堂,以獲勝課件的小組為主講課題內容,小組成員選定一、二名代表作為小老師按照他們制作的課件主講。課堂中全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習,配合小老師完成教學,教師則在課堂中認真聽課,全程由小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完成教學內容。課講解完成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和總結。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利用,還在一定程度上把師生互動納入了教學的流程之中,不僅能夠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2.3課后評比。教師及時的對學生上課制作的課件以及小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合理、公正、客觀的評價,指出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之處,對一些不足及時指導,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注意,師生認真寫好課后反思,為下一次課的合作學習提出指導性意見,使合作學習更趨成功。
2.4課外合作研究寫小論文。為了讓學生用思想政治的視角去觀察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品德問題,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在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實施中,根據每一章節知識內容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小組在課后合作完成一些小論文等。
3.合作學習策略實施中的問題和思考
3.1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全班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做到開放空間與開放時間相輔相成。否則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尤其在課堂合作學習中,只有那些能夠形成"認知沖突"的問題才能夠體現合作學習的價值。
3.2關于合作學習中,如何從整體上對每一個成員進行評價,是定量評價還是定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如何有機結合,還沒有形成一套適宜的評價理論和方法。
4.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考查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所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使評價成為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品德發展與提高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都有成功的機會,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學生持續學習的一個主動力,教師切忌只用簡單的"好"與"一般"的結論來評價學生,而應將個人能力、態度與小組成果之間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及其成員展示其成果,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時地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發言,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認可,培養他們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信息加工、情感體驗的主體,而不再是知識與原理被動的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生是在"主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索"中發展,這是把"結論"轉化為"過程"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表明,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合理使用多樣化、個性化的合作學習策略,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改善學習態度,有利于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宗勇.《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政治課的應用》[J]2014.8
[2]魏潔茹.《合作學習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