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曉紅
寧波大紅鷹學院
民辦高校違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研究
煙曉紅
寧波大紅鷹學院
近年來,民辦高校學生違紀現象呈日益增長之勢,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弄清違紀學生受處分后的心理狀態,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況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幫助違紀學生走出違紀處分的陰影,引導其學會自我管理,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違紀行為;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干預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完好狀態。當今社會,隨著網絡全球化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沖擊,大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分子之優越感早已蕩然無存,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學生的壓力不但不會減弱,還會增強。而對于民辦高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說,由于自身文化及專業知識不夠扎實,當學習壓力、經濟壓力、生活壓力以及就業壓力接踵而來時,他們更是手足無措、疲于應付;特別是對于某些違紀學生,文化及專業基礎知識底子薄,又有一處分記錄在案,面對即將踏入的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他們在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慌。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難以表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斗,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人作為身心的統一體,身心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它是從事一切工作的基礎[1]。所以研究民辦高校違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民辦高校學生違紀現象時有發生。違紀學生在受到紀律處分后,大多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在行動中予以改正,但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需稍微關注;也有部分學生難以走出處分陰影,產生種種不健康的心理。為了解當前民辦高校違紀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其不健康心理產生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對策,筆者以寧波大紅鷹學院的違紀學生為總體進行了調查,內容包括“違紀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違紀處分原因及結果、對違紀處分的態度、是否經常向老師進行思想匯報、是否經常參與班級活動、與班級同學相處是否愉快、學習有無進步等等。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調查了違紀學生的心理狀況,經分析歸納,推論出違紀學生受處分后的基本心理特點,調查結果見表1。現對其常見的幾種心理狀態進行分析與探討。

表1
(一)勇于面對的心理
一些違紀學生,在受到處分后,能積極從自身找原因,認真面對錯誤,并主動找老師談心,反思自己的行為,尋求補救方法,這類學生占比51%。曾帶過這樣一個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因考試作弊受學校記過處分,這個學生事后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在后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刻苦努力學習,同時積極地參與班級、學校各項活動,使得自己四年的學習成績平均績點達到了3.2,順利拿到了學位,還建立了較好的人際關系。所以,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或挫折,只有勇于面對,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自卑的心理
19%的違紀學生,在受到處分后,覺得羞愧,無臉見人,從此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其他同學交流,不參加班里、學校里的任何活動。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聽課或者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學習積極性嚴重下降。特別是那些因考試作弊受處分的學生,面對“拿學位”無望的困境,開始自暴自棄,混日子,他們認為反正學位是拿不到了,努力也是白費。還有一些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又受了處分,可能會影響他們畢業,他們沒辦法向父母交代,很后悔自己犯錯,每天活在自責中,甚至有的學生出現焦慮和抑郁心理。
(三)無所謂的心理
這部分學生受處分后,依然我行我素,絲毫沒有把違紀之事放心上,甚至覺得學校處分他們是小題大做,沒事找事,以致一犯再犯,這類學生占比17%。這樣的學生往往家庭條件較好,無任何壓力,父母對他們過于寵愛,導致他們無法無天,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對什么都無所謂。他們自我要求較低,比較放縱自己,以自我為中心,沒有集體責任感、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只為混個畢業。在他們心理,讀好都壞都一個樣,拿不到學位又能怎樣?反正工作都不好找,或者干脆就不用找,父母把工作都給安排好的。
(四)茫然的心理
學校里,總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每天迷迷糊糊、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班級里、學校里的很多事情就仿佛與他無關一樣,從不關心,從不參與,這類學生占比13%。這些學生一旦違紀,受處分后呈現出一種茫然狀態,覺得自己很無辜,經老師與其多次溝通后,他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事后并沒有做出多少努力去改正,日復一日,等到畢業資格審查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處分在,有可能影響畢業。
當然,除了以上四種心理狀態外,還有逆反心理、報復心理等等情況,不再一一贅述。對于健康的心理狀態,老師們可予以鼓勵、引導;而對于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老師們一定要適時地干預,否則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當今世界,物質極大豐富;價值觀念多元,是非難辨,一些人心浮氣躁、左顧右盼。實際上,干好工作需要一個人身心健康,為人處事只有心思寧靜,才會輕松、快樂,才會始終保持一種昂揚的精神狀態。在學校里,處分違紀學生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并不是教育目的,對學生的教育轉化要使得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才是學校關注的重點。因此應認真分析民辦高校違紀學生受處分后的心理健康特點,采取適當的心理干預行為。
(一)做好違紀學生思想跟蹤教育
學生違紀受處分后,一般比較擔心影響自己學業和前途,心理方面會有較大的起伏;作為老師,一定要細心留意他們的思想動向。因為有時候學生迫于各種壓力,表面上承認了錯誤,但實際內心并沒有接受處分一事。這時候,老師要多下班級,多去寢室,多走訪與違紀學生關系密切的老師、同學,從多方面了解該生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對其做好思想跟蹤調查。同時,老師可以建立違紀學生心理管理檔案,詳細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心理特征、心理疏導和教育工作開展的情況、需要注意的事項等[2]。另外,不可遺漏的是要研究受處分學生的思想情緒,疏通渠道,使其積壓在內心深處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3]。
(二)引導違紀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從中學到大學,學校的育人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學里,以老師管理為主,學生完全配合老師的管理搞好自己的學習。在大學里,學生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在自我管理方面相對放松,以至于出現違紀現象。作為老師,我們要不斷加強對違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教育他們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克服自卑心理,時刻保持清醒不茫然,以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
(三)開展朋輩心理輔導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與專業心理輔導相比,朋輩輔導具有自發性、義務性、親情性、友誼性和簡便有效性。在違紀學生群體中推行朋輩心理輔導,對于各種心理問題和困擾,可以及時發現從而進行協助緩解。朋輩心理輔導涉及范圍廣、發現問題及時、能防患于未然、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有利于自身成長;也即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幫助了自己,這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此項工作的開展,必將對違紀學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總之,在目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下,違紀學生受處分后心理問題日益增多,包括學習方面、生活方面、人際關系方面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自卑、茫然、焦慮甚至抑郁等心理,已嚴重影響到違紀學生的身心健康[4]。因此,對違紀學生做好思想跟蹤教育,引導其學會自我管理,適時地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1]高成.淺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北方文學:下,2014(10):236-236.
[2]徐士博.大學生違紀行為心理分析及對策探討[J].理論觀察, 2011,(03):112-113.
[3]李宇陽.違紀學生紀律處罰后的心理分析[J].教書育人,2003(2).
[4]李世蓮.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75-77.
本文系2015年度寧波大紅鷹學院校科研基金項目“民辦高校違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心理干預研究”(項目編號:1320151050)階段性研究成果。
煙曉紅(1982-),女,河北邯鄲人,寧波大紅鷹學院輔導員,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