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麗雅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當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的感官因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主要介紹聲勢律動教學的概念,并進一步分析了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最后介紹了聲勢律動完善初中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聲勢律動;方式方法
一、對于聲勢律動教學的認識
所謂聲勢就是通過人體造型來發出聲響,在當下的聲勢教學中主要包含拍手、跺腳等方式去營造聲音,這是一種表達自我情感的方式方法。在當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初中生通常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學生可以從中利用自身的姿勢去找到富有規律的節奏,進而提升其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大有裨益。所以,在具體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體去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二、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人都會帶有與生俱來的節奏感,例如行走、跳蹦以及肢體的協調動作,都是有一定的節奏的。所以,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地認識到幫助學生完成節奏訓練的重要性,以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將身體發展為樂器,實現人體與音樂的更進一步結合。初中時期也是開展學生節奏運動的最佳時期,學生對于音樂有著好奇心,自身對于節奏也較為敏感,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對音樂鑒賞課程產生一定的誤解,認為音樂鑒賞重點在于培養鑒賞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力。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還要通過鑒賞能力,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很多學生在聽到音樂之后會不自覺地擺動身體,這種律動也表達了學生對音樂的接受情況,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通過更多的形式去表達自己對所聽到音樂的理解。這樣的方式方法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卻可以有效地實現音樂的教學目標。
三、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1.利用節奏律動完善教學
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聲勢律動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的知識和技能,在具體的節奏訓練中就可以實現這一目標。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對音樂文化的傳承,而具體的音樂傳承必定需要有相應的載體做支撐。加強課外音樂導入,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是實現音樂教育的一條良好途徑。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緊扣當下的生活問題,與學生展開交流,和學生建立起相應的對話,然后進行交流,盡可能對某個音樂技巧進行討論,以此來引發學生的共鳴,以此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感悟等等。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節奏感。例如在學習《伏爾加船夫曲》時,在具體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利用一些想象、動作來更好地參與音樂。
2.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優美的音樂會讓人感到心曠神怡,低沉的旋律也會讓人感到憂傷,不同的音樂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在具體的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懂得利用音樂的熏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藝術環境,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去感受來自音樂的美好。不同的地區、時代背景下都會產生不同風格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給人的感受也都大不相同。初中生在當下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需求,這個時候,教師更不能忽視對初中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加強課程練習的同時,教師還要進一步鼓勵學生多去聆聽和感悟,做到聽和練的結合。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牧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大草原的風光,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浩瀚無邊的震撼,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內容的主題和思想。教師也可以在其中傳授一些經典的牧歌動作,讓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學習當中,這樣學生的欣賞能力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諸如此類的方法,教師還可以結合更多的課外內容以及有關的舞蹈,讓學生帶著身體的律動去體會歌曲的美妙。具體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接受情況來制定。
總之,聲勢律動就是通過學生自身一些姿勢的律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節奏感,進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體會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審美鑒賞能力。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音樂感知上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蒙婷.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9):154-155.
[2]叢鳴名.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在兒童音樂啟蒙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6(20):220.
[3]姬紅兵,吳巧云.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在高師合唱教學中的借鑒[J].歌唱世界,2015(1):42-4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