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珍
電視廣播是人們娛樂生活的一部分,在眾多的節目形式中談話節目是較為突出的一種,通常由主持人、特邀嘉賓或者在演播室、直播間等地方與觀眾、聽眾組成更為直接的互動聯系。主持人通過對某一新聞事件或者社會熱門話題進行引導,邀請相關人士進行話題觀點的訪問與談話。在主持人與嘉賓相互之間的問答交流中,更加深入的探討新聞事實與社會熱點問題,對此進行客觀評價,給予觀眾和聽眾一些報道。
談話類節目相比于其他的娛樂或者新聞節目有所不同,主要由發話者與受話者兩方面組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持人和嘉賓,在節目中通過科學的話題討論雙方之間進行輪流發言、角色互換,從而對聽眾或者觀眾產生給予一定影響力。從實際角度出發,在談話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對話相互平等的,整個過程都是建立在平等權利的交流上。在這個過程中話輪作為話語分析的重要部分,被廣泛應用于談話雙方的權勢關系。
我國對于話語分析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對此進行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大環境中部分成員的日常交際和社會行為,通過對日常會話交流中話語轉換的科學應用,促成雙方之間合作或者溝通的橋梁。人們在日常會話中所形成的結構單位稱之為話輪,其主要定義 “話輪是指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在任意時間內連續說的話語,其結尾以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各方的沉默等放棄話輪信號為標志”。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話輪主要是講話者和聽講者之間的相互替換,并且只有一個人在講話。話輪通過詞語、分句、句組等多種形式組成。
訪談類節目中主要應用的就是話輪轉換,通過主持人與嘉賓之間角色互換和相互交流,電視廣播類談話節目中,主持人對會話的結構和發展根據話題進行控制。首先,通過介紹的方式選擇由下一位講話者進行話題講述或者在講話的過程中對下一位講話者所要表達的話題類型、方向進行限制。其次,以提問的方式決定由哪一位嘉賓接替講話,在這一過程中不通過點名,由其他人自己根據問題選擇講話。另外,正在講話的人不對下一位講話者進行描述,也不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引導,完全留給其他人自行選擇參與的方式。
話題是進行訪談節目的主要內容,合理的選擇社會熱點話題和熱點新聞進行引入,能夠提高訪談類節目的收視效果。談話節目在話題討論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主要達到嘉賓對某一事件或者新聞的真實披露和重要性認識或者由嘉賓對某種社會現象及熱點話題進行前因后果的講述,在這個過程中表達自己對話題內容的預測和引導。在廣播談話類、訪談類節目中,每一期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要求,有主持人及嘉賓進行探討和溝通。由此可見,整個節目的進行主要是由嘉賓進行回答,但是節目整體的進度和話題引導還是需要由主持人操控。
訪談類節目最主要的就是進行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話題交流和溝通,在這種環境中主持人對話題性強的嘉賓會更加關注,就像電視劇中的主角和配角,主角的臺詞相比之下要多得多。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通過字數的多少來計算話輪長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但在此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一個話輪結構的完整性。
話輪在進行中有一定的分配原則,由此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首先,當前會話者根據訪談結構需要選擇下一位講話人或者將話題控制權留給對方。另外,會話者根據自己想要談論的話題,對下一位會話者進行話題控制,從而達到自己的交流目的。電視訪談類節目具有一定的公開性和傳媒效果,在話輪控制上也有一定的獨特性。廣播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可以采用問答的方法完善談話結構,在一方提出有效的話題之后,另一方給予回答,這樣組成一個完整的話輪轉換。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可以適當的插入話語進行話輪轉換,通過合適的方法邀請下一位談話者進行話題看法的談論。
話輪其實就是一種人際交流現象,沒有 “聽”的對象,就不會有“說”的興致。話輪轉換廣泛存在于社會各種交際活動中,從主持人語言學的角度來講,播音主持人主持節目的會話結構也就是話輪結構。訪談節目的回話結構通常有不同的層次和分析方法,通過相關人士的專業解析,這種結構形式主要可以分為:插入性、輪流發話、預示等幾種。我們對輪流發話進行分析,這一過程中某一發話人從話語開始到結束可以認為是一個話輪,應答人對上述話輪進行銜接或者解答從發話開始到技術也是一個話輪,由此可見,節目實在話輪轉換間進行的。在這個會話結構中既離不開說,也不能缺少聽,其貫穿主持人與嘉賓交談的整個過程,是會話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優秀節目主持人的談話總是在時說、時聽的狀態中來駕馭節目的。
古人說:“語不驚人死不休”。主持人在節目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是廣播談話類、訪談類節目,語言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內容。主持人、播音員作為專業的人士,作為傳媒與大眾之間的傳播媒介,語言表達能力和專業技巧水平,對整體節目效果具有直接影響。所以,在現代化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中,主持人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涵養及語言藝術能力,能夠輕松應對話題轉換問題,給人們帶來更豐富的關感享受。
文化內涵是主持人打造藝術個性的基礎。播音主持工作要求在強調主持人語言藝術共性的同時,注重培養自己的語言藝術個性。在遵循語言藝術共性的基礎上提高主持人語言藝術修養。主持人作為引導整個會話結構的關鍵人物,其自身藝術風格和修養決定節目效果的好壞。現今的一批優秀節目主持人,已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方明老師在節目中自如、流暢、瀟灑、真摯;趙忠祥老師的風格親切、莊重、平實、自然,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好評。節目主持人所具有的語言特點不僅是個性化的一種體現,還能夠進一步促進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收視效果。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不同類別的節目主持人所具有的專業范圍和所接受的知識有所不同,在節目中所展現出來的風格與特點也不盡相同,比如:內向、活潑、直爽、沉穩、好清凈、好熱鬧等等,都與主持人自身的特點和個性有直接聯系。其次,不同節目的主持人聲音也有所不同,比如:少兒節目主持人纖細甜美,新聞聯播主持人明亮寬厚;另外,根據節目特點及觀眾需要,主持人發音語調與節奏快慢也有所不同。作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應該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特點優勢,創造出屬于自己個性化的藝術風格,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為聽眾和觀眾建立更健康的節目環境。
在新聞節目中,不同新聞之間的過度通常要由專業的串聯詞組成,但是由于兩個話題沒有直接聯系,在邏輯上很難構成話輪轉換,在這個時候主持人就得到了很好的揮發,通過巧妙的語言技巧和話題帶入,有組織的切入下一話輪。連接詞的使用應該保持幽默風采,能夠給觀眾或者聽眾帶來更歡快的節目效果,緩解聽眾的疲勞感。另外,主持人還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輕松化解節目中所發生的緊急狀況,做好臨場發揮,提高話輪轉換的有效性,完善節目效果。
綜上所述,不管是什么節目的主持人在廣播中都是最為關鍵的人物,訪談節目作為主持人與嘉賓相互溝通和互動的有效橋梁,應該建立起切實的節目效果,通過主持人與嘉賓之間有效的話輪轉換增加節目的活躍性和吸引力,在這一方面主持人與嘉賓都具有各自的技巧和應答特征,觀眾通過相互之間的問答從而了解嘉賓思路,提高談話節目參與度和觀賞度,通過對廣播電視訪談話輪轉換的科學分析,提高對這一理論的進一步了解。
[1]于國棟.機構性談話的會話分析研究閉[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0,2(第27卷).
[2]史紅梅.從新聞訪談的話輪轉換分析看語用原則的運用閉[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9,6.
[3]梁萍.電視訪談中的話輪轉換—以《楊瀾訪談錄》為例閉[J].湖南工業職業學院學報,2010,2.
[4]王朝彥.主持人語言藝術作者[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