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典
三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我國屬于農業發展大國,實現農業管理現代化有利于我國經濟建設。在時代發展過程中,要想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需要創新農業管理,還要根據區域環境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制定農業管理措施,實現農業生產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一)政府和市場便捷界定不夠清晰
當前我國主要利用市場化的管理機制,仍舊需要實施農業改革,從而進一步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但是在某些領域依舊存在缺位、錯誤等情況。一些農業領域缺乏充足的投入和供給,缺乏監管力度,沒有完善資源定價。一些地區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價格,影響到市場運行效率。雖然這樣加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但是缺乏系統性,農業補貼也缺乏針對性,這樣導致農業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管理改革需要尊重市場規律,結合我國農情和國情,全面的考慮特殊階段和外部環境,完善農業市場體系。
(二)政府政策缺乏創新
政府主要利用各種政策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有利于幫助政府規范市場秩序。實施農業管理改革需要提高管理效率,不僅需要改革創新農產品價格政策和農業補貼政策,還要當今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和新農村建設情況出臺農業管理政策,更具存在的問題實現群策群力,實現有效的改革創新。
(三)農業管理人員和農業經營者素質需要加強
農業管理人員素質有待加強,不夠重視農業管理工作,也無法滿足農業管理發展提出的要求。農業經營者缺乏農業發展技能和科技興農裝備。為了實現農業發展的科技化和產業化,需要提高農業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
(一)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揮政府職能
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管理改革需要遵守農業發展規律,同時需要結合我國國情農情,全面的考慮農業發展特殊性,我國人多地少水缺,承擔著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壓力。此外我國家庭經營規模比較小,影響到農業的轉型發展。我國具有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村資源要素外流情況比較嚴重。面對我國的農業特殊性,我國政府在農業發展當中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任務,需要不斷強化自身職能和作用,和市場做到優勢互補。明確在新形式下政府農業管理的職責范圍,加強農業宏觀調控,調節農業發展目標,調控資源的配置,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的增長。增加公共服務的供給,政府需要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科技研發產品,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加強重大水利工程和高標準農田等農業設施建設,改革農業科技體制。
嚴格監管農業市場,建立公正有序的農業市場秩序。明確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完善行業規范和產品標準,此外需要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的監測網絡,有利于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完善農業生態系統,保證農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二)創新政府政策
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管理改革需要做到簡政放權,使農業管理效率不斷提高,明確政策的調整方向,確定政策突破口。
實施價格改革,結合農產品供求變化和農民生產收益等,制動鼓出農產品價格政策,逐漸完善目標價格和政策體系,可以有效的調整資源價格,利用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生產、流通、消費。創側價格政策,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建立棉油糖等農產品的目標價格補貼制度,政府不能直接干預這些農產品的價格。
實施農業補貼政策改革,調整補貼目標,創新補貼的運作方式,使補貼的精準性和指向性不斷得到提高,實施補貼績效考評。在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等方面新增補貼,完善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環節的補貼,針對農業補貼政策,實施經濟效益評估機制、社會效益評估機制。生態效益評估機制,將補貼效能不斷得到提高。
實施農業投資建設改革,我國應該大規模的建設高標準農田,并且使現代科技裝備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的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保護農業資源,實施生態環境建設。
實施農村金融保險政策改革建立政策性保險體系,結合農業發展需要,完善資金流通體系和風險規避體系。創新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向農村,完善農業產業投資資金和農業私募股權資金,完善我國農業保險補貼政策,使農業保險的涵蓋范圍更大以下,結合保險和金融,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三)提高農業經營人員的能力
農業管理過程中需要高素質人才的支持,農業經營者需要熟悉本地區特殊農業情況和我國的國情,有效的結合二者針對當地農業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且結合農業管理和農業發展,實施技能培訓,可以聘請專家,來到當地開展農業技能講座,有利于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化。
新形勢經濟發展影響下,農業管理需要不斷得到改善,需要利用有效的措施,使農業獲得良性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同時也可以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化和現代化的建設水平,為我國現代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
[1]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國土資源通訊,2011(19):4-11+1.
[2]朱秀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百年慶典上的講話[J].貴州農業科學,2015(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