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然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什么時候我們丟失了“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閑適?什么時候我們遺忘了“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灑脫?又是何時我們失去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
快節奏的社會固然牽涉了我們太多的精力,但這并不是我們浮躁,我們平庸于這大千世界的理由。讀書,對于現在的我們顯得尤為重要,但如今卻出現了請人代讀文章的現象。讀書變成了聽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下人們心中浮躁的心理狀態和時代情緒。
我們為什么要自己閱讀?其一,一本好書就像一個朋友,就是一個世界,其中的深刻內涵,絕不是一段幾十分鐘的音頻可以輕易展現。作者著書時嘔心瀝血,耗費大把時間寫成文章。作為讀者的我們只有用相當的時間,才可能透徹理解,得其精髓。讀書付出的時間,本就是從書中受益應有的成本和代價。不肯開卷,如何有益?其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別人的感悟,不能代表你,親身經歷才能刻骨銘心。只有我們自己深入閱讀,才會產生“守得云開見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才會見我所見,得我所得。書中的內涵才能化為我們自己的精神食糧,才會有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個哈姆雷特。
不獨立閱讀,又有哪些危害?首先,最直接的影響到我們獨立思考和領悟的能力。把閱讀的工作交給他人完成,自己僅僅去品嘗別人的果實,看似不勞而獲,快捷方便,實則正在這條路上,一點點地失去自我認知。
從更深層次講,這種“閱讀”方式使閱讀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長此以往,收獲的只是幾段經過二次加工的讀后感,得到的是別人咀嚼之后的殘羹。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思緒的紛飛、情感的共鳴、心靈的震撼,你便是全然感受不到了。因閱讀而可能獲得的靈魂之泉,也自然漸漸干涸。
那么閱讀的意義又在哪?私以為,不僅僅是“塑造自我,充實心靈”這么冠冕堂皇,這么大而化之。讀書,是期待著、尋找著那些可以打動你的人和世界,是找尋一個使自己得以安放的角落,一個使心靈能夠棲息的秘境。這種期待,這種尋找,是一輩子的,是屬于每一個人的唯一不二。
偶爾拿起書,閑時讀幾句。抹去浮躁的性情,讓思緒在書香中紛飛。“代讀”代不了“閱讀”,摘了耳機,放下手機,用心讀幾頁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