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李愛寧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愿景,涉及15個沿海港口,煙臺港位列其中。 “一帶一路”戰略從海陸布局,沿線交通建設必然當頭,而隨著沿線交通建設的推進,對于港口這樣的重要物流節點,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一帶一路 港口物流 煙臺港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煙臺港口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
(一)優勢
(1)地理位置。煙臺港地處山東半島半島北側,扼渤海灣口,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韓國一衣帶水,位于東北亞國際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中國沿海南北大通道同江至三亞的重要節點,環渤海及東北亞國際經濟圈最佳中轉基地港。
(2)基礎設施。煙臺港集團現轄芝罘灣港區、龍口港區、蓬萊港區和西港區四大港區,控制著山東半島北部百余公里深水岸線資源,成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港口集團。擁有各類泊位9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59個,最大水深-28米,碼頭岸線總長1.9萬米。
(3)保稅港區。煙臺保稅港區是我國目前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享受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相關稅收外匯政策。
(4)集疏運系統。在煙臺等15個沿海城市被國家列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后,《煙臺港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行動規劃綱要》出爐,煙臺港將以芝罘灣港區城市化改造和西港區建設為重點,加快能源進口、礦石分撥、集裝箱中轉和煤炭下水四個基地的建設,建設和完善鐵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五種物流設施,形成貫通東西南北的立體式交通運輸網絡,擴大對外開放,促進設施互聯和貿易暢通。
(二)劣勢
(1)港區貨源結構比例不均。2015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前十位中,唐山港、天津港、煙臺港、青島港、日照港的運輸產品基本均以煤炭和礦石等大宗物資為主。
(2)物流服務多樣化功能缺乏。與世界航運中心的構成要素相比,在航運服務、金融、法律、保險等產業鏈條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煙臺港的經營集中在港口相關領域,以貨物裝卸、物流倉儲、造船業為主,經營模式單一,業務面窄,服務對象多以本國本區域為主。
(3)信息化程度與先進港口相比仍有差距。煙臺港與國內先進港口相比,信息化程度存在較大差距,在對口岸信息系統、海關及檢驗檢疫、保稅區信息系統等資源整合方面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將極大影響貨主的履約效率,使煙臺港在與同類港口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三)機遇
(1)政策扶持。2015年3月,在國務院授權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具體建設上明確提到重點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15個沿海港口建設。
(2)良好的經濟環境。煙臺是環渤海地區及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商貿、旅游、港口城市。煙臺經濟活躍,門類齊全,金、銅、鋁、石墨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黃金儲量和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煙臺農林漁業發達,每年出口大批量的小麥、花生等大宗農產品;煙臺市工業基礎較好,已建立起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黃金和現代化工等優勢工業體系。煙臺港間接腹地為山東省北部沿海地區,包括濰坊市、淄博市北部、東營市、濱州市以及河南、河北、山西、陜西五省及鐵路、水運中轉延伸所及地區。腹地內礦產資源豐富,有許多重工業和輕工業基地,河北、山西省是煙臺港腹地內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業基地,大宗貨源比較集中。煙臺港進口的金屬礦石、化肥、糧食、鋁礬土、液體化工品及出口煤炭、鋼鐵等均集疏運與上述腹地。
(四)挑戰
(1)環渤海港口群港口多,競爭壓力大。煙臺港位于環渤海港口群,該地區港口眾多,山東省內沿海規模以上港口就有4個,分別為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和威海港,這些港口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條件,并且經濟腹地相互交叉,在貨源方面存在的競爭不容小覷。在山東港口群定位中,煙臺港只能作為重要的樞紐港,與鄰近努力建設成航運中心的青島港相比,其港口定位相距甚遠,這就使得煙臺港在獲得國家政策扶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對大貨主、航運企業選擇煙臺港投資、合作,開展物流業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2)“一帶一路”沿線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復雜。“一帶一路”貫穿幾十個國家,不同國家在文化、經濟、法律、政治和監管體系上存在明顯差異。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企業“走出去”有可能面臨政治風險、商業環境風險、法律風險、財產安全風險、文化沖突風險等一系列風險考驗。
(3)來自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經濟體的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和人脈基礎。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煙臺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1)加強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煙臺應進一步加強港口、機場以及陸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海運、空運、陸路運輸三者之間的有效銜接,推動港口、機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機場的合作與互聯互通,構建連通內外、便捷高效的海陸空綜合交通物流體系。
(2)完善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交流機制。進一步完善與沿線國家地方政府間合作機制,加強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友好城市建設,促進與沿線國家地方政府層面的合作交流;拓寬民間交流渠道,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作用,建立完善與沿線國家的民間交流機制。通過政府互訪、青年交往、學術往來、文化交流、經貿活動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與沿線國家政府間和民間的友好交往。
(3)完善對外經貿合作公共服務體系。企業是對外經貿合作的主體。在引導企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針對企業對外貿易、對外投資面臨的服務體系不完善、融資難、風險防范能力不足等問題,政府應加大服務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對外經貿合作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更多的企業“走出去”。
(4)加強與國內其他省份、城市合作。國內其它省份、城市在對外開放、產業發展、商貿物流等方面各有獨特優勢,煙臺應突出加強與周邊省份、城市和黃河流域中西部省份在產業發展、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區域通關一體化等領域的合作,與各省份、城市之間形成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