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榮堂
“民以食為天”。當前,美食節目也在各種媒體上頻頻亮相,據統計,僅廣播美食節目,全國就有近300家。而作為縣區級地方電臺,由于受地域、級別、資源等諸多因素限制,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美食節目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須更加接地氣、有特色,才能站穩腳跟,贏得市場。宛城電臺的美食節目《愛上五點半·吃喝玩樂大搜索》立足本地市場,將文化性、實用性、娛樂性和互動性融為一體,為弘揚餐飲文化,打造充滿生機的餐飲市場注入了活力。同時也為縣區級電臺辦好美食節目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電臺;美食互動;美食節目
當前,傳統電視美食節目對陣地的堅守,報紙、網絡媒體美食專區對市場的擠占,廣播自身“只聞其聲,不見其面”的短板,以及廣播媒體間的同城競爭、同質化競爭等等,這些都為廣播美食節目的發展帶來重重困難。而縣區級電臺更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只有進一步細分市場、細分受眾、細分節目,加大美食節目的橫向差異性,使得節目有特色、接地氣才是縣區級電臺美食節目生存發展的成功之路。
宛城臺地處南陽中心城區,目前市區開辦美食節目的電臺有三家。根據調查,其他兩家電臺的美食節目還是停留在以往的節目運作模式上,與廣告緊密結合,比較被動,有了就做,沒有就不做。或者單純的以介紹為主,沒有什么互動環節。基于此,我們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棄的原則,結合本地餐飲業現狀,對節目實行策劃包裝。首先,通過對廣告內容進行二次編輯,實現廣告節目化。將商業氣息濃厚的廣告內容轉化為可聽性強的播出內容,將強制性灌輸的“硬”廣告轉化為能夠吸引聽眾的節目內容。其次,大膽運用故事類節目的特點并與南陽歷史文化有機的結合,大量的節目內容都是以說故事的形式呈現,實現節目故事化。主持人將菜品介紹、商家名稱、就餐環境等通過角色扮演詮釋出來,使聽眾有浮想聯翩、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產生好奇心,吸引了受眾對商家和菜品的注意力。
相比電視、網絡、報紙等其他媒體,廣播具有快速性、便捷性、貼近性的特點,這是廣播傳達資訊的先天優勢。對于廣播美食節目來說,實用性、互動性也是其優勢。
調查顯示,大部分聽眾對飲食節目感興趣的原因是節目可以引導他們去飯館吃特色菜,以及節目的信息具有參考性。可見,聽眾對飲食節目所提供的資訊的實用性最為看重。據此我們開辦“曉哥(本節目主持人)探店”小版塊,為日播,版塊時長10分鐘。以最簡明扼要的方式介紹餐飲地點,主要介紹小吃和特色菜肴,兼容一部分開業信息。形式由節目記者打探與聽眾推薦相結合,既可以錄音采訪也可電話連線。其中最大亮點為聽眾推薦。我們在節目中征選若干名美食特派員,(以目前的聽眾積累來看,對美食在行有熱心的聽眾不在少數),發給其榮譽證書,并在每天節目中通過電話連線,請他們介紹所知的美食地點、特色菜品。我們以商家提供代金券的形式給予獎勵。在節目前我們會與其進行溝通,避免重復和無價值的介紹。將此板塊置于節目開頭,還可以對后面的內容進行預告。現在不時有聽眾聯系我們,要義務做我們的美食特派員,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廣大聽眾對這一節目的喜愛。
互動環節也是廣播飲食節目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過互動環節,可以發揮廣播美食節目的服務性、伴隨性、娛樂性的優勢。我們《愛上五點半》節目除了每天在節目中將主推飯店、特色菜品推出接受聽眾的互動品評外,還通過熱線、短信、微信等方式,為聽眾解決親友聚會、商務應酬、情人約會等餐飲問題,因而深受聽眾喜愛。特別是在每周三,我們推出了“吃貨猜猜猜”版塊,通過設置生活常識,美食知識、保健養生、餐飲禮儀等方面題目,采用有獎競猜的方式和聽眾互動,吸引了大批聽眾的熱情參與。由于獎品回報特別實惠豐厚,多達20多個,所以這檔節目也被稱為聽眾戲稱為“饕餮星期三”。
為了進一步加強節目與商家的互動、商家與聽眾的互動,在周五的節目里,我們開設“美食掌門人”版塊。每周邀請一位專業人士(大部分為酒店老板)走進直播室,講述自己的創業歷程、餐飲故事,介紹酒店特色,并與聽眾進行互動溝通,傾聽廣大聽眾對餐飲消費方面的需求、意見。節目嘉賓每期都會為參與聽眾準備一個大禮包,以拉近商家與消費者的距離,同時也使我們的節目更具競爭力。
縣區級電臺在節目層次提升上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優秀的廣播美食節目除了得到聽眾喜愛之外,還應當得到飲食行業的專業人士認可,所以我們也非常關注專業人群包括餐飲專家和中高層從業人員對節目的影響力。我們多渠道和市餐飲協會、旅游協會攜手合作,邀請專業人士做節目顧問,時時為節目把脈、導航。吸引他們參與其中,不僅樹立起了節目的專業性、權威性,提升了節目的檔次,還能更直接地與潛在廣告客戶溝通。節目與商家的合作便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