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成圓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了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無論是計算機網絡技術,還是衛星通信、數字多媒體等技術都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媒體現出多元化發展形式,其格局形成了以網絡、手機、電視、廣播、報刊等眾多媒體為主的局面。
無線電廣播若想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尋求發展,就必須結合新媒體的實際發展環境,揚長避短,進行科技創新,將自身優勢發揮出來。與此同時,可利用媒介融合具備的優勢來發展無線電廣播。
無線電廣播的發展必須重視技術的不斷更新。因此,需立足新媒體發展環境,實現科技的創新。當前,無線電廣播技術主要有網絡、數字音頻、同步調頻、數字電視與三網融合等廣播技術。數字音頻廣播技術的音頻信號是0和1,它是在音頻技術的模擬基礎上開發的,信號在傳輸過程中,配合軟件算法,再根據0和1的組合形式,達到傳輸精準數據信息的目的。此外,數字音頻信號信噪比高,真實比小。數字廣播音頻系統主要有發射系統和廣播衛星的數字技術以及用于記錄聲音的數字音頻技術。隨著新型數字媒體接收設備的不斷研發,廣播媒體已進入了全面現代化時期。在互聯網上,網絡廣播電視媒體會建立一些web站點,并將網絡傳播與自身音頻、視頻等信息資源進行有機結合,以此增強技術的整體應用范圍,該種技術已是當前廣播電視媒體的亮點之一。當然,信息的網絡化和數字化在給網絡廣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讓其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需要實現互聯網與傳統媒介的有機融合。
基于新媒體時代發展無線電技術,必須在傳統無線電基礎上發掘其具備的優勢,同時結合新媒體無線電技術,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在目前數字媒體發展過程中,數字信號技術是其中的核心技術,此技術憑借數字信號的變化可處理無線電傳輸內容,達到數字信號的取樣、量化處理、編碼、解碼等目的。數字信號技術有利于數據信息的壓縮,確保其傳輸內存和空間的安全性,增強無線電信息傳輸的精準性。此外,無論是在信號提取還是在信號識別上都更為便捷。想要提升無線電聲音信號的整體傳輸質量,就需要對數字音頻處理技術進行科學地運用,該技術主要用于處理音頻信號,也能憑借數字音頻處理軟件實現音頻信號的編碼等。與此同時,數字音頻編碼技術的核心點是對音頻信號的管理和壓縮,該技術又包含了聲學參數技術、聲音統計技術、模仿人類聽覺這三種技術。
在新媒體媒介融合的發展背景下,廣播和電視等媒體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無線電廣播在新時期想要尋求發展,可借鑒新媒體環境的運行方式,利用媒體實現數字化新媒體運行,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媒介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在“互聯網+”形式下,實現無線廣播的網絡化發展,比如受大眾喜愛的各類APP軟件,喜馬拉雅FM和懶人聽書等軟件都體現了新媒體與無線廣播以及互聯網的融合,這些軟件不僅能讓廣大受眾在手機、平板電腦、PC端等上收聽到無線廣播,還能通過平臺增強與聽友間的互動與交流。此種模式從形式來講屬于個性化新聞服務,有利于新聞傳播力的提升,還能拓展新媒體傳播途徑。就以喜馬拉雅FM為例,該軟件中囊括了海量聲音,聽眾能夠對感興趣的信息進行立即訂閱,而且用戶在登錄進入后,可與名人互動,自主錄音等。又比如在CNN等新聞頻道中,絕大多數的廣播新聞媒體是運用個人互動網站,從網民中選取出草根記者,不僅有利于讓更多普通民眾體會到新聞傳播的意義,還能獲得更多的新聞和信息資源。
即便無線電廣播在新媒體時代下需要面臨巨大的挑戰,其仍舊具備很大的優勢,而且廣受大眾的支持。無線電廣播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想要在眾多媒體激烈角逐中擁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斷地更新技術,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發展無線電廣播,不斷加強技術的應用,憑借先進解碼技術和數據技術等,增強廣播信號的整體傳輸強度,并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新的技術,確保其傳播優勢立于不敗之地。在新媒體時代下,不斷提高無線電廣播的競爭力,加強廣播傳輸整體質量,降低廣播電臺在運行上的干擾,增強保真性。確保無線電廣播的整體傳輸的高效率,在載頻中,運用系數好的信息,有效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同時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的發展給受眾提供更好的收聽環境。此外,在對市場進行精準把握的前提下,增強無線電廣播的反饋性和互動性,從而為受眾提供更為高效、更為智能、質量更高的無線電技術。
新媒體時代無線電廣播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占有了主導地位。即便目前短波廣播仍然存在,但已進入了瓶頸時期,發展受限。對傳統廣播進行分析,并對其問題進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發展無線電廣播,為其提供良好經驗。發展無線電廣播,就需要以新媒體環境為基礎實現科技創新,展現出無線電廣播的優勢,揚長避短,同時合理運用媒介融合優勢,實現無線電廣播的與時俱進。
[1]薛虎.數字無線電廣播技術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5,11:24-25.
[2]崔榮,王典蔭.下一代無線電技術與廣播電視發展的探討[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8,12:26,28,30,32,15.
[3]盛曉君.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能力培養對策淺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3(8):221.
[4]田宏偉.探討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能力培養方法[J].才智,2014(1):255.
[5]盧科健.報紙新聞編輯的嬗變性—淺談新媒體環境下對報紙編輯的影響[J].科技風,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