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摘要】校企聯合育人的模式緊密貼合了《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的相關要求。我校在近幾年的發展和建設中,以學生能力為本位,校企聯合育人的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實踐和探討,本文既從多個方面總結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校企聯合育人的成果,也提出一些困惑。
【關鍵詞】養老服務 校企聯合 育人
一、校企聯合育人在高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
(1)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的,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結合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形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年)》中提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企業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變化萬千。以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為特征的新技術裝備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各行各業對勞動力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此人才培養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面向未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是高職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快速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已從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的初始階段,進入校企共同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的深度融合發展階段。
二、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養老服務類專業校企聯合育人的特點
(1)以“服務對象”和“學生”雙本位為基礎的育人特點。養老服務類專業的服務對象是人,且大部分是特殊人群,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和婦女等。對這些群體的服務和普通人群有著較大的差別,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本校老師和行業人員一起參與。傳統的校企聯合育人對學生的行業教育著重于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和為人處事等,內涵偏向于如何做好服務對象的工作,把服務對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新時期的養老服務行業強調將員工和服務對象的利益均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從業者和企業認識到員工的利益和顧客的利益是對等的。學生在校期間對行業的認知是逐漸向好的過程,利于學生的專業認知和畢業的對口就業率。
(2)“請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聯合育人。由于養老服務類專業的行業特殊性,其所處地理位置大部分都在市郊或交通遠離市區的位置,對于邀請行業人員進校和帶領學生去行業都有一定的困難,多數院校在組織相應活動的時候也有畏難情緒,擔心學生的安全或行業人員到校的時間協調問題。
我校養老服務類專業精心開辟了離學校20公里內的兩個大型養老機構作為校企聯合育人的重要合作單位,一個是公立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一個是重慶市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端的民營養老機構合展天池老年護養中心。在這兩家校企聯合育人單位的選擇上,既考慮了他們的機構性質,也考慮規模效應,同時也考慮了兩家機構與學校的距離。多重因素之下,既能保證我校養老服務類專業群的校企聯合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同時對于“帶學生走出去”和“請行業走進來”都有個各方面的保證。
(3)國家政策保證、學校領導重視和行業熱衷參與的三重機制。教育部于2015年所發布的《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其中有兩個與校企聯合育人密切相關的內容,分別是: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和強化行業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我校分管教學和校企合作的領導不定期的走訪相應的校企聯合育人單位,與合作單位負責人深入溝通合作大方向和細節,為一線教師和行業工作人員的合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行業人員通過在機構承擔實習帶教老師的角色,進一步夯實了自己的專業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也從走進學校成為兼職教師的角色中獲得了更高的成就感,雙贏的效果讓各方都更熱衷于校企聯合育人的模式。
三、養老服務類專業校企聯合育人的未來發展方向和途徑的思考
(1)形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確保合作育人的可持續性。合作育人是新時期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深化發展的價值取向,高職院校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在融入區域經濟發展中,逐步樹立了以企業為中心的合作理念,拉近了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
(2)校企聯合育人的根本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就業質量和提升學生發展空間。養老服務類專業須以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觀、愛崗敬業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為出發點,積極與企業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個性等方面全面、協調發展,符合行業和社會的一直要求。由于我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從大三開始,校企聯合開展文化素質活動的模式能讓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前,既給企業搭建了一個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平臺,也給學生提供了解企業概況和今后工作崗位的條件。由于培養目標明確、定位準確、學生的綜合素質好,因而畢業生容易被實習所在的企業接受。
(3)將“雙創”的理念融入到下一步的校企聯合育人工作中。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戰略,核心是科技創新,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驅動靠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與人才第一資源的結合點,高等教育責無旁貸。“互聯網+”的時代,創新型人才最為搶手。與以往不同的是,就互聯網創新而言,小團隊也可以成就大事業。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表示,傳統產業的企業在推進高校專業綜合改革上大有可為,不僅要將新的技術發展加入教學內容中,而且在推進工程訓練、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傳統產業也要將互聯互通、技術創新的需求帶到校企合作中來。
總之,校企聯合育人是高職教育的內涵要求,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職教工作者積極探索,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校企聯合育人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這些經驗和實踐中的困惑都值得各位同仁一起探討,共同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