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梅
保山市隆陽區職業技術學校 云南保山 678000
勵志尚賢 詩韻飄香
——淺談詩詞誦讀對中職生責任感的養成
王建梅
保山市隆陽區職業技術學校 云南保山 678000
中華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傳承著中華民族的鄉國情懷、親情主題和人生感悟主題。基于中職學生文化課教育的特殊性,通過詩詞競賽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廣大學生誦讀華經典古詩文,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中華;古詩詞;責任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詩文浩如煙海。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它既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通過經典誦讀,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樹立社會責任感。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吟讀古詩詞能造就一個人的性格,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古詩詞可以使中職學生與古代的優秀詩人在心靈上產生共鳴。在古詩詞的誦讀中,通過欣賞古代優秀詩人的詩歌,就好像和朋友在對話,他們的人格感染了我們,也提高了我們的情趣。古詩詞也能使學生以詩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并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彩。我們知道,古詩詞中有大量描繪錦繡河山、優美田園風光的作品,這些作品可以引導學生熱愛和欣賞大自然。日月、星辰、風云、山川、草木、花鳥、蟲魚,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的環境。學生通過不斷接觸和學習這些優秀的古典作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會越來越強烈,在心靈上與大自然息息相通,養成更高雅的情趣,學生們通過對古典詩詞的閱讀與欣賞,逐漸了解名句的深刻含義,又從名句的含義中得到啟發,放眼現實社會,從而領悟到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這復雜的認識當中,學生的心靈得到陶冶,情操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養成一種對待自然,對待社會以及對待人生的積極正確態度。
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我國古代就有著蓬勃的“詩教”傳統。何謂“詩教”呢?通俗地講就是《詩經》所言的“溫柔敦厚”的教育作用,也就是孔子所說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的認知教育功能。孔子作為“詩教”的最早也是最積極的倡導人和身體力行者,親自刪定《詩》三百篇。由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我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兩千多年來,“詩教”的傳統綿延不絕。我國歷代的學者文人在成長過程中也無不受到過詩歌的熏陶,朱熹在《四書集注》中曾經這樣闡發《詩》的作用,說“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其用歸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這里,朱子一語道破了《詩》在培養道德情感上的作用。可見,孔子和他的后學都認為,優美的詩歌能在融融的吟誦中潛移默化予人影響,從而完成道德情感的培養和人格建構的使命。
目前多數中職生已經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中職生還存在社會責任感缺乏的問題。很多詩人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永不言敗的一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從這些詩句中,無不融入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李白的《將進酒》中“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千古名句不知會激發多少人的斗志,重新燃起對理想的追求。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執著而深沉的家國情懷,熱烈而真摯的親情主題,深味人生的理性思考,是我們中華古詩文中最為可貴的精神財富,它表現了一種對于生命的熱愛,對于民族的自豪,對于社會的責任感,既是對于個性生命的張揚,也是對于群體的認同與依戀。
屈原的《離騷》中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被后代文人引以為愛國主義的典范。辛棄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等不少詞都流露出他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概,至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飛的《滿江紅》,則幾乎成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縮影。
中職學生在古詩詞的吟誦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慢慢在血液里流淌,承載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感,從而讓自己的學習、工作都融入到時代的脈搏里,讓自己的生命在歷史的發展變遷中熠熠閃光。
大量中華經典古詩文表現了對于親人和朋友的執著深情。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了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思念。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已成為千古名句。這些對友情真誠執著,把朋友的命運視同一己而為之廢寢忘食,為之憂思牽掛的故事,無不傳為千古佳話。
中華詩文中大量的對于歷史、對于人生的思索,實際上是對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視生命、熱愛生命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將畫意、詩情和對宇宙奧秘與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總之,我國的古典詩歌一直承擔著育人化人的重任,古人一直重視詩歌的教化功能,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巍巍大中華,浩浩民族風。勵志尚賢,詩韻飄香,讓我們在古詩文的優美意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古詩文的豪情壯志中書寫自己未來,在古詩文的家國情懷中鑄造自己的民族之魂……
[1]《中國古代文學史》羅宗強,陳洪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中華古詩文精品》周鈺菊,王健等編寫.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