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冬冬+畢文婷

2016年12月18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安全生產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
在《意見》印發后,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意見》內容,如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黃毅,請他就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記者(以下簡稱“記”):黃研究員,您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此次《意見》發布的意義?其核心原則是什么?
黃毅(以下簡稱“黃”):《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下發的關于安全生產的文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意見》是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系列重要論述作為指導,在全面準確地分析把握現階段安全生產形勢規律特點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謀劃形成,是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一個藍圖,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及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
此次《意見》中提到了5條指導原則,即堅持安全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依法監管、堅持源頭防范和堅持系統治理,這是今后安全生產工作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則。
為實現這5條指導原則,需把握好安全與發展、繼承與創新、治標與治本的關系。
安全與發展是辯證統一的,就我國而言,發展仍是硬道理,但沒有安全的發展是“沒有道理的”。因此要將堅持安全發展作為首當其沖的指導原則,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再談經濟發展。
要注重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現階段的安全生產工作而言,面臨著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課題,如果繼續沿用老的方式方法,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可能會造成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要在繼承安全生產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用新的辦法、新的機制、新的手段去解決制約安全生產的一些新矛盾、新問題。
要處理好治標與治本的關系。現階段安全生產工作任務很重、形勢很嚴峻,特別是重特大事故沒有根本的遏制,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手段、過硬的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同時要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長效機制,從基礎性建設、預防體系的構建等方面入手,逐步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要時刻把保護人的生命放到首位。請您談談如何正確認識“紅線”?
黃: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安全生產“紅線”是一條高壓線,也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的生命線。
它是一條底線。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也就是說,在工作過程當中,你必須守住這一條底線,絕不能以犧牲生命為代價,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始終要把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
它是一條責任線。安全生產工作所要求的堅守“紅線”,實際上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履行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的職責,履職盡責、恪盡職守。
它是一條保障線。目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安全生產“紅線”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保障線。如果安全生產形勢不能穩定好轉,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人民群眾沒有一種安全感,那么,這個小康社會就是不全面的。所以,只有守住這條“紅線”,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它是一條政策法規線。對于安全生產工作而言,“紅線”是一種理念和紀律的約束,它涵蓋了安全生產政策法規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記:《意見》規定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您認為與我國國情有哪些密切的聯系?
黃:就我國而言,黨是統攬全局的,黨委要抓大事。經濟發展是大事,安全生產也是大事,是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大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很容易出現一味追求GDP而忽視安全生產的傾向,因此,必須實行黨政同責,自覺地履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神圣政治責任,為官一任,確保一方平安。
安全生產工作不是孤立運行的,它與整個經濟社會融為一體,因此也絕不僅僅是安監部門和安全監管人員的事,必須要齊抓共管,要實行一崗雙責。
除此之外,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就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責任機制和考核激勵的辦法,促進責任落實。首先要進行責任明晰。在過去的安全生產工作中,有些責任不清楚,界限劃分模糊,此次《意見》中明確了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及企業主體責任,但仍需要進一步細化。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可以根據《意見》內容及地方實際,細化各方面的責任內容。
其次是要落實責任。可以通過強化教育來提升政府監管人員及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和對安全發展的認識,自覺抓好安全生產工作。還可以制定必要的考核激勵措施,通過外部的推動、監督、檢查等手段促進責任落實。
最后要進行責任追究。根據《意見》要求和中央相關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會有統一的部署,抓緊建立安全生產的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追責。此次《意見》的發布也相當于將“盡職免責”納入到了相關的政策中。
記:《意見》關于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改革,應該重點把握哪些方面?
黃:總體來看,《意見》圍繞責任體系的落實提出了多項制度措施。如實行領導干部任期安全生產責任制,就是在這個任期之內,該領導干部要對安全生產工作承擔責任,這是一種制度保障。
建立企業全過程的安全生產責任追溯制度。也就是說,在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當中,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要追究企業的安全責任制是否落實,實行全過程追溯,這對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約束。
完善考核制度。《意見》提出要加大安全生產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考核中的權重,要建立安全生產績效與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掛鉤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另外,還要建立安全監管人員的盡職免責制度。
就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改革而言,下一步要認真學習領會《意見》中涉及到的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對于保障安全生產工作目標任務實現具有重大意義。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落實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自覺性。
還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各個方面的安全生產責任,真正做到責任明確。對于具體的部門和崗位,究竟應該負哪些責任,一定要明確。目前,安全監管總局承擔了很多行業安全監管的責任,其與行業主管部門的關系也需要進一步厘清、細化。中央部門,最好是以中編辦的名義,將各個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納入到“三定”方案中,成為各部門的法定職責,解決職能不清的問題。
對于《意見》中提到的相關制度措施,尤其是改革性的內容,要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在安全生產領域,10年內,基本不會再出現中共中央國務院統一發文的情況,因此,監管人員要把握好這一契機,推動制度落實。
在《意見》實施的過程總會遇到新的情況和問題,因此還要加強調查研究。尤其是安全監管部門,加強這方面的政策研究可以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完善宏觀思路,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同時我們在調查研究過程當中,既要發現好的典型經驗進行及時總結、推廣,用典型經驗指導工作;同時也要抓住那些對中央的文件不認真執行、不認真貫徹的反面案例,即時提醒、警示。
記:《勞動保護》雜志多數讀者來自企業,您是否能給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一些落實《意見》的建議?
黃: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此次文件中明確提出了“五到位”的要求。要求企業建立全過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到位。也就是說,企業的主要負責人、管理者要真正意識到依法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的重要性,也要進一步從堅守紅線,促進安全發展這個高度,來審視自己的工作,切實把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擔當起來。
此次印發的《意見》中,有許多的條文都針對企業,企業要結合《意見》要求和新《安全生產法》的規定,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只有企業主要負責人把企業內部各層級的安全責任都搞清楚,建立一定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科技水平的創新也是企業改善安全生產現狀的一個抓手,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高了,減少人工參與,也就降低了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所以,要通過轉型升級、改造,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完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產的實踐主體是人,一線員工安全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高低。除加強培訓頻次外,還要不斷分析該種培訓是否是員工真實需要的,在其實際的操作中能夠應用多少,如何幫助其提高風險識別和安全操作的技能水平。
另外,企業還要在建設企業安全文化方面下工夫,通過不斷地宣傳、培訓及潛移默化,讓員工置身于濃厚的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的氛圍中,養成尊重生命的理念,由內而外地實現安全生產的自我約束。
編輯 畢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