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2-000-01
摘 要 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人口計劃生育和婦幼保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兩項工作,有效落實這兩項工作對國家發展有著積極地幫助,但是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這兩項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對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工作更加的重視,并為了有效地落實這兩項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因此,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 婦幼保健 計生檔案管理 有效措施
婦女和兒童是弱勢群體之一,但這部分弱勢群體同時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尤其是兒童,所以為了對其進行有效地保護,婦幼保健工作的社會地位逐漸地提高。與此同時,為了避免超生等情況的出現,國家對計生工作也越來越重視,所以與之相關的計生檔案管理工作也備受人們關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規范婦幼保健和計生檔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強化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意識
想要有效落實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就應該從管理意識入手,通過強化相關領導和員工的管理意識來促使管理工作能夠被有效地落實到實處。當前的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雖然檔案資料比較多,但很多內容都是沒有價值的,或者是很多檔案都是分散的,不完整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檔案管理工作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面對這樣的情況,強化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相關部門應該對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的重要性進行宣傳,然后將這一檔案管理工作納入到日常的議事中,并給予此工作更多的資金支持,以此來促使這一管理工作能夠得到相關領導和員工的重視,促使這一工作能夠被有效地落實到實處。
二、對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的目標進行明確
想要有效的開展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工作,就必須要明確這一工作的目標,在確定了工作目標之后才能圍繞目標制定合適的管理計劃。之所以要開展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證相關檔案資料能夠是完整的、安全的,這樣這些檔案的價值才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來。
三、構建完善的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制度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和制度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若是管理制度不完善,那么管理工作的開展就缺少有力的支持,所以面對如此重要的管理制度,在開展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之前,就必須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以往的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制度還存在很多的漏洞,這對于管理工作的開展有著不利的影響,鑒于這樣的情況,相關人員就應對檔案管理的標準以及職責等內容進行明確的規定,同時還應該根據實際管理工作的開展來不斷地調整制度,當管理制度沒有任何漏洞之后,相應管理工作的開展才能更加有效,管理工作才能在制度的約束和引導下發揮其作用,為婦幼保健與計生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團隊
在我國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管理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若是缺少管理人員,那么此項管理工作就根本無法開展,同時,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等也對管理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鑒于這樣的情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團隊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部門想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團隊,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對現有的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讓這部分管理人員能夠通過培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將這些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實際的管理工作中。
其次,管理部門應該聘請更多此方面的專業性人才,讓更多有創新意識、專業能力高的人員加入到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這一大家庭中,從而促使這部分人員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提高管理的質量[2]。
最后,應該對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進行培養。對于婦幼保健與計生管理工作,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規范,在眾多的法律法規中,對于這兩者的檔案管理工作也有所提及,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對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進行培養,讓管理人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來開展這一工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婦幼保健與計生工作是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開展的兩項工作,此兩項工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實際開展這兩項工作過程中,因為很多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工作開展難度比較高,比如說流動人口現象的存在,面對這樣的情況,相關部門就應該做好婦幼保健與計生檔案管理工作,從此工作入手來為這兩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提高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還應該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只有這樣檔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效落實到實處,才能促進婦幼保健與計生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國家的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孟育莉.婦幼保健機構檔案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J].醫學信息,2016.29(2):343-344.
[2] 韓貞.強化民生檔案建設搭建民生幸福橋梁--淺談肇慶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健康檢查檔案工作[J].黑龍江史志,2014(9):11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