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 李雙雙 姜傳偉
“函數的單調性”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 李雙雙 姜傳偉
“函數的單調性”是蘇教版必修1第2章第2節“函數的性質”第1課時的內容,是繼函數的基本概念之后學習的第一個函數性質,也是第一個用數學符號語言來刻畫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與函數的奇偶性、周期性一樣,都是研究自變量變化時函數值的變化規律;函數單調性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函數的其他性質提供了研究方法,此外,函數單調性是學習不等式、極限、導數等其他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教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價值。
1.情境引入
師:(教材37頁圖)觀察這個函數θ=f(t),說出氣溫在哪些時間段內是逐漸升高或是下降的。
生:[4,14]內溫度上升,[0,4]和[14,24]內溫度下降。師:再看函數y=x2,它的圖像有什么特點?生:x>0,圖像上升;x<0,圖像下降。師:y=x3的圖像呢?生:上升。
【設計意圖】在概念(性質)的教學中,樹立“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以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意識,創設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情境,發展數學抽象和直觀想象素養。本節通過給出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提出相關問題,引發思考。
2概念建構
問題1 觀察圖像y=f(x),x∈[0,6],并說出圖像特點。
生:圖像是平行于x軸的直線,即y=1。
師: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它的函數解析式:y=0.001x+1,x∈[0,6]。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當自變量x變化而因變量的變化很微小時,我們不能從圖像上觀察到,要從代數的角度去研究,即用數學符號表示函數圖像變化趨勢的必要性。
師:我們剛才從圖像中看到的,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函數的單調性。
問題2 怎樣用符號語言描述圖像的上升與下降呢?生:上升:f(x)隨x的增大而增大;下降:f(x)隨x的增大而減小。師:很好,在數學上用符號“ ↗ ”表示“增大”;用“↘ ”表示“減小”。如何用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來描述這種變化呢?
教師板書學生討論得到的描述:上升:x↗ , f(x)↗ ;下降:x↗ ,f(x) ↘ 。
問題3 所謂的上升就是在圖像上有兩個點(x1,y1),(x2,y2),如果x1<x2,那么對應的函數值y1與y2的大小關系如何?
生:y1<y2。
師:如果圖像是下降的,那么y1與y2的大小關系又如何?
生:y1>y2。
師:那么問題來了,這里的兩個點(x1,y1),(x2,y2)是任意取的,還是有條件限制的?
師生互動、討論,說明兩點選取是任意的。
師:為什么是任意的兩個點?三個可以嗎?一個呢?
生:一個點無法比較大小,任意的兩個點既便于比較,又能代表區間上的所有點。
在大家表示同意之后,讓學生將“x↗ , f(x)↗ ”“ x↗ ,f(x) ↘ ”用x1,x2和y1,y2來表示。
上升:任意的x1,x2∈I且x1<x2,有f(x1)<f(x2)。
下降:任意的x1,x2∈I且x1<x2,有f(x1)>f(x2)。
問題4 你能給出函數單調遞增的定義嗎?
生:對任意的x1,x2∈I且x1<x2,如果有f(x1)<f(x2),則稱函數在區間I上單調遞增。
師:你們同意嗎?
師:很好,那單調遞減的定義可以類似得出。
到此,得出單調性的定義,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地學會用數學思維分析世界,在發展學生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在用數學符號刻畫“函數單調遞增和單調遞減”這一新概念時,循序將進地得出概念,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元認知。
3.數學運用
例1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定義在R上的函數y=f(x),如果f(2)>f(1),那么它在R上是增函數;
(2)如果函數y=f(x)在R上單調遞增,則必有f(2)>f(1);
(3)定義在R上的函數y=f(x),如果f(2)>f(1),那么它在R上不是減函數。
學生口答,強調判斷函數的單調性,必須嚴格按照定義。
例2 畫出下列函數的圖像,并寫出單調區間。
教師巡視,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錯誤投影給學生,如(1)函數的減區間為,通過觀察圖像或取特殊值代入驗證,不難得出這種寫法錯誤:函數的單調區間不可以用“并”,而是用逗號或者“和”連接兩個區間。(2)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函數的單調性是對定義域的某個區間而言的,它反映的是局部性質。(3)說明并不是所有的函數都具有單調區間。
師生一起完成(1)。同學們自行證明(2),教師巡視,選取學生的解答并投影,其他同學點評。
【設計意圖】證明單調性時,如果f(x1)-f(x2)得到的是分式形式,那么必須要先通分,如果需要分解,要分解徹底,把差化成因式相乘(相除)并且能夠判斷符號的式子,斷不可利用單調性證明單調性。最后總結證明函數單調性的一般步驟:設點,作差,變形,判號,下結論。
“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沒有問題的解決。
突出問題的提出,實際也是重視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問題,是驅動學生思維的源泉。好的問題,可以啟動學生的思維、形成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因此,設計的問題應當符合學生的實際。
本課中通過問題1,使學生意識到用僅從“形”的角度研究還不夠,只有從“數”的角度去研究函數,才能更細微、更嚴謹。學生的認識僅建立在圖形的直觀上,尚缺乏理性的思考。與初中不同的是,高中階段更注重從代數角度深入分析圖形變化的本質。在問題3的解決過程中,學生逐步體會到圖形的上升與下降的本質,其實是圖像上每個點位置的變化,而點的位置變化對應著點的坐標變化,因此只需研究圖像上每個點的坐標變化規律,就能獲得函數圖像的變化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過去的從形導數深化為由數釋形,實現了思維水平的提升,從中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抽象和邏輯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揭示數學知識背后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大大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
[1]涂榮豹,寧連華.中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9).
[2]張建橋.高考“蘇派風格”觀照下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探微.江蘇省教育協會年度優秀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