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宰政
《今日頭條》作為著名的網絡媒體崛起于移動互聯網當中,并于2014年拿下一億美元融資,市場估值五億美元,引發多方面的討論和關注。與傳統媒體不同,《今日頭條》所代表的新媒體在網絡當中擁有一批有一批的擁護者,這與其自身定位、內容提供和用戶體驗密不可分。同時在于傳統媒體分庭抗禮的過程中,也引發了關于傳統媒體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論戰。
不難看出,在信息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之下,媒體作為信息傳播者也悄然發生了轉變。正如傳統紙質媒體、廣播、電視之間的漸進和消弭一樣,作為信息技術的外延,新媒體的普及也使得傳統媒體陷入了發展的窘境。《今日頭條》所擁有的,也正是目前傳統媒體所欠缺的和轉型發展的方向。
《今日頭條》作為網絡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在于其擁有極佳的用戶體驗。在《今日頭條》客戶端中,新聞內容可以基于算法打造出符合不同閱讀群體不同閱讀習慣的閱讀方式。這種“私人訂制”式的碎片化新聞閱讀能拉近媒體與用戶之間的距離[1],使用戶在新聞閱讀當中受到尊重。此外,《今日頭條》當中的“頭條問答”模塊,通過獎勵金的方式吸引行業專家入駐,并形成了具有態度和觀點的內容,用戶可以在客戶端中參與不同的新聞話題討論,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參與度,提升了用戶粘性。相較于傳統媒體的定位方式和新聞傳播方式,《今日頭條》的新媒體形式更符合用戶的心理預期和心理需求。
在新聞內容方面,由于版權保護,使得傳統媒體擁有了一定的“砝碼”。《今日頭條》的新聞內容大部分作為推薦信息的整合,而并未能從傳統媒體購買內容版權,進而導致傳統媒體擁有了競爭之力。但實際上,時事新聞不適用于著作權法保護是國際慣例,時事新聞因其傳播速度迅速,同時公眾擁有知情權,因此不具備著作權法保護客體的獨創性,因此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不能因新聞版權保護而高枕無憂。此外,《今日頭條》所推出的社區理念和功能使得其客戶端擁有了廣泛的社交功能,并在社交過程中無形地豐富了其內容,使得《今日頭條》更加豐富多樣。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如果一味故步自封,只能被社會所淘汰。
那么,在信息時代,傳統媒體想要取得突破和發展,勢必要在發揮自身傳統優勢的基礎之上,深刻吸取其他媒體的特點和長處,發現自身的不足,銳意改革,拼搏進取,實現轉型。
作為“碎片”信息、“碎片”文化的代表,移動互聯網很好地滿足了現代人快節奏高壓力的日常生活,通過移動終端實現互聯網信息傳播,并為用戶提供了移動互聯網充足的使用場景。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媒體傳播與移動訴求是否能夠契合將是傳統媒體能否贏得用戶的關鍵。在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應當僅僅把握時代的命脈,合理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獨特的、鮮明的、個性化的媒體體驗來吸引用戶,完成信息傳播和價值引導。例如近年來許多傳統的報刊媒體都開設了官方公眾號,在公眾號當中,報刊媒體通過信息的發布來與閱讀者進行溝通。閱讀者通過關注官方公眾號,可以獲取實時的信息推送,并能夠在公眾號中與官方媒體、其他讀者共同交流。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首先應當依靠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轉型,打造特色鮮明的移動媒體,吸引用戶。
除此之外,傳統媒體的戰略重心與經營理念也需要徹底革新。《今日頭條》通過用戶體驗獲取了成功,傳統媒體除了要能夠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因素,還需要深刻挖掘自身存在的不足。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在于“用戶中心”,但是在以往諸多傳統媒體在進入到互聯網的過程中,卻有意無意地漠視這一核心思維,在創辦新聞網站、手機報的過程中,依然沿用陳舊的媒體思維,在新聞發布的過程中千篇一律,并不能夠認真思考閱讀用戶的閱讀習慣,用戶沒有選擇的權利,缺乏必要的尊重,最終導致了用戶的流失[2]。《今日頭條》的用戶模式需要引起傳統媒體的思考,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應當將新聞內容和戰略重心轉移到用戶方向上來,并認真研究用戶心理,認真思考用戶習慣,從而形成與用戶的有效溝通,吸引用戶。
媒體的任務即是信息的傳播,在大眾傳播時代,如何打造中心化的信息傳播平臺,是未來傳統媒體轉型的方向。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傳播方式是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傳播,這與傳統媒體內容為王,“我播你看”的方式相去甚遠。傳統媒體在信息時代需要完成發展和轉型,勢必需要借助社交能力來促進傳播效率,實現內容的覆蓋。
《今日頭條》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在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擁有獨特內容后的厚積薄發。成功不可復制,但成功的經驗卻值得傳統媒體借鑒和深思。傳統媒體的轉型需要與先進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相契合,并轉變理念和重心,打造自身特色,從而形成用戶凝聚力,促進發展。
[1]王熙元,包韞慧.今日頭條新聞客戶端內容資源分析[J/OL].出版廣角,2017(13):46-48.(2017-07-12)
[2]童兵,樊亞平.從信息提供者到問題求解者——轉型時代傳統媒體的角色轉型[J].新聞記者,20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