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俱樂部
解詞人 曹林
2016年12月23日,北京警方依法對涉嫌存在賣淫嫖娼違法活動的多個場所進行查處,從保利俱樂部、藍黛俱樂部、麗海名媛俱樂部查獲涉案嫌疑人數百名。保利集團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是馳名商標“保利”的商標持有人,北京保合利佳文化俱樂部有限公司盜用此馳名商標,以“保利俱樂部”名義向社會公眾進行服務宣傳與推介,其行為已經構成對馳名商標專用權的侵犯。
網友熱議
①一個“盜用”自己商標的俱樂部,在自家地盤開了6年毫不知情,現在才說“盜用”,現在才“澄清”?
②每次開車走二環都會經過保利劇院,才知道經過的是“天上人間”啊!
警方掃黃后,相關方不要臉的甩鍋態度引發了公眾反感。面對涉黃俱樂部多年在自家大樓內經營的現實,面對眼皮底下的聲色犬馬骯臟齷齪,相關方竟然能裝出毫不知情的無辜樣子,生硬地切割,聲稱自己的商標被盜用,還要保留追究侵權責任的權利——這種裝傻式的切割太低級了。可值得反思的是,像這樣裝傻的絕不只此一家。警方一掃黃,事主就甩鍋,什么時候成了“標配”?
還有一個“標配”動作來自輿論。掃黃后網上一堆起底保利俱樂部的文章,有人曝光其幕后老板,有人稱它早有“天上人間后最高端的娛樂會所”之名,還有人說早知道這家俱樂部是怎樣的藏污納垢。從富二代的背景,到從事互聯網借貸業務,再到跟哪些公司關聯,把這家俱樂部扒得精光。
可既然對保利俱樂部嚴重涉黃早有各種傳說,為何警方掃黃前輿論監督一片靜默呢?這種路數,很像貪官落馬后的扒皮模式。官員落馬之后,我們才能從報道中看到這種熟悉的情節:這個官員太壞了,強拆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老百姓背后都給他起了什么綽號,腐敗之事在機關傳得沸沸揚揚,與情婦那點兒事也是傳得滿城風雨……這種事后扒皮,不是輿論監督,而是一種輿論宣泄。
《擺渡人》
2016年12月23日,由張嘉佳導演,王家衛監制,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等主演的電影《擺渡人》上映,因電影漏洞百出,即刻引發罵潮。但王家衛回應:“我喜歡。”眾多流量明星紛紛轉發。
網友熱議
①在張嘉佳面前,郭敬明電影都專業了起來,韓寒更可稱大導。
②就想問一問梁朝偉、金城武,你們是打麻將輸給張嘉佳一筆巨款,還是有裸貸借條在他手上啊?
豆瓣評分
2016年12月27日,《中國電影報》一篇名為《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的文章指責豆瓣評分傷害國產電影,引發爭議。兩天后,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眾號發布評論《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網友熱議
①豆瓣:自己拍的爛,怪我嘍?
②建議豆瓣改改影評規則:國產電影5分起評,10分封頂,好評返現2元;進口電影0分起評,5分封頂,差評返現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