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華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包括廣電在內的文化產業面臨著轉型。當前地市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廣播電視系統在此次改革中首當其沖。在這個過程中,加強系統合作十分必要。
首先,地市廣電要更新觀念,加強系統合作,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深化地市廣電改革是廣電系統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必然選擇。面臨深刻變革的新形勢,地市廣電無論在強化新聞宣傳、提高傳播能力,推進數字化,還是在開展經營、開發新媒體、拓展新渠道等方面,都需要深化系統合作。
從操作層面講,地市廣電體制改革的方向是組建地市級廣電傳媒集團。改革后,地市級廣電傳媒集團所屬的宣傳業務系列保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性質不變,實行采編與經營分開,抓好制播分離,并扎實推進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增強活力。地市級廣電傳媒集團中的傳輸網絡部分、影視劇和廣電報等逐步轉制為企業,實行市場化運作,并努力實現跨地區、跨媒體、跨行業發展。
在廣電改革發展中,要以數字廣播廣播電視技術和互聯網為依托,延伸廣電宣傳和產業鏈條,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將地市廣電傳媒集團打造為囊括融媒體新聞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等宣傳業務系列,以及廣播電視經營服務公司等經營服務系列和技術支持系列、物業后勤系列的現代融媒體航母。這是從橫的方面看。
從縱的方面看,在可以預計的時間里,地市廣電體制改革將滲透至縣區廣電,縣區廣電將在觀念、體制、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做同向的合規律、合規則的運動,市縣廣電系統將可能形成“核心輻射”的架構。通過體制變革,地市廣電傳媒集團有可能與縣區廣電建立了廣電傳媒聯合體,也有可能縣區廣電融入了地市廣電傳媒集團,成為其分支機構;通過宣傳業務合作,市縣新聞協作網絡的作用發揮的更加充分,精品節目頻出,外宣工作連創佳績,地市廣電的輿論主導能力、競爭能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通過資本運作,市縣區廣電以資金為紐帶的聯系將更加緊密,有可能以股份制的形式開展廣告經營或企業運營的合作,經濟實力大增;通過技術、人才培育合作,市縣區技術設備全面實現數字化升級,傳輸能力加強,人員素質提高,流動性增加。
可以說,地市廣電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改變有系無統的局面,都需要舉系統之力來辦大事、創新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尤其需要更新觀念,轉變思路,切實加強全系統的統籌協調,團結配合,合作制勝,實現跨越。
其次,系統合作,多出精品,服務大局、服務中心、服務群眾。
在信息供應多元化、媒體競爭激烈的今天,廣播電視進入了品牌經營的時代。系統合作,打造廣電品牌,是提升地市廣電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現實需要。
市縣廣電工作者應樹立品牌就是影響力的意識,共同建設合作平臺,打造品牌頻道、頻率和欄目,吸引受眾注意力,增強媒體影響力。要圍繞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育新的品牌欄目;對已有的欄目,要站在高起點,用新的創意進行改造,使其向精品化方向發展。
系統合作,打造品牌,要樹立“內容為王”的思想。只有在內容上很好地解決了“舉什么旗,唱什么旋律,做誰的喉舌,為誰服務”的問題,我們的品牌創造,我們的傳播工作,才能“立得住、長得高、走得遠”。這已經為市縣新聞協作的實踐所證明。
具體到安陽,近年來,市縣廣電系統通力合作,傾力打造市縣新聞協作品牌欄目“縣區臺之聲”,圍繞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實現中國夢、落實科學發展觀展開新聞宣傳大合唱,創作出了大批的精品。今后還需繼續擦亮新聞協作品牌,努力宣傳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近期市縣新聞協作的重點應該是:
服務大局: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導,積極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同時,圍繞喜迎十九大、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及安陽建設區域性中心強市邁上新臺階等組織一系列主題性宣傳報道。在此過程中,市縣廣電媒體應特別注意做好統籌策劃,加強組織協調,整合新聞資源,凝聚宣傳合力。
服務中心:當前應當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提質轉型,作為市縣新聞協作的宣傳報道、輿論引導主線。深入宣傳黨和政府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新思路、新舉措,把全市人民的信心和干勁凝聚到堅定信心,促進發展上來。著力報道安陽啟動千億投資計劃,推動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航空植保無人機等優勢領域率先突破;大力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產業轉移,實施開放帶動;加快高鐵站客運樞紐、安陽機場、天津自貿區安陽分區、天津港安陽無水港建設的情況。
服務群眾:大力報道本地抓好民生改善,實施精準扶貧、推動大眾創業,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辦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紀念殷墟“申遺”成功十周年活動,推進紅旗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抓好太行山綠化等的情況。
再者,發揮系統合作優勢,外宣工作爭先創優,為樹立地方良好形象鼓與呼。
一個地區的美譽度,影響著其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市縣廣電系統應高度重視城市形象塑造,合力做好外宣工作。
對外宣傳首先要抓總量。市縣廣電系統每年在中央及省發稿總量應力爭進入先進臺位次,爭取多發一些正面宣傳當地形象的稿件,為擴大當地對外交流與合作做貢獻。再就是抓重點。對于重要報道,市縣媒體領導應參與策劃,積極與上級臺聯系、溝通。同時,當好一線采編人員的后勤,及時解決外宣工作中遇到的資金、技術、人員等問題。
多年來,市縣新聞協作網已經成為外宣稿件傳輸的主渠道和正面宣傳安陽的主陣地。今后應繼續加強這些主陣地、主渠道的建設,增強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同時,堅持機構專門化、人員專職化、工作日常化,提升發稿數量與質量。還可以主動策劃大型主題采訪活動,或抓住市縣承辦全國、全省重大活動的契機,邀請上級臺共同參與采訪,創造發稿機會,宣傳好本地的新成就、新亮點。
做好廣電新聞宣傳業務合作工作,包括外宣工作,關鍵在隊伍,在人才。要通過開展協作,發現人才、鍛煉人才、培育人才。市縣廣電系統應大力營造勤奮學習,鉆研業務的氛圍,采取崗位練兵、業務比武等形式,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大力營造爭創一流,勇當第一的氛圍,大力營造團結協作,勇于奉獻,和諧發展的氛圍,激勵創新,激勵爭先,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成為宣傳安陽和廣電發展的中堅。
在工作中,還應加強機制、制度建設,將外宣工作納入年度目標;實行進度通報制度,定期向當地黨委、政府通報發稿進度;推行外宣績效考評機制,圍繞目標考核、崗位考核、業績考核,建立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形成壓力,產生動力;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對于在市縣新聞協作及外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榮譽和物質獎勵,對工作落后者給予通報批評或處罰。
我們還應及時搶占新媒體制高點,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兩微一端”,以融媒體的形式對內、對外傳輸和播發文字、音視頻稿件,拓展市縣廣電宣傳業務合作領地,提升外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依靠系統合作,地市廣電將在掌握輿論主導權和生存發展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