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鹽源縣雙河鄉小學教師 四川涼山 615700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開設的一門主要課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而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加強對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雖然新課改已經推行多年,但很多語文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策略,不注重對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使得語文教學未發揮出其真正的教育作用。作為一名合格而又優秀的教師,不應只是呆板機械地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是除了關心、幫助學生,更重要的是要與他們建立深厚的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發揮著自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情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對工作的愛,對學生的愛,投射到學生心靈會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反饋,繼而學生把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起到“愛屋及烏”的作用。因此,教師熱愛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師德修養,用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打動學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可以達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說:“情育不是培養兒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調節并啟發兒童應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調節與啟發中使兒童了解其意義與方法,便同時是知識的教育,使養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奉行,便同時是意志教育?!痹谏絽^,本來條件就有限,彝族學生的課余生活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加之語言障礙,使得師生之間的溝通困難重重。師生之間要建立情感,除了在生活中多關心他們,用行動來打動他們,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以景激情。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如用現代化教具,做到視聽結合的直觀教學來創設情景,可以達到聲情并茂,情景交融,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評判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每一個學生以殷切的期望。創設激情、積極向上、和諧、友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心,體味到知識的力量與美感,教師有的放矢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啟發他們質疑問難,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課堂中心情舒暢、情緒高漲,達到愉快而輕松地學習。
語文課程中包含的情感課程資源很多,文學中表現的社會倫理、自然美、社會美、邏輯思維、真理形象、人文意境、美丑形象等等,都可以作為調動學生情感的內容。課堂教學應根據具體內容來讓學生做簡單的表演或操作,使之明理動情。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喜歡模仿,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表演和直觀演示,使學生掌握和理解觀念,集中注意力,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強化教育效果的目的。同時,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創設情景讓學生去討論、去交流,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愉快氣氛中受到教育,并在思想中做出道德的評判,從而培養學生關心、幫助、愛護他人的良好品質。
在導學過程中,進行審美教育,以美育情。教師要追求讓學生有美的、成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領會到領悟知識后的美妙和知識掌握后的喜悅。如就學生的穿著、打扮和文明禮儀讓學生共同討論,達成共識;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事先搜集的祖國各個地方的風景圖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插圖等,豐富課文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愛國主義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等;另外,可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時的語氣、速度,并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此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還有助于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真正體會到漢字的文字之美,語言之美,并從中吸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傊瑢徝酪庾R和能力的培養是情感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和情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激情。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新課改對語文課程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時要獻出自己的愛心,對學生的過錯不能簡單的施予體罰和粗暴的辱罵,要多給予鼓勵,多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應更多的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盡量與他們達到情感上的溝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愛屋及烏”,激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學好各門學科。
[1]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2]白麗波.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