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光,劉 剛,劉 愛
(1.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安徽滁州 239000;2.臨泉一中體育教研室,安徽阜陽 236400;3.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基礎部,安徽滁州 239000)
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奪冠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影響
于永光1,劉 剛2,劉 愛3
(1.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安徽滁州 239000;2.臨泉一中體育教研室,安徽阜陽 236400;3.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基礎部,安徽滁州 239000)
通過報刊文獻查詢、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錄像觀察等方法,分析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奪冠對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利用女排奪冠契機大力發(fā)展高校體育文化的具體建議,以期促進和推動高校體育文化更好地發(fā)展。
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高校體育文化;影響
2016年8月21日,中國女排不畏強敵、奮勇拼殺,時隔12年在里約再度問鼎奧運會冠軍,無數(shù)國人為之激動落淚,舉國上下歡呼沸騰。中國女排閃耀里約受到了國內外空前的關注,女排決賽期間,中央電視臺一套、五套的合計直播收視份額一度達到了令人驚訝的73%[1]。2016年春晚直播收視份額為30.98%,而女排決賽收視份額達到了春晚的兩倍,可見女排受關注度之高。女排姑娘們以高超的運動技能和頑強的意志,繼承和發(fā)揚團結奮斗、頑強拼搏、永攀高峰的中國女排精神,完美地闡釋了以為國爭光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2]。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是否需要這樣一種精神和動力?女排奪冠對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有何影響?能否推動和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大力發(fā)展?都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本文以女排奪冠為契機,分析探討女排奪冠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建議,以期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學環(huán)境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各種體育活動中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態(tài)之一,包括體育精神、體育價值觀念、體育道德、體育行為和體育能力[3]。是在高校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內學校師生在體育教學、健身鍛煉、運動競技、體育設施建設等活動中形成和擁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4]。它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個分支和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可以把高校體育文化分為四個主要范疇,即高校體育意識文化、高校體育行為文化、高校體育制度文化和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其中高校體育意識文化是這個體系中的核心內容,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載體,四者共同推動高校體育文化的發(fā)展。
1.2 高校體育文化的功能
1.2.1 健康功能
大學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課余時間相對比較寬松,學生有時間進行健身活動。隨著信息知識的增多,學生的健康意識有所提升。通過體育活動,能夠活躍中樞神經(jīng),優(yōu)化心肺系統(tǒng)功能,改善骨骼和肌肉機能,提高自身的健康指數(shù)。同時,通過參與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能夠愉悅心情,消除大腦疲勞,以充沛的精力和樂觀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1.2.2 交際功能
高校學生之間需要更多的人際交往,而體育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彼此相互認識、建立友誼、加深感情,這樣一方面增多了自己的人際資源,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校園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
1.2.3 育人功能
體育文化不僅對學生有著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有著隱形的育人功能。體育課與其他文化課一樣,教師同樣會按照課堂常規(guī)嚴格要求學生;運動會更是有裁判執(zhí)法,按照運動規(guī)則來進行公正比賽。無論是體育課堂、課外體育活動,還是校內外體育比賽,都有特定的體育規(guī)則,無形中使學生養(yǎng)成了在一定道德規(guī)范內做人做事的習慣。在體育行為中,學生會學到一定的體育理論、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有很好地促進作用。
1.2.4 調適功能
真正的健康是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時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大學生活和高中生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有的學生進入大學的新環(huán)境會無所適從;還有的學生由于家庭背景或經(jīng)濟問題等,與老師和同學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隔閡,而適當?shù)捏w育運動能夠轉移這種心理問題,糾正不良心態(tài),改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1.2.5 窗口功能
對于高校的聲譽和知名度,高校體育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宣傳窗口。通過省級或全國性的校際體育比賽,加強了高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也展示了各個高校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優(yōu)異的競賽名次提升了高校的聲譽和知名度,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利于高校的招生、就業(yè)和發(fā)展。
2.1 有利于提升高校體育文化氛圍
低開高走的中國女排在不被看好的形勢下,登頂里約奧運會女排項目之巔,其不畏強敵、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股熱潮在高校校園內蔓延,將給高校體育文化活動注入一股新鮮活力。在這種極具說服力的鮮活教材的感召下,各種體育活動的開展就有了強心劑,學生從中受到鼓舞,更加積極參與和認真對待,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體育精神文明水平以及積極向上和努力拼搏的精神風貌。
2.2 有利于轉變高校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
受中學時代體育課的影響,部分學生對體育課不夠重視,對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不積極、不端正,高校體育文化有時甚至被邊緣化。近年來政府對體育日益重視,高校體育地位有所上升。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的突出表現(xiàn),更是作為精神力量來激勵和鼓舞著各行各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毫無例外,高校也會受到女排奪冠沖擊波的影響,大學生逐漸意識到體育不僅可以健身,而且可以激發(fā)人的斗志,鼓舞人的信心,磨練人的意志,堅定人的決心。
2.3 有利于掀起高校排球運動熱潮
女排姑娘一記記鏗鏘有力的死亡重扣,一次次恰合時機的成功攔網(wǎng),一聲聲贏球得分的歇斯底里吶喊,一幅幅緊張刺激的比賽鏡頭,令無數(shù)觀眾興奮不已,甚至激動落淚。在女排奪冠的影響下,排球運動在高校體育運動項目中的地位將有所提升,學生對排球多了一份喜愛和狂熱,排球愛好者比重增多,可在高校掀起一波排球運動熱潮。
2.4 有利于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
女排這次恢宏奪冠的盛況,讓更多大學生回憶起中國女排五連冠的輝煌歷史和跌宕起伏歷程,也讓更多大學生對女排精神和女排黃金一代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排球是中國三大球之一,在了解女排歷史和現(xiàn)狀的過程中,難免會拿中國女排與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作橫向比較,從而附帶了解有關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的歷史及現(xiàn)狀,這就促進了三大球體育文化知識在高校的傳播。
2.5 有利于激勵高校運動隊刻苦訓練
體育訓練和體育比賽是高校體育文化的一部分,女排奪冠對于高校教練員和運動員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受女排精神的鼓舞,運動員的訓練會更加刻苦和認真,更加拼命地投身于運動訓練中去;受郎平傳奇的啟迪,教練員的執(zhí)教理念可能會有所轉變,執(zhí)教手段和訓練方法會更加先進、多變和有效,甚至高校的體育管理機制也會向有利于提高運動隊訓練水平的模式轉變,使運動隊更具拼搏精神,從而提高運動隊訓練水平和競技水平。
3.1 利用女排奪冠余熱大力開展高校體育文化活動
高校可以趁著女排奪冠的熱潮,以女排奪冠為主題開展各種體育文化活動,比如體育社團知識講座、體育周等文化活動,也可以開展各種排球比賽,如迎新排球賽、軍訓時教官與學生的排球賽、師生排球賽、男女生混合排球賽等,讓女排奪冠的余熱活躍高校體育文化氛圍。
3.2 利用女排精神激勵高校運動員的成長和進步
當我們祝賀中國女排再獲世界冠軍的時候,不能忘了中國女排的成功透視的是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力量[5]。此次奪冠使女排精神有了更加完美的詮釋,女排精神再一次被人們熱議和推崇,并被社會各界作為精神典范而廣泛學習和效仿,高校也不例外。高校運動隊更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來鼓舞和激發(fā)運動員平時的訓練熱情,養(yǎng)成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訓練作風。
3.3 利用女排明星效應培養(yǎng)高校體育人才
出征本次奧運會的12位中國女排隊員的奧運之旅著實讓她們火了一把,連她們的家鄉(xiāng)和母校都跟著名氣大漲,她們已成了體育明星,甚至受到追捧。但不能讓這種明星效應成為對偶像的盲目崇拜,而是應該成為激發(fā)高校運動員加倍努力的催化劑。高校運動員或許不能成為奧運冠軍和體育明星,但是可以女排姑娘為典范,通過刻苦訓練成為校園體育小明星,體現(xiàn)更多的自我價值。
3.4 利用郎平傳奇,提高高校運動隊教練水平
教練員郎平在這次比賽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是這次奪冠的重要功臣。郎平對隊伍的管理理念、對隊員的訓練水平、對參賽12人的慧眼識才、對比賽對手的深入研究、對賽場上的運籌指揮,無疑都是女排奪取奧運冠軍的重要因素。高校運動隊教練員可以郎平為榜樣,提高自己的管理、訓練和臨場指揮水平,從而提高比賽的成績。
3.5 利用女排奪冠熱潮,提高排球文化影響力
排球文化是高校體育文化的一部分,由于排球群眾基礎相對薄弱等原因,排球文化不算突出,不如籃球、足球文化氛圍濃厚。但在這次中國女排奪得里約奧運會冠軍之后,排球運動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與喜愛,高校可以趁機多開展一些排球比賽,提高排球運動的熱度和排球文化的影響力。
高校體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對于學生有著增進健康、調適心理、塑造人格和育人等功能,對于學校有著窗口功能。中國女排時隔12年于里約再度奪取奧運會冠軍,令世人矚目、贊揚和敬佩,女排精神再度被人們推崇和學習,有利于提升高校體育文化氛圍,轉變高校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掀起高校排球運動熱潮,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激發(fā)高校運動隊的刻苦訓練。高校可以利用女排奪冠余熱廣泛開展體育文化活動,提高排球文化影響力;利用女排精神激勵高校運動員的成長和進步;利用郎平傳奇,鼓勵高校運動隊教練提高業(yè)務水平,從而促進和推動高校體育文化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1]女排奪冠 一個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數(shù)字震驚了全世界[EB/OL].(2016-08-22)[2016-09-20].http://finance.huanqiu. com/roll/2016-08/9341210.html.
[2]徐惠喜.中國體育精神閃耀里約——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綜述[N].經(jīng)濟報,2016-08-22(004).
[3]張健.試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J].體育文化導刊,2009(6):79-81.
[4]袁勇.淺析高等院校體育文化建設[J].搏擊·武術科學,2010(12):111-113.
[5]鐘秉樞.女排奪冠背后的文化傳承與精神永續(xù)[N].中國體育報,2015-11-06(006).
2016-09-23
2015年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青年基金項目“基于特色校園體育文化的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YJQ-2015-04)。
于永光(1982- ),男,講師,碩士,從事體育教育與訓練學研究。
G807.4
A
2095-7602(2017)02-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