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宇佳
【摘要】當前我國進入了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在強調深化改革的今天,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也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農業為第一產業,也是國家戰略安全發展的最重要的產業,是其他各類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本文探索了在轉型期家庭農場所面對的問題以及優勢,并對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及未來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轉型期 家庭農場 現代農業
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產出效率。如今,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農村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形勢、新問題,與此同時,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家庭農場應運而生。當下,中國的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在全面強調深化改革的今天,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已經被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因此,分析家庭農場發展的必要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對于發展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家庭農場的概念
在2008年10月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文件《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家庭農場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但在整篇文件中只出現過1次,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家庭農場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的解釋,是指主要以家庭成員為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商品化、集約化生產經營,且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收入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目前,關于我國家庭農場的研究和報告相對較少,各學者們對于家庭農場的概念尚未能完全達成一致,相比發達國家的家庭農場,由于土地所有權制差異,導致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應該結合本國的具體國情,所以我國應該制定符合我國農業實際發展狀況的家庭農場規范和政策。
二、發展家庭農場的必要性
家庭農場作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最基本特征,是現代化農業發展最主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我國發展家庭農場有一定的必要性,具體表現如下。
(一)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隨意性較強
當前的我國農業勞動的過程不等同于其生產的過程,同時也很難對農業生產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再者,我國的農業發展主要采取的是一種小農經營的模式,從根本上缺乏一定的質量管理,并且其農產品的質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市場的需求。
(二)家庭農場能夠給農業現代化提供經驗
在現階段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比較符合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規律,而這種組織形式也是當前適應我國農業形勢和農村發展階段的生產組織方式。在農業現代化的歷程中,家庭農場必定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農場的發展在未來也一定會給現代化農業提供寶貴的經驗。
(三)家庭農場有其獨特的經濟效率
家庭農場其自身的生產環節的經濟效率優勢是其他經營組織形式所不可比擬的,這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當前中央提倡的家庭農場,是在原有傳統家庭經營基礎上的升級改造,與傳統、粗放、兼業化、小規模的家庭經營具有本質區別,發展家庭農場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科技推廣運用、幫助農民獲得現代意識、規模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面都有益處。
(四)家庭農場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方式保證了農民的土地經營權益和農業生產的主體地位,符合現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的要求,有利于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同時保證糧食生產穩定。我國在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時,需要兼顧解決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
總而言之,在我國發展家庭農場有著一定的必要性。
三、發展家庭農場的對策
(一)加強規劃指導
要將發展家庭農場納入“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依據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家庭農場的適宜發展區、限制發展區,使家庭農場的發展規劃與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計劃、農業產業化布局規劃相對應。通過差異化經營和控制同業數量,弱化同業競爭。目前家庭農場大量興建,應避免同質化,以免導致無序競爭,最終導致行業的衰敗。
(二)制定家庭農場的扶持政策
首先,采取更加簡便快捷的流程注冊、登記家庭農場,對家庭農場的稅收等提供長期扶持的優惠政策。其次,政府可以對家庭農場集中的地區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相關的道路、水利設施在內的進行投資建設。再次,拓寬家庭農場融資渠道,對家庭農場的貸款提供優惠利率或者無息貸款,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對家庭農場進行注資。
(三)業生產效率,加快農場多元化、規模化經營
歸根結底,若要保證農場主的收益,提高生產效率是解決該問題的根本途徑。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的推廣,農業人才的培養,加大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都對家庭農場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再者,家庭農場的經營范圍不應僅拘泥于農業生產這一低附加值高風險的領域,應當拓展至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高附加值領域。如距離城市較近的郊區可以憑借其交通優勢發展水果采摘,從而增加農場收益,家庭農場應根據個人的能力和經濟規律發展適度規模。
參考文獻:
[1]高強,劉同山,孔祥智.家庭農場的制度解析:特征、發生機制與效應[J].經濟學家,2013.
[2]郭亞萍,羅勇.對家庭農場中新型雇傭制度的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
[3]傅愛民,王國安.論我國家庭農場的培育機制[J].農業經濟問題,2007,(1).
[4]韓長賦.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N].人民日報,2013.
[5]余仁會.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稱[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6).
[6]李雙鳳.諸城市家庭農場發展探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4).
[7]袁秋華,鄭偉,蘇家富.揚州家庭農場發展現狀與對策[J].江蘇農村經濟,2014.
[8]凌永建,朱秀麗,胡然挺,等.家庭農場發展亟待多方扶持——浙江寧波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研[J].農村經營管理,2012.
[9]盛建喜.發展家庭農場的現實意義[J].農業與技術,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