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剛+王顏+劉繼武
【摘要】后勤保障體系建設對促進供電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順利開展具有基礎性意義。在政府關于提升企業后勤保障水平的政策號召下,供電企業亟待改革發展,它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尤其是高原環境下的后勤保障體系建設對整個邊陲地區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電力施工單位高原后勤保障面臨著一系列自然條件、經濟發展、人員技術上的困難,因此,應當從建立健全高原后勤保障體系的全局出發,從工作內容、資金投入、人力建設、管理機制上促進高原后勤保障體系的發展。
【關鍵詞】電力施工單位 高原后勤保障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促進高原邊陲地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也越來越復雜,完善的后勤保障體系可以為供電企業在高原地區有效開展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同時也是新時期、新環境下對電力施工單位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出的要求。然而就自然和人文環境來看,高原地區較為特殊,惡劣的氣候、閉塞的交通、落后的經濟是其突出的特征,外部環境深入影響著高原地區電力建設后勤保障工作的開展。
一、電力施工單位高原后勤保障管理的意義
(一)奠定基礎保障性
后勤保障工作在整個電力施工單位日常經營管理中發揮基礎保障性的職能,尤其是在高原特殊和復雜的自然條件下,后勤工作對保障電力主業的順利開展更凸顯其重要性。供電公司主要為社會的電力搶修及建設提供運輸和通訊的服務,而后勤工作則為供電企業的主業提供有效保障;為供電企業資產管理、工作環境美化等提供管理和服務保障;為供電企業員工生活、健體、醫療、提供物資和服務保障;為供電企業應急預案提供配套物資、通訊等保障。后勤保障的程度和水平將對電力供應秩序產生重要影響。
(二)促進協調服務性
高原地區的自然條件給電力建設協調開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供電企業后勤保障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使用,實現存量資源、新增資源的科學規劃和統籌配置,以推進資源統一管理和集約配置。為了協同應對高原邊陲地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的困難,同一地區基地和中心之間、同一板塊業務班組之間的資源統籌協調和共享共用尤為重要。高原后勤保障以服務為宗旨,系統協調后勤職工的工作,為企業和員工的職能活動提供有效的物質保障,保證各部門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塑造企業形象性
電力設施建設屬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與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有最直接的關系,尤其高原邊陲地區,對電力建設的需求更大,電力設施建設根本影響著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供電企業的形象除了由電力供應和服務決定外,后勤工作也每時每刻體現著企業的形象,比如:整潔的辦公環境和營業場所、設施齊全的活動場所、整潔衛生的職工食堂等都代表著企業形象。尤其是后勤人員工作和服務的周到、規范生動體現著企業形象,也會通過一線員工傳遞到社會之中。
二、高原后勤保障體系建設的難點
(一)經濟水平落后,物資就地籌措難
高原寒區以農牧業為主,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物產不豐,物資缺乏,就地籌措物資和器材等十分困難。然而,由于高原后勤保障的現實需要,對物資的需求量、品種等要求更高。一是電力工作人員在惡劣的高原環境下體力消耗較大,產生保暖需求和飲食需求,除了要有主副食品供應外,還應有一些高原特需的物資器材;二是因氣候復雜多變帶來的保障物資供給的品種異常繁雜,寒區、溫區乃至熱區物資應一應俱全;三是環境惡劣使得物資的自然損耗嚴重、使用時間縮短、運轉周期加快,后勤保障實施時既要考慮儲備需求,又要考慮發生在過程中的損耗。
(二)自然災害多發,交通運輸保障難
高原寒區自然災害多發,直接影響到運輸保障工作的開展。一是高原寒區寒流、降雪的極端天氣多發,氣候多變使得道路狀況較差,車輛時速功率下降,機件磨損增大;二是因物資儲備少而需求量大產生的矛盾,后勤物資的補給渠道不足,交通運輸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難度較大;三是高原高寒地區氣候冷熱變化不定,氣溫高低變化不定加大了運輸難度。
(三)地理條件制約,人員戰斗力維持難
高原寒區地勢高聳,環境因素對電力建設人員的身體健康及機能的發揮必然產生影響。高原地區電力施工的長時間性要求工作人員始終保持戰斗力,而影響人員健康的惡劣條件和因素較多。一是惡劣氣候。高原氣候容易導致出現凍傷、高原適應不全癥等,自我耐受能力下降。二是傳染病增多。電力建設人員進入高原地區后,因住宿和飲食條件等較為簡陋,容易被各種傳染病感染。三是交通運輸條件差帶來的傷員搶救難。受交通條件的制約,就地搶救、觀察、治療是高原高寒地區傷病員救治的常態,后勤救治機構工作的難度和強度加大。
三、促進高原后勤保障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高原高寒地區地理環境復雜惡劣,后勤管理工作的開展面臨著更多的突發問題,需要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后勤服務體系,使設施設備、物資、員工宿舍、醫療衛生等后勤環境更好地滿足員工的需要,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偟膩碚f,加強高原地區后勤保障工作能夠確保各部門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等及時得到補充,在艱苦條件下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生產和生活保障,保證高原地區電力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工作內容上,推行表單化精細管理
在高原后勤保障工作異常繁雜的現實情況下,工作內容上推行表單化的精細管理有利于業務流程直觀化和明晰化,使后勤工作人員較快和較好地了解自身分內工作的職責,使得權責更加明晰,權責更加對等,提高后勤人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效緩解傳統的職責不明確、任務指向不明確、制度規范不明確等問題。高原高寒地區后勤保障人員工作時面臨的特殊情況更頻繁、更復雜,制度和規范的規定條例更多,表單化的精細管理如同給予員工在特殊環境下開展保障工作的規范性流程,使得員工能夠在表單的詳細指導下正確完成工作任務,滿足了管理的規范化要求。后勤工作表單化的實現必須首先制度化后勤服務的管理,有效規范員工的行為。其次,進一步將制度表單化,即對日常的制度和規范等進行表單化的記錄和處理,使得抽象的制度和規范更加具體和形象,后勤人員只需按照作業表單中的要求完成工作即可。
(二)資金投入上,健全后勤物資配套
后勤人員的工作及生活環境會影響其工作效率,尤其在高原高寒的惡劣自然條件下,供電企業應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工作環境和改進后勤設施。電力企業應在財政許可的前提下,健全如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等后勤配套設施。另外,加大扶持后勤實體,提升其自我造血的能力。后勤保障部門應根據實際的需要健全相關物資的品種、規格配套,以滿足后勤工作人員的基本吃、穿、用、救、住等需要。由于高原高寒地區交通不便,衛材資源貧乏且補給困難,因而保障相應的藥品供應也十分重要。三是堅持以熱食保障為主加強對人員的熱食供應。積極提供各伙食單位戰勝惡劣環境的必要條件和設備,增強各伙食單位的熱食保障能力。
(三)人力建設上,強化保障人員素質
供電企業后勤服務保障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后勤保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因此必須優化和整合后勤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思維的創新,在用好“老人”、選好“新人”和培養“能人”的基礎上,強化保障人員的素質。基于高原后勤保障的特殊需要,后勤人員要從培養和鍛煉應對突發情況的現實需要出發,從日常的各種職業訓練著手,加強供、運、救、修諸方面“三基”技能(基本操作、基本技術、基礎知識)的培養。相關部門應開展一些與高原高寒地區環境相似的規范化的技能演練,如復雜道路環境下的駕駛訓練、惡劣環境下的飲食供應及傷病員的救治訓練,增強后勤保障人員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四)管理機制上,推行物業管理模式
供電企業后勤保障部門雖然在業務性質上與物業管理公司相似,但其服務水平與物業管理公司卻有著較大的差距。這主要表現在,市場化的物業管理服務是收費的,而供電企業后勤保障部門的服務是免費的,這使得后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服務水平尚有提升和改進的空間。因此,在管理機制上應借鑒物業公司的管理模式,將部分產業交給物業公司管理,在減輕供電企業管理負擔的同時提升整個供電企業的后勤服務水平。在推行物業管理模式變革時,應加強必要的宣傳引導,分步驟、有序化推行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劉成功,徐嵐.論高原寒區維穩后勤保障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則[J].武警學院學報,2013.
[2]李偉,張秋慧,孫景海.我國寒區衛勤保障影響因素分析[J].人民軍醫,2013.
[3] 張斌曉.呼和浩特地區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途徑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
[4]黃衛國.電力行業后勤改革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