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艷軍
摘 要:呼包鄂經濟圈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內陸節點和向北開放的橋頭堡,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文章在定性分析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經濟圈(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結構、特征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了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類分析法(CA)對呼包鄂地區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進行了定量分析。并將呼包鄂經濟圈與我國北方發達城市的物流產業競爭力進行了對比分析,定量說明了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結構和總體水平的差異,并分析了差異產生的原因。最后,結合地區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發展規模,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評價;對策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s important inland node of“The Belt,The Road”strategy and bridgehead of“open to the north”,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BaoE economic circles very important. So,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logistics industr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ohhot-baotou-ordos economic circle(HuBaoE economic circle), this paper posted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BaoE economic circle by PCA & CA. And diagnosed discrepancy of logistics industry between package hubei economic circle and other economic circles in developed regions, quantitatively illustrate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verall level differences,and analyzesd the causes. Then, according to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scal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Key words: HuBaoE economic circle; logistics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countermeasures & suggestions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內蒙古呼包鄂經濟圈的物流產業無論從規模、結構還是從效益、區域經濟貢獻上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與發達地區相比,物流產業的競爭力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無論是規模效應還是內涵發展上仍存在諸多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建立區域均衡的物流產業已成為相關業者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產業核心競爭力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競爭力的強弱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強弱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物流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商業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物流產業已成為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內部化”活動演變為“社會化”活動的“中間環節”。因此,物流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會帶動關聯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有調查顯示,我國現階段物流產業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25、0.037和0.030[1],說明物流產業的發展對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均具有推動作用。同樣,物流產業的發展也依賴于區域內其它產業的發展水平,所以物流產業的競爭力的強弱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經濟圈土地面積占內蒙古自治區總面積的11%,人口占全區的27.3%,GDP占全區的53.2%,人均GDP超過7 000美元,財政總收入占全區財政總收入的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 200元和6 100元,接近沿海發達城市水平[2-3]。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現和“一帶一路”向北開放戰略的實施。呼包鄂經濟圈的增長潛力逐漸顯現,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中,內蒙古呼包鄂三市的競爭潛力名列前茅。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上,憑借資源與區位優勢,物流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產業結構和產業總體競爭力與發達的東南部地區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文章通過對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進行系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找出差距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促進區域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區域經濟的良性增長貢獻力量。
1 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現狀
呼包鄂作為重要的資源、能源輸出和中轉基地,大宗貨物物流基本由企業自身組建的專業部門負責,如神華、伊泰等大型能源企業通過鐵路運輸,蒙牛、伊利等通過公路運輸。除大型公司的自備物流體系之外,其它物流主要由第三方實現[4]。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內蒙古西部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物流公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蒙運物流、凱迪物流和新奧夢華物流等。這些物流公司組建較早,經過早期的原始資本積累,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較高的服務水平,在物流市場中占據了主要地位,是除大型物流企業自備物流公司外的主要市場主體。此外,呼包鄂經濟圈的中小型物流公司達400余家,這些物流公司的規模較小、實力較弱、服務水平和質量也不如前兩者,但它們很好地補充了大型物流公司留下的利潤較小的市場空間。三類物流公司構成了呼包鄂經濟圈的物流產業基本結構。
隨著物流產業政策的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轉型,呼包鄂經濟圈及周圍地區如烏海市、烏蘭察布市和巴彥淖爾市等均規劃和建立了物流產業園區,基本實現了一市一區。一些大型的專業物流公司在園區聚集,中小型物流公司也開始進入園區,規模效應初顯。物流產業的發展前景總體看好。
但在規模效應的背后,呼包鄂地區的物流產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現代化的物流市場還沒有形成,在現有體制下,物流要素的配置存在過多的政府干預、導致物流產業的整體效率不高;二是物流公司數量眾多,但大型的物流公司少,質量不高,物流公司間的惡性競爭激烈,造成市場混亂,導致物流產業無法形成合力,整體服務水平偏低;三是物流產業園區雖已建立,但主要以租賃場地、提供水電暖等基本服務為主,沒有實現產業園區的其它服務功能;四是物流產業的技術標準、信息化和專業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同時由于專業的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缺乏,導致物流產業升級困難。
2 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程序
2.1 評價體系的構建
本文依據產業競爭力研究范式,并借鑒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1,5-8],將核心競爭力指標劃分為顯性指標和隱性指標兩類。顯性指標表征物流產業所體現的現實結果;隱性指標包括物流產業所體現的影響和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外部因素。評價模型在參考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呼包鄂地區實際情況下構建(見表1)。
2.2 評價方法
建立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評價體系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篩選出目標區域內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影響的最關鍵因素并計算出綜合得分,然后運用聚類分析法對目標區域進行歸類并與東南沿海發達經濟圈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尋找到競爭力提升較大的機會,為呼包鄂區域物流質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2.3 數據獲取及處理
指標數據來源于《內蒙古經濟社會調查年鑒》、《內蒙古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統計年鑒》和《中國物流年鑒》等。補充數據來源于權威刊物、網絡或依據往年的數據進行推斷。
定性指標采用9級評分法;定量指標中,有些指標的數據難以獲取且對結果影響較小,因此實際計算中剔除了X7、X23和X243項指標,保留了27項指標。
3 評價結果及分析
3.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獲得的各類指標貢獻值
運用Matlab軟件對2011~2015年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經過運算,得到前7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7.6%,滿足大于85%的要求。因此,本文以7個主成分對呼包鄂經濟圈、北京、天津進行了分析。7項主成分的特征表現、特征值及貢獻率見表2。
將7個主成分結合可以看出,二級指標中基礎設施水平、區域經濟實力對區域物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影響最大,其次為相關產業指標。而定性指標中的區位優勢、政策和管理水平等同樣不可忽視。
三級指標分析中,基礎設施水平下的6個指標對區域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都很大,其中以單位面積的公路里程數和單位面積的鐵路里程數影響最大;經濟指標中的影響大小排序中人均GDP>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區域GDP>人口總量;相關產業指標中,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物流產業發展指標中,以物流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最大。
3.2 2011~2015年區域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計算值(見表3)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2011~2015年,呼包鄂經濟圈與北京、天津一樣物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在逐年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基本一致,但由于呼包鄂經濟圈的物流產業基礎差、底子薄,因此與京津地區相比,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層次聚類分析,筆者認為將我國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聚類為6類比較合適。聚類分析的結果表明:上海的物流產業競爭力最強;其次為廣東;北京、天津位于第四類,這得益于北京、天津優越的地理位置、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人均GDP和人均純收入均較高,同時北京、天津的政府政策和良好的智庫支持等條件使其物流產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呼包鄂經濟圈位于第五類,屬于競爭力較弱,但發展潛力巨大型,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的競爭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物流產業的固定資產投入比例相對較低等原因。同時由于呼包鄂經濟圈作為我國西部向北開放的重要節點,以及作為內蒙古西部資源能源和蒙古國礦產資源向東部和南部發達經濟圈輸出的重要樞紐,發展勢頭良好。
4 對策及建議
以上研究成果為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的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從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出發,提供以下發展思路。
4.1 物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有效利用
一方面,加大對物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按照國際慣例,基礎設施建設一般由國有資產投資,但可以考慮以國有資產投資為主,積極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物流基礎設施,科學規劃、布
局,整合現有資源,重點扶持幾個基礎較好的物流企業,使之成為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它們的示范和帶動效應。
4.2 縮小呼包鄂經濟圈城市之間的差距,推進交流與合作
呼包鄂經濟圈內部各城市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以人才支持為例,呼包鄂經濟圈共有高校33所,其中24所在呼和浩特市,7所在包頭市,而鄂爾多斯市只有2所。從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看,絕大多數去往呼包二市,去往鄂爾多斯的很少。人才是產業發展壯大的最終決定力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提高競爭力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4.3 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2011年自治區政府頒布了《內蒙古自治區貫徹落實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在隨后的3年,呼包鄂經濟圈物流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盲目擴張、重復建設等,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的高層設計和監管。從長遠發展考慮,可以成立統一的領導小組,協調和解決物流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5 結束語
呼包鄂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產業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同時又是國家向北開放的重要中轉站,因此物流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解決好物流產業發展瓶頸,產業核心競爭力必將跨入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參考文獻:
[1] 陳蓉. 物流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及其應用研究[D]. 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 張澳夫,包瑜.“呼包鄂”經濟圈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 全國商情,2009(8):52-54.
[3] 楊建林,張璞.“呼包鄂”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及其協調性評價[J]. 發展研究,2012(4):25-31.
[4] 謝曉燕,張暉,邊恩敬. 呼包鄂地區物流業發展前景分析研究[J]. 公路與汽運,2012(1):78-81.
[5] 李玉民,馬曉偉,高妞. 中西部地區航空物流發展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以鄭州、武漢、西安三市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2016(8):43-46.
[6] 周世平. 物流服務企業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 廣東科技,2014(16):14-15.
[7] 吳健妮. 熵權法篩選港口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指標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6):45-49.
[8] 謝如鶴,邱祝強,陳寶星. 區域物流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及其應用[J]. 工業工程,2008(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