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
女人想要的一定會得到,你不給,隔壁老王會幫忙!”不久前,一個段子突然在微博火了起來。“隔壁老王”雖語帶調侃,段子所指卻是真事:董明珠在其掌舵的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失敗后,以個人身份聯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入股銀隆。“董小姐”牽手“隔壁老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一時間議論紛紛。
拋開董小姐的霸氣和王首富的“小投資”不談,不妨先看看銀隆究竟有什么魔力。董小姐有個解釋:她之所以愿意自掏腰包投銀隆,是因為看到了未來“中國制造強國之夢的一條必經之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理想,讓董小姐與銀隆看對了眼,這個解釋不錯,但也只是答案的一部分。
也就是在2016年的尾巴,兩張圖片刷爆了朋友圈。一張是“霧霾進京圖”:從北京西紅門向南望去,霧霾一路向北,滾滾而來;一張是“高空觀霾圖”:有人登上在建的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極目遠眺,霧霾與藍天涇渭分明。“我只能從記憶中去尋找那片藍色”,大家對藍天的渴望,從來沒有如此強烈。霧霾,儼然已成為城市之肺“不可承受之重”。人在江湖,不管是董小姐還是隔壁老王,恐怕都難逃霧霾。
董小姐撥開霧霾,看到的不是藍天白云草原,而是如野馬一樣奔馳于城市大街小巷的機動車。目前,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高達2.85億輛。單個車輛,不管燃油質量如何,排放數量多少,對于我們的呼吸系統而言都算不了什么;但幾億輛疊加在一起,就難免聚沙成塔、累石成山了。某種意義上,一輛汽車就是一個“移動污染源”。天空無垠,也包容不下這么多尾氣。霧霾圍城,減排尾氣可說勢在必行。然而,一面是大家出行的需要,一面又是長期限行政策的不可實行,路在何方?董小姐一貫主張“脫虛向實”,除霾靠的可不是做“大自然的搬運工”。
“既然無法改變就徹底顛覆”,一些企業的探索,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使用新能源。藍天、電池,看似不相關的兩個事物,卻因霧霾而緊緊連接在一起。看到了這點,我們才能猜透董小姐的心思。投資銀隆,或許看中的就是它的電池技術、廣闊的新能源市場空間以及由此帶來的藍色未來。而這也正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它是在一個起跑線上超車,不是彎道超車,是創造性改變,而不是模仿性改變。”以能源技術的創新,為中國“洗肺”,董小姐念念不忘的正是這個。
很大程度上,霧霾是經濟發展的產物,解決霧霾也還得靠發展。但是方向何在?這就需要企業家的探索。董小姐與“隔壁老王”牽手銀隆之后,有評論認為,“制造業可能會在2017年成為新風向”。董明珠能一次次站上新聞頭條,是因為身上有那么一股子直爽的倔勁兒。小米對格力,與雷軍約定“10個億”的賭約;把自己的玉照,放上手機開機畫面;用四噸半大米,賭氣造出比日本好的電飯煲;不管多火爆,格力也不涉足房地產和文化娛樂業……或許,未來制造業的風口上,站上這么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強人,也才能讓人相信她說的“基于人類健康”并非誑語。
當然,霾去如抽絲,治霾沒有速效藥。很難說一個銀隆就足以改變“霾伏”的現狀、就能夠拯救“中國肺”。畢竟,落后產能的淘汰、能源結構的改變、多數人出行方式的改變等,才是“除霾”的根本之道。但無論如何,以銀隆為代表的能源技術進步,確實是讓城市得以喘過氣來的重要方向。“全中國都用銀隆新能源電池,我們的霧霾天氣將少掉一半”,相比于豪言壯語,董小姐的雄心壯志和長遠眼光,更值得人們為之擊節。
“一個女人的狼子野心”,在董明珠宣布投資銀隆后,有自媒體如此評價。這里的“狼子野心”,應該是褒義詞。當然,若把“狼子”改成“良子”,可能更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