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蓮/文 王海英/圖
信息技術推動項目管理高效協同
□吳翠蓮/文 王海英/圖
十建公司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突破信息化發展瓶頸。
近年來,十建公司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向各領域滲透的契機,以信息化為手段,為服務施工一線、提升公司管理水平進行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效。

項目過程控制圖
十建公司項目管理平臺運行多年,系統各模塊在實踐中有的越來越成熟,也有的不適應發展需要。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充分調研,分析原因,采取開關并舉的方法,以保持信息化的延續性和實用性。
在項目管理平臺上,該公司近幾年自主開發的人力資源、車輛、經營結算等管理模塊不斷完善,完全達到信息化要求,日常使用率達100%。人力資源模塊實現了人工成本準確劃分、實時監控等人力資源信息精細化管理。日常業務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形成業務過程全部在線處理,業務結果完全在線查詢,業務表單直接從系統出具,確保線上數據準確、及時反映線下實際。而對一些階段性作用和運行不暢的模塊,該公司在其完成歷史使命后果斷關閉,讓其退出項目管理平臺。
為提高焊接管理信息化水平,十建公司2014年底開始醞釀編制焊接管理軟件。2015年4月,公司信息部帶著焊接管理軟件初版到中天合創工程項目部試用,經過4個項目的試點推行,日趨完善。“節約了焊接日報填報、開委托單的時間;提高了數據的準確率,避免了人為失誤;系統自動生成與交工資料相關的標準表格文件,減少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系統一鍵生成各種報表,減少了統計報表的工作量;數據的匯總、查詢、分析更加方便,為企業深層次的數據挖掘利用奠定了基礎……”中天合創工程項目部總工程師華金四對焊接管理軟件的好處深有體會。

主要信息系統間數據關聯圖
自2010年OA系統和項目管理系統上線以來,十建公司在后臺形成的龐大數據庫,以最簡單的形式堆積在服務器上。由于查找困難,這些數據被深埋“地下”。怎樣盤活這些數據,讓其為企業發展服務,成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規范數據格式是基礎工作。十建公司制定統一模板、使用專用軟件,在采集和梳理信息的同時,完成結構化整理,使這些數據進入項目管理平臺的數據中心,匯聚成工程施工大數據。在此基礎上,根據各部門各項目部的具體需求,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實時生成各種針對性報告,及時準確地為項目管理和公司運營提供參考。
2013年以來,技術質量部還對優秀施工方案、典型裝置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及SEG發布的施工工藝文件進行規范化整理,將3000份施工方案詳細分類、統一標志、增加查詢關鍵詞后,全部上傳項目管理平臺。技術人員可以像在百度搜索信息一樣,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借鑒的施工方案。
2015年底,該公司對過去149個項目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從過去的工程月報、竣工總結、專業報表等資料中提取、錄入擱置已久的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通過信息化管理部的精心規劃,初步具備大數據的功能。
談到公司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十建公司副總工程師、信息化管理部部長何連之倍感壓力:“眼下,公司的信息化建設正處在瓶頸期,為突破這個瓶頸,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探索,另一方面也希望項目部和分公司結合實際大膽實踐。”
何連之的手機上安裝了若干移動辦公軟件,有集團公司的、有公司的,也有自己正在探索使用的。他介紹,實現移動辦公是大勢所趨,目前十建公司云桌面已經覆蓋了高管層的手機客戶端,RTX手機客戶端也普及到中層以上管理者。
李潤光是十建公司第二安裝分公司的項目經理,曾在其負責的項目部成功推行“釘釘”辦公軟件。為什么要在公司OA辦公系統外推行這個軟件?他說:“項目部人越來越少,承擔的任務則越來越多,過去需要3年干完的項目,現在1年多就干完了。在這種追求成本管理的形勢下,更需要快捷方便的辦公軟件。公司的OA、RTX軟件不適合外部人員使用,而‘釘釘’卻適合一個小團體的協同辦公,特別是其任務管理模塊、云表格功能等,對項目具體管理非常實用。”
其他部門人員也積極使用專門的軟件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由此形成了各職能系統之間、各項目之間、各專業之間、各專用軟件之間,甚至同一工作流程下的不同人之間的信息孤島,從而給公司的信息管理提出新的課題,串聯孤島成為公司優化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探索方向。
“眼下最難的是工程現場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同源。我們正在策劃利用手機APP客戶端實現整個項目信息采集的方案。這個構想是通過現場簡單的手機確認,就能讓項目部和公司得到一連串的施工信息,避免現場管理人員回辦公室重新上電腦錄入的煩瑣。如果方案成功,我們就能充分利用一些碎片化的工作時間,把一個專業內自上而下分散在每位員工日常工作中的信息自動收集上來,并通過數據接口串起各職能部門間、各專業及各專用軟件間的信息,共同形成公司工程施工大數據,實現數據同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質量部部長趙喜平說。
2017年,十建公司將嘗試從一個專業入手,啟動這項軟件的編制工作。
每一次創新,都需要打破一些固有觀念和慣性做法。有“破”的勇氣,能承受“破”的痛苦,才能品嘗到創新的幸福。正像何連之所說:“很多辦公IT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往往是‘恨’大于‘愛’,這對我們是個挑戰。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讓大家對IT的‘愛’多于‘恨’。”
(作者單位:十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