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英
摘 要:課堂魅力從何而來?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方法的新穎靈活以及課堂的駕控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不同的課型積極探索,嘗試了簡便易行的教學方法——一張紙教學法。變“講堂”為“學堂”,變“被動”為“主動”,變“枯燥”為“笑顏”,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交流互動;拓展延伸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教好語文非一日之功,學好語文得循序漸進。學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師者的影響。
課堂魅力從何而來?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方法的新穎靈活以及課堂的駕控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深鉆教材,挖掘文本信息,增加課堂信息量,讓學生由此及彼,潛移默化,把課本讀厚。同時,教師應依據課文內容,大膽創設情境,喚起學生潛在的想象力,一旦學生興趣盎然,就會“情動而辭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只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就會獲得課堂成功的基礎。“激趣”——是活躍課堂的第一步。每堂課的開頭不能故弄玄虛,要能激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學生喜歡—鐘情—熱愛這門學科。這就是語文的課堂魅力。
一、自主學習,課前一張紙
語文課是形象加情感的課。課前,學生在與文本的切磋對話中逐步走向深層的精神交流。在看似松散的自主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文章主旨的領悟卻越來越深,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何謂一張紙教學法?就是給學生一張白紙,讓他們用彩色的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上面展示出所要表達的內容。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例如,在講《愛蓮說》時,課前同學們搜集的資料豐富多樣。其中有的同學在這張紙上用紅色的筆寫了蓮的生長過程,用綠色的筆寫作者周敦頤,用藍色的筆寫寫作背景,用橙色的筆寫具有“蓮花”品質的名人事例,用粉紅色的筆寫與蓮有關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同學們積極參與,熱情很高,興趣盎然。當然,好的作品還可以在班上傳閱,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效果會更佳。
二、交流互動,課上一張紙
教師善于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中生成能力、方法、習慣,讓理趣與情趣交相輝映。
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研討,教師巡回指導。無論是課文的思想內容、寫作方法,還是文章語言,同學們都得以掌握,融會貫通。教師不妨利用下課前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用一張紙的形式再現課文知識,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例如,講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有位同學就畫了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去踏春。共有5個快樂驛站,構圖方式也是別具一格。第一站是春草軒,文字旁邊的插圖滿地都是嫩綠的小草,像剛從土里鉆出來。文字內容是:①擬人手法的運用;②動作描寫的佳處。第二站是春花苑。構圖方式是五顏六色的花,并且每一朵花上都記載著她對《春》的理解和贊美。比如,“比喻、排比的好處”“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等。第三站是春風坊,以彩色的虛斜線為春風背景,襯托出“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第四站是春雨亭,它的構圖是一個大大的雨點,眼睛還眨呀眨的,像在思考問題——春雨有什么特點?課文用什么方法表現春雨的?第五站是迎春閣,畫的是沐浴在春天里的男女老幼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一年之計在于春……可愛的學生利用一張紙表達了對春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贊美。另外,我們還可以采用競賽的形式,評選出優秀小組。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同學們課堂上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語文成績。
三、拓展延伸,課下一張紙
課下,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閱讀,把文本讀出情、讀出味。特別是學生的個性閱讀,可以體現對文本的不同理解,有助于個體的發展。這樣,讀者與作者、生活與文本交織在一起,達到忘我的境界,達到唯我的境界。
教師利用課下一張紙,對學過的課文進行拓展延伸。開闊學生視野,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和語文能力,這就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例如,講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一文后,就讓同學們在課下一張紙上寫寫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就用彩筆分了好多個欄目:名人介紹欄有“基督教信仰的造物主——上帝”“蘇霍姆林斯基”;名人名言欄有俄國馬卡連柯的“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全部的能力,才能教育出偉大的人來”;名人故事欄有“家是什么”“血奶”;在名詩欣賞欄推出唐代詩人韋應物為送女出行,萬千叮嚀的《送楊氏女詩》;在我想說欄中以書信體的形式大膽回書《致父母的信》,真誠地剖析了自己的內心,給父母一個兒女的完美答卷……讀著這些純潔的文字,我被深深地陶醉了。給這些可愛的孩子點贊。是啊,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細想出智慧,細嚼出滋味。構建學生的思維樹,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再把這些課下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作文專欄上,供同學們課下品評、欣賞。
一張紙成為師生產生共鳴的紐帶,一張紙讓學生站在美的角度去欣賞課文,一張紙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一張紙……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