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摘 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的物價以及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企業因為不重視管理模式而單純的依靠銷量以及訂單生存,所以被淘汰。文章通過研究工業大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模式,針對企業采購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了意見和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幫助企業提高收益。
【關鍵詞】采購;供應鏈;管理;研究
一、采購管理
對于企業來說采購管理就是在保證原料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壓低成本價格,這個層次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確定合適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能夠確保采購和供應都取得最大的利益,為了確保達成合作以及做到共贏必須考量供應商的各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確定采購的價格、數量、質量、時間。而直接影響價格是否合適的就是數量、質量、時間的確定,但是好多企業往往從數量和時間上贏得價格方面的優勢,忽視了質量對于價格的影響。
二、采購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為了滿足用戶需求,降低總成本,將生產、流通到用戶通過現代通訊聯系起來的一種管理模式,通過將生產商渠道商零售商連接成一個網狀結構,并且結合物流等運輸資源進行控制和計劃而達到目的的一種商業行為。作為一種現代化的商業模式,依托互聯網的優勢,供應鏈管理模式可以在信息流通速度和掌握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三、供應鏈管理下的采購管理
(一)基于供應鏈的采購管理
采購管理直接與供應方產生聯系,對于供應鏈管理的原料準備環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是供應鏈管理下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環。
(二)供應鏈管理下采購管理的特點
與傳統的模式比較其特點體現在增強了供應鏈的集成性和系統性,使企業提升了對市場的敏感度。以外部管理作為工作的重心,以市場的響應度和采購柔性為依托,不再把價格作為采購的重心,建立以協調和高效為原則的新的合作關系從而促成整體化運營。加強與原料以及半成品供貨商的聯系和溝通以及生產需求和物資供應之間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下的采購將采購供應計劃、生產、輸送、出庫、驗收、入庫等整個過程作為對象,統一控制管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從而使采購過程的總成本和效率達到最優的效果。
將企業和供應商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建立企業和供應商的雙贏關系而非傳統的簡單買賣關系。企業和供應商應該通過多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從市場信息共享到供應商接受企業給予的技術改良建議等形成多維度的交流和聯系,變短期合作為長期合作,使雙方都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供應鏈管理下的采購管理具備互聯網電子商務這樣的現代化采購模式,可以實現無紙化采購,結束傳統采購的繁瑣手續,具備財務管理系統和采購業務系統,可以提高采購的效率,實現長期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戰略關系。
四、供應鏈條件下企業采購有效管理途徑建立
(一)科學制定商量化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然后選擇良好的供應商。為了確保供應商的穩定供貨,一般要先制定供應商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使供應商的數量維持在2~3家。為了縮短采購周期實現及時供貨和零庫存,可以與供貨商簽訂長期供貨標準合同來縮短內部的采購流程時間。
(二)運用JIT方法進行企業采購管理
JIT方法就是準時采購,是一種較為先進的采購模式。為了配合企業完成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生產規劃要求信息高度共享;對供應商各方面素質進行綜合考量確定長期的供應關系,化短期合作為長期合作;為了減少運輸成本,可以在小批量的采購上采取混合運輸的方式;為了提高精度采購的作用,要求供貨商交貨準時,以便對市場的產品需求做出及時的回應,這是準時采購的中心目的。
(三)與供貨商建立緊密合作的采購管理模式
選擇供貨商時需要借助科學的手段進行綜合性的考慮,供貨商的選擇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長期合作中好的供貨商能夠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原材料。給予供貨商技術、管理甚至資金上的支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有效的供應商激勵機制,通過本企業的價值觀來影響供貨商。
(四)在企業管理中加強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建設
為了實現供應鏈下采購管理的目的可以加強激勵機制的建設,這樣可以充分地調動采購人員的積極性,在供應鏈內企業可以實現共贏的目標。為了實現企業和供應商雙贏的目的,可以對供應商采取訂單激勵、價格激勵、信息激勵、參與制造等激勵手段。推動與供應商戰略聯盟的建立,實現共享技術、協同戰略、聯合開發,使企業與供應商成為“命運共同體”。為了加快新品上市,提高總體價值鏈的反應速度、簡化流程、提高效率,盡快把握市場契機,縮短采購的時間,可以讓供應商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參與其中。
約束機制的建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采購權利約束、采購監督約束、采購制度約束、采購利益約束。在采購過程中我們需要避免因為權利糾紛、制度不健全、利益的驅使以及監管不到位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和人力物力的流失。加強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建設對企業采購管理有著諸多的好處。
五、結束語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新興的企業管理模式,企業在市場經濟下為了調整管理體制需要結合新式的企業管理模式,針對企業的采購與傳統的采購模式進行優勢列舉和區分,針對采購人員以及供應商進行調整,以達到新市場下多方面共贏和企業盈利的目的。通過前期的評估使企業與供應商形成“命運共同體”,實現企業與供應商利益的共贏,為大企業的進步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凌大榮. 供應鏈管理:采購的戰略選擇——從美國“全國采購聯合協會”更名談起[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11).
[2]顧厚峰.采購成本控制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4).
[3] 陳仁保,崔強. 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現狀淺析[J]. 全國商情,2008(5).
作者簡介:
張瑞平,(1969.11-),男,河北省唐山市,計劃員,大學專科,研究方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