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秋月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與閱讀互為雙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彰顯了一個人的語文綜合素質。提起作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深感頭疼,學生們更是冥思苦想、抓耳撓腮,他們常常感嘆:“作文難,難于上青天”。甚至面對著作文紙,絞盡腦汁半天也擠不出一個字來。于是,作文教學成了我們語文教學中的攔路虎,人們常說語文教學:“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其實,關于作文教學,很多語文界的學者、專家都做了許多研究,在長期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在初中作文教學方面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我就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不可否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再苦再累再枯燥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擺在首要的。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自然也就增強了寫作的自信心。
二、重視日常積累
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是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
1.博覽群書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寫詩也會吟”。我認為,大量的閱讀,對作文水平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教學大綱對于學生的閱讀量有規定,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學生根本不能真正達到大綱規定的課外閱讀量,因此也大大限制了作文水平。在這一點上,要引導學生了解自己不能夠充分閱讀的原因,然后從源頭去著手,改變學生對待閱讀的態度,落實到具體的閱讀行動中。教師要有目的性地向學生介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走進別人的作品,并從別人的作品中深入體驗,進行借鑒。在課外書的選擇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作品,都可放手讓學生去閱讀,可以適當側重于經典文學名著。
2.摘抄精華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很少有記憶力超強的天才。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平時的閱讀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句子、段落非常精彩,甚至是觸動了讀者的靈魂,或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引導學生它們記錄下來,整理成摘抄本,對學生寫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摘抄有許多種方式,如讀書筆記、剪報、圈點勾畫法等等。教師可以定期用某種形式,開展一些比賽活動,例如:剪報比賽、摘抄評比等活動,用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摘抄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3.堅持寫周記或日記
周記、日記是語文寫作中一個易行且有效的方式。這不僅是寫作,也是對學生成長過程的記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后,思維非常活躍,他們會從文本中引申開來,展開各種各樣發散思維,這時,我就趁熱打鐵,每上完一篇課文就選取文中的一個點,讓學生自由闡述,寫學習體會、心得或者是感受。這樣,學生一改往常被動接受知識現象,成為學習和再創造的主人。我常常要求學生,把自己課后歸納的觀點記在專用的周記本上(或日記本上),字數控制在200字左右,要求觀點鮮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熱情比較高,效果也很好,學生寫作能力也一步步加強。例如學完《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后,我出了道題目: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你的父親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能夠將文本知識拓展到生活,做到有話可寫,興趣盎然。學完《秋天的懷念》之后,我布置了作業:課文中的作者懷念的是他的母親,在生活中,有值得你懷念的人嗎?為什么?學生便很有興趣的記下了《我的懷念》等等。這種片段性的寫作方式,隨意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在練筆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周記或日記,做到了“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三、多評多議的評價方式
評價是作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環節,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而且能為學生的習作指明努力的方向,從而能夠激發他們再次寫作的欲望。在評議作文過程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其優點,其次要明確指出不足,并給予學生修正的明確方向。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他評,多種評價作文的方式綜合運用,改變過去單一的由老師評定作文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多從讀者的角度去品評和鑒賞自己的作品,由自己或同學充當讀者,然后交流,進入“議”作文的環節。“議”即在同學中進行閱讀作文后的交流。在組織學生自評、他評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可以適當點撥。在評議中,學生對自己的、同學的作文中所含有的優缺點,能夠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又因為是經過自己和同學共同努力探索,從而得出的結論,所以會有成就感,也會倍加珍惜得來的成果,修正作文也會更加的徹底、更加的用心。
四、觀察生活,收集作文素材
學生在生活中,如果沒有留心觀察生活,要寫出自身的切身體驗和真情實感,就顯得尤為困難。社會生活、大自然是學生作文素材的源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帶入社會、帶進大自然,讓學生身臨其境,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實地觀察體驗生活,就可以掌握第一手原始資料,積累素材。比如,在寫《我的初中生活》這篇作文之前,安排學生注意觀察,特別是一些重大的文藝體育等活動,做好日記或者周記,學生通過認真觀察,體驗初中學校生活,從觀察中體驗到了學校生活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初中同學間的關系等等,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學生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自然就不會感到下筆艱難了,而會將自己的觀察到的和自己的感受結合,寫進自己的習作中。有了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生就能順利地完成創作。
以上是我對作文教學有效策略的一些看法。我相信,我們教師掌握了這幾種策略,并將這些策略運用到指導學生習作中,學生對寫作的態度會發生質的變化,真正實現由被動寫作到主動寫作的轉變。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效果將會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