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上帝
【摘要】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企業的采購工作也越來越頻繁。尤其作為國有企業,隨著規范管理的要求,招投標工作的作用逐漸凸顯和重要的。本文將對如何加強國有企業招投標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介紹,通過分析了國有企業采購管理上的不足之處,指出了招標監督工作中存在的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含糊、專家資源缺乏、監督手段有限等問題,提出了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明確角色定位和責任分工、完善監督方式和手段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招標投標 監督 規范管理
一、國有企業采購管理研究的背景
采購管理,最核心的的環節是招標投標的實施與監督。經過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對招標投標的規定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招投標法》、《政府采購法》、《招投標法實施條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使企業的招標采購逐漸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在紀檢監察工作新形勢下,探索國有企業如何開展采購管理監督工作,從源頭、過程上預防腐敗,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國有企業采購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采購文件質量把關不嚴
采購項目招標文件的編寫由業務部門自行組織編寫或聯系招標代理機構編寫,相關職能部門線下查閱提修改意見。雖然此種方式能對招標文件進行一定程度的把關,但沒有形成一個民主集中制的評審方式,對招標文件的把控欠缺頭腦風暴式討論,問題發現欠缺全面性。
(二)監督主線單薄,專業性把握不全面
在部門項目的管理上,監督由至多三個部門組成,所涉專業性少、精而不全面,在項目其他專業領域的監督不深入,會導致與某些潛在的漏洞擦身而過。
(三)存在“重大項目管理,輕小項目管理”的管理短板
一直以來,國有企業在采購辦歸口的采購項目上重點抓、重點管,在人力資源支撐、監督支持等方面有力保障采購項目的開展。但在譬如單次零星維修、單次零星外加工、教育培訓等小項目上,所涉金額非常小,相關人員的評審松懈,人員資源支撐缺少。
(四)流程不完善,“簽名”責任感缺失,工作開展質量低
在一些驗收流程、小額項目價格評審、攔標價確定等項目上,小組沒有完全發揮每一個人的職責,缺少獎懲或問責機制,導致某些成員采取“走過場”的心態草率簽名確認。
(五)專家資源缺乏,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在社會公開招標項目上,企業方的業主代表產生的方法是,隨機抽取企業內部的專家庫人員而確定下來。企業內部的專家,是企業在基建、設備、安全、經濟類的專業技術骨干人員,但在服務類、造價類的專業人員資源明顯稀缺,造成在某些項目上業主代表的含金量不高。
(六)圍標串標難以有效發現和監督
圍標串標是社會招標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目前難以發現和監督的瓶頸現象。國有企業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滋生出系列利益集團和腐敗的問題。
三、問題解決的思路
針對目前采購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切入點,結合《招標投標法》等相關制度及規定的要求,開展問題查找及分析。
實行的主要辦法:以問題為導向,借助“價值流程分析法”,重新梳理流程的缺陷;借助“標準作業”的方法工具,以開展專項檢查為手段,對照標準文件內容,對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和規范管理;借助“FEMA”風險評估的方法,通過創立多部門監督、審查的機制,嚴控風險程度。
四、做好采購管理監督的實施方法
(一)分析采購流程,從源頭上抓規范,嚴把標書質量關
項目組對采購流程進行分析,討論發現,無論是投標方的質疑投訴,還是合同編寫欠缺嚴謹性或合同履行的變異操作性等問題,其最大的根源在于采購的第一環節,即招標書的編寫不嚴謹不科學,導致后續問題產生持續出現。
為了進一步嚴把招標文件的質量,以采購辦為牽頭,召集監督、審計、財務、業務部門及企業負責人,召開招標文件評審會議,采取線下預審、會議評審、再次會議復審的方式,層層把關文件質量,減低法律、廉政、安全等風險。
(二)外延流程區間段,提高全過程聯合監督力度
改變以往只對項目的關鍵環節進行監督,以及側重于項目的事中事后紀檢監察的做法,轉變為前置監督、全過程監督和事后“回頭看”的方式,不斷提高管理的合規規范性。重點監督招標文件的評審監督,采購項目內、外專家抽取監督、開標評標過程監督、中標結果及公示的監督、合同條款制定及合同履行的監督,對小額項目的重點工作是加強小額項目的價格評審監督、程序執行監督,規范小額項目的管理。
(三)狠抓“重點源”,對重大項目開展聯合檢查工作
由監察部門、采購辦、法律部門、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等人對企業的重點采購項目、重大技改項目進行核查,核查主要以調閱項目資料的方式進行,相關部門業務經辦人陪同核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
(四)以問題為導向,聯合檢查采購項目
以近幾年來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導向,組成由監察、采購辦、審計、財務等人員成立的聯合檢查組,大量抽查歷年以來的出現問題的同類項目,尤其是資金大額的重點項目,按照條款內容進行搜索式的檢查。
(五)開展市場調查聯合監管,牽緊控制價、攔標價的“牛鼻子”
改變過去市場調查力量單薄、監管缺失的情況,把監管力量緊盯市場調查的真實性和規范合理性,全程規范提高控制價、攔標價確定依據的“含金量”。業務部門作為組織方,聯合財務、審計、監察、采購辦及業務部門,對采購的項目共同走訪調查,對不少于三家調查對象供應商進行價格摸底、詢價,形成詳細的市場調查報告。價格小組根據市場調查報告討論,最終確定采購項目的控制價和攔標價。
五、課題結論及推廣價值
(一)創新推進方式
(1)三方聯建,實現職能互連互通,事項公開共享,通過工作溝通與協調,更好地發揮共同監督檢查的作用,這對其他工作、事項的開展,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
(2)以規范為標準化,正確提升好規范與效率的關系。項目組探討扭轉傳統的思維認識,通過三方聯建部門以促進規范動作為標準動作,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規范管理,促使標準的規范驅動效率的提高和風險的降低。
(3)創新組織,形成專業的規范管理團隊。課題組針對不同的分項目,企業負責人牽頭,形成了不同專業人員為基礎的專業團隊,進一步加強過程的管控和規范管理水平,保障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