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琳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新媒體的日益崛起,傳統媒體在獲取信息來源更為便捷、多元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紙媒讀者被瓜分、廣告投放量不足、發行量呈斷崖式下跌……在困境面前,紙媒人需要反思其背后的原因,以尋求解決之道。
“媒介融合” 也稱為 “媒體融合” (media convergence),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提出,原意是指各種媒體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喻國明教授在《傳媒經濟學》中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以信息技術為中介,以衛星、電纜、計算機技術等為傳播手段,數字技術改變了獲得數據、現象和語言三種基本信息的時間、空間及成本,各種信息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間的互換性與互聯性得到了加強,媒介一體化的趨勢日趨明顯。①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對紙媒的生存、發展提出了挑戰,這也要求紙媒人思索如何將傳統的紙質媒體與其他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相結合,使紙質媒體重獲新生。
媒介融合時代,紙媒尤其是報紙媒體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1.讀者危機
媒介融合時代,新媒體不斷瓜分著傳統媒體的讀者,紙媒面臨著“讀者危機”。世界報業協會在一份戰略報告中介紹了英國全國性日報成年人讀者的調查情況,通過 對1972年、1982年、1992年 和2002年四個年份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報紙讀者的比例逐年減少。中國的報紙,同樣面臨著“讀者危機”,尤其是18~34歲的年輕讀者流失現象嚴重。北京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在“2005中國市場媒體研究年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報紙和其他傳統媒體中,年輕讀者群的數量有所減少。即使仍然保持讀報的讀者,其讀報的時間也在逐漸縮短。②
2.廣告投放量不足
據調查,與2012相比,2013年我國的報紙廣告市場總體下降。同時根據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6月、7月與2012年同期廣告投放量減少了2.7%和6.3%。相反,網絡廣告數量快速上升。2013年,我國互聯網廣告總額為76.29億元人民幣,與2012相比,提高了3%。③互聯網之所以能夠搶占報紙廣告市場,究其原因在于互聯網覆蓋范圍廣,用戶更多,廣告在互聯網中推廣速度快,商家在短期內見效快。而報紙上的廣告推廣則受地域、時間的限制。
媒介融合時代,報紙媒體之所以面臨諸多挑戰,直接原因來自于新媒體的沖擊,報紙媒體在諸多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只能“用腳投票”,把有限的時間、金錢投入更豐富多元的新媒體。報紙媒體的不足亦即報紙媒體面臨困境的內在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信息時代,用戶可以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即時閱讀、收聽或觀看。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用戶也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站在信息鏈的頂端。微信、微博、網絡中的用戶均可第一時間獲取各種資訊。相反,報紙媒體由于受到報紙印刷時間、出版周期的限制,在時效性方面難及新媒體,即使是日報,其報道新聞較之網絡媒體也有滯后性。
傳統觀點認為報紙媒體的核心價值在于為用戶提供重大的、最新的或實用的新聞資訊,報紙編輯只需要注重文字的編輯、校對、審核,版面的好看與否并不重要。因而,報紙在標題制作、版式設計等方面所下功夫欠缺,版式不夠新穎。讀圖時代,單純的文字、單調的版式會使閱讀顯得枯燥、沉悶,自然難以抓住用戶的眼球。
報紙媒體的發展受到廣播、網絡媒體、新興媒體等多方的威脅。廣播突破了文化程度等因素的約束,生動靈活地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電視媒體具有可視性,畫面質量日益提升,可供選擇節目多樣化,使用戶對其產生依賴性。網絡電視因其有著海量的即時可視資源,獲取了大量的擁躉?;ヂ摼W媒體具開放性和自由性,獲得了相當數量的用戶。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用戶不斷增加,隨著4G技術的進步,wifi覆蓋范圍的擴大,大有“一機在手,天下全有”的勢態。視聽同步、即時互動正是紙質媒體的軟肋,報紙媒體的用戶被瓜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報紙媒體的交互性欠缺。
報紙媒體若想擺脫發展困境,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在維持自身真實性、可靠性、權威性的同時,從報紙的形式、內容方面不斷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優化自身資源。而一份報紙的長足發展離不開編輯人員的與時俱進。因而,在媒介融合時代,報紙編輯還應努力提升自己的編輯素養。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報紙媒體從時效性來說,不及新媒體。因而在時效性這一點上應走“差別化戰略”,將報紙內容做優、做精,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對用戶“胃口”,如此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用戶。
1.精選主題,加強策劃
互聯網以快捷、方便的手段提供了信息傳播的無限可能性,用戶也實現了選擇信息的無限自由。但是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海量信息的充斥,使得部分用戶無所適從,在各種碎片化的信息中“迷失”,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牽著鼻子走,難以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作為報紙編輯,一方面要堅持求實作風,用良好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為大眾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編輯應以用戶需求為工作導向,時刻想到用戶,分析用戶心理,把握用戶喜好,精心選題,加強策劃,這樣,新聞報道不僅能有正確的輿論導向,還能滿足用戶的主觀需求。這就需要編輯努力提升自己對信息的鑒別力、整合力。
2.獨家新聞,深度報道
互聯網時代,由于受到出版周期與版面的限制,報紙提供給用戶的信息量遠不及網絡媒體,因而報紙媒體要贏得用戶,必須在提供信息的質量上下功夫。若留住讀者,需要“個性”與“深刻”兼顧。做到“個性”,一方面報紙應有獨家報道,有自己的聲音,“人無我有”,才能吸引用戶,這就要求報紙編輯用好采訪權,爭取獲得獨家新聞并率先報道,另一方面,報紙應有獨特性,在海量的信息中有獨特的視角,這就需要編輯在選題策劃、文字描寫上力求創新;“深刻”即報紙應有深度報道,做到“人有我優”,在報道中做到新聞調查、新聞評論、新聞監督、相關常識內容鏈接等多種形式相結合,以拓展新聞內容的廣度與深度,為用戶提供深度解析文章和精致閱讀體驗。深度報道是精加工過的新聞,更加真實、客觀,這也是報紙媒體贏得用戶的關鍵所在。
3.咬文嚼字,嚴格把關
媒介融合時代,新媒體中的信息龐雜,良莠不齊,存在諸多不足,如錯別字較多、語言表達不規范等。而報紙媒體的優勢在于其稿件的處理具備專業水準。報紙媒體的權威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新聞質量有保證。這就要求報紙編輯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秉承“工匠精神”,研讀稿件,不放過一個錯別字,每個句子都要仔細推敲,使文字表達準確、規范、嚴謹。此外,信息時代出現了諸多網絡流行詞,如“給力”“洪荒之力”“套路”“小目標”等,對此,報紙編輯應善于取舍,有借鑒又不媚俗,把好政治關、文字關,在保證信息規范的前提下,在標題制作和文字寫作中不斷創新,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文字作品,不斷提升報紙的水準。
紙媒尤其是報紙媒體歷來重內容輕形式。然而,網絡時代是注意力時代,要吸引眼球,只重內容不重形式,只重實力不重形象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為此,報紙編輯需要不斷推陳出新。
1.版式創新,用心呈現
紙質媒體要打造精品,除了內容扎實以外,還要注重外在“包裝”,做到內外兼修。報紙版面的設計應做到大氣、新穎,如此才能使報紙吸引眼球。因而,報紙編輯在修煉文字功底之外,還應不斷提升美學修養,對于好看的報紙版面應多加學習、推敲,在借鑒優秀版面設計的同時,努力打造自己編輯的報紙不同于其他報紙的視覺沖擊力。
2.理念轉變,自我革新
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要求報紙編輯轉變傳統的理念與思維,自我革新。報紙編輯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抗拒新媒體,而應主動了解、學習、吸納新媒體的編輯方式與技能,在報紙編輯中大膽實踐,為用戶提供更鮮活、更好看的報紙信息。
媒介融合時代,報紙媒體應打破單向傳播的局限,與用戶互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相結合,以利于挖掘用戶,實現用戶數增長。筆者認為,報紙編輯若想在報紙的互動性方面有所突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了解原理,善用工具
媒介融合時代,要求報紙編輯具有互聯網思維。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前提是了解互聯網運作的基本原理。只有清楚了網絡中的信息是如何產生與傳播,才能做好網絡環境下的編輯工作。此外,報紙編輯還要熟悉并學會應用各種網絡媒體工具,如微博、微信、各類網站等。只有具備互聯網思維,才能敏銳發現用戶的關注點,善用網絡媒體工具,才能更及時獲取信息、靈活整合信息,為用戶提供愛看、想看的信息。諸多報紙媒體在網絡平臺上推出了報紙的電子版,或開發相應的APP,或者借力大的閱讀平臺推廣報紙,實行閱讀內容免費與付費相結合,通過這種網絡直銷的方式也贏得了不少用戶。
2.增加互動,提升粘性
媒介融合時代,報紙媒體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用戶,就需要“取長補短”,善于借鑒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優勢。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加報紙的互動性,這就要求報紙編輯在“互動”上花心思。如筆者在自己編輯的報紙版面上開設“視聽頻道”欄目,用戶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相應的視頻,這樣,報紙也就做“活”了。當然,互動不僅限于這一形式,如報紙與微信公眾號聯動,就用戶喜聞樂見的主題增加投票、評論等需要用戶參與的項目,都是值得嘗試的。只有多互動,才能增強用戶粘性。
針對報紙媒體時效性差、版式陳舊、交互性欠缺等缺陷,報紙編輯應從編輯內容、形式以及與用戶互動等方面動腦筋、下功夫,培養互聯網思維,運用新媒體編輯技能,深挖用戶讀報用報的心理,通過品牌性的活動維系用戶群體,竭力打造用戶想看、愛看的報紙精品。如此,才能使報紙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注釋:
①蔣夏蘭:《淺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播學教學理念》,《雞西大學學報》,2013(3).
②陳明明:《報紙如何應對“讀者危機”》,《傳媒觀察》,2007(2).
③張艷:《新媒體時代報紙編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新媒體研究》,2016(18).
[1]劉曉冬.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對紙質媒體SWOT分析[J].新聞論壇,2016(04).
[2]陳彥玲.新媒體環境下對報紙編輯的素養要求[J].傳播與版權,2016(02).
[3]陳章娥.媒體融合背景下編輯應當具備的素質能力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6(17).
[4]程亮.紙媒編輯的互聯網思維意識[J].新聞前哨,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