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晶+吳堯

這部央視開年大戲在眾多偶像、仙俠劇中突圍而出,讓歷史正劇重新煥發光彩。
新年伊始,講述康熙年間一代廉吏生平事跡的歷史正劇《于成龍》在央視一套播出,隨即引發熱議。《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盛贊這部作品:“當下我們正在進行反腐敗斗爭,雖然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態勢,但是反腐斗爭仍然艱巨復雜,我們的時代需要更多胸懷國家、心系民生、清白一心可對天地的‘于成龍。”
農歷正月初二(1月29日),央視八套黃金檔再次播出該劇。“一劇兩開年”,可見《于成龍》所引發的話題熱度和廣泛討論。繼《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之后,國內已經很多年沒再產生過如此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歷史正劇了。在《羋月傳》《大唐榮耀》等戲說類題材一統天下的電視銀屏上,《于成龍》的“逆襲”,說明歷史正劇在當下這個時代,仍然具有旺盛的需求與生命力。
從歷年的傳統看,開年熱播的電視劇往往都會切合當前時代的重大議題。《雍正王朝》熱播時,恰值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推行國企改制并鐵腕反腐,電視劇對雍正力排眾議、銳意革新的刻畫,自然讓觀眾聯想到當時大刀闊斧的改革進程。2007年一開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臺首播,這部經典歷史劇展現了嘉靖年間,從朝廷到各級官府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尤其是對嘉靖皇帝和海瑞濃墨重彩的刻畫,既體現了歷史劇的現實關懷,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明君清官情結。
《于成龍》的播出同樣如此。在《于成龍》第一集播出之前,央視一套播出的是關于中紀委內部反腐的宣教紀錄片。這樣的編排順序,用意一目了然。電視劇對于于成龍這個人物的性格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正體現了中國民眾對新時代語境下黨員領導干部的期許和重望。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年少時歷經流寇之亂、明清易代等政治變故,44歲才正式步入仕途,被任命為廣西羅城知縣。當時的廣西屬于煙瘴險惡之地,于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接受了清廷的委任。
于成龍到羅城時,這里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6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3間破茅草房,他只得寄居于關帝廟里。同來的5名仆從或死或逃,他卻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緝捕盜匪、改革鹽務、修復城池,邁開了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此后,于成龍歷任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撫大員。雖然官階越升越高,卻始終清廉自守。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有了“于糠粥”“于青菜”“于豆腐”等外號;他只身天涯,不帶家眷,與結發妻子闊別20年后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被康熙皇帝稱譽為“天下第一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4月的一個早晨,于成龍起床準備辦公,在走出房門的時候舊疾發作,臨危之際吩咐了部分緊要公務,就坐在椅子上去世了,享年67歲。他的靈柩啟運回鄉時,男女老幼、商販僧侶步行相送20余里,一路哭聲震天。
在導演吳子牛看來,一生秉持“勿昧天理良心”信念的于成龍,所滿足的正是當下民眾對有擔當、干實事的官員干部的想象和期待:“中國老百姓有一個對‘盛世的渴望心態,在這個心態里,他們對所謂的‘父母官有很深的期待。于成龍這個清官,是當今老百姓的需求。”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吳子牛曾創作過《天下糧倉》《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收視、口碑雙收的歷史正劇。如同于成龍的清廉簡樸,吳子牛拍戲也以“摳”著稱:他從來不坐房車,永遠坐在監視器前;也很少選用大牌演員,比如此次扮演于成龍的演員成泰燊,雖然不是觀眾熟悉的面孔,卻是實力雄厚的演技派,而且此前就已在電視劇《天地民心》中塑造過另一位山西廉吏——壽陽人祁寯(音同“俊”)藻。
盡管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優秀的演員,但對吳子牛來說,《于成龍》的拍攝過程還是異常艱辛,整個劇組團隊813人,3個攝制組同時推進,從寒冬拍到盛夏,山西、橫店、無錫、廣西一路跋涉。年過六旬的吳子牛感覺自己像在中國大江南北流浪苦修了一遭,病了好幾次。
在劇情的處理上,吳子牛同樣頗費苦心,在貼合歷史的同時,也注重對現實政治的呼應。比如在歷史中,如果沒有上司們的賞識推薦,于成龍很難在20年的宦海生涯中一路平步青云,從七品知縣擢升為一品大員。而電視劇不只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淡化,反而強化了于成龍性格中剛直、沖動的一面。比如安排了他在正式步入仕途前就為民請命、抗擊暴政的情節,對于成龍在福州挑戰福建巡撫、總督乃至康親王等上司的權威,同時不顧布政使章吉仁是其同窗、同鄉好友,執意徹查通海案的舉動,也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畫。這樣的藝術處理,凸顯了于成龍敢于擔當的形象,也彰顯了他在當下中國的現實意義:身處重重關系網絡和人情桎梏中,這位不畏權貴的“闖禍界老司機”,正是我們時代的一股激流和正氣。
如果還要說不足的話,那么就是于成龍的形象塑造得過于正面,有些失去了人性意義上的真實感和復雜性。電視劇中,于成龍面對權貴勢力的欺壓威嚇,似乎從來沒有害怕和動搖過。這樣的塑造在提升人物境界的同時,也拉遠了觀眾與人物的距離。魯迅先生批評《三國演義》的那句話——“寫關羽之義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或許也可以用在電視劇《于成龍》上。
但這種“高大全”和“偉光正”,或許正寄寓了《于成龍》創作團隊的一縷理想主義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電視劇中于成龍走出山西時,他的老師對他講的一句話。在吳子牛看來,這8個字涵蓋了所有“好官”的人生信條:“能夠做到造福一方,這是一個優秀官員最高的境界,如果每一個地方官員都能造福他所在的地方,那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是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