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小勇
微博主要是依托于新媒體與網絡技術誕生出的信息傳播交流平臺,由于其操作方便,沒有嚴格的格式與信息監督,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大網絡用戶的追捧。面對微博如日方升的發展趨勢,其用戶多、信息傳播范圍廣、傳播效率高等特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媒體以及新聞記者的關注,將新聞的采寫與發布放到微博之中,并獲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較之傳統媒體下新聞傳播過程相比,微博實現了對新聞信息傳播范圍與傳播速度上的大為改進。微博中信息的種類與數量也趨向與多元化與復雜化,能夠讓大眾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了解到社會各界與國際環境的第一手信息,滿足了國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不僅如此,微博具備將信息進行統一分類與管理的功能,利于新聞記者對所需新聞線索的查找。同時,微博獨具特色的熱搜榜也讓新聞記者能夠在毫不費力的情況下,了解到國民的關注焦點,為新聞的采寫做出萬全的準備。
微博是網絡技術下誕生的產物,因此微博能夠出現在擁有網絡的任何設備中。在這個智能手機與電腦已經得到普及的時期里,微博更成為了當今國民每天需要查看的信息交流平臺。因此,在微博的時代中,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記者”都可以將新聞事件的始末第一時間以視頻或照片資料的形式發布在微博中,為記者多方面提供了更多新聞線索,改善了過去因信息閉塞是導致的新聞時效性不強,采寫困難等問題[1]。
在傳統的新聞媒體中,新聞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以及報紙進行傳播,增加了新聞在采寫與發布的時長,嚴重滯后了新聞的時效性。而利用微博進行信息的傳播不僅免去了新聞編排或新聞印制的過程,讓民眾能夠第一時間的通過微博進行信息的了解。不僅如此,在發布新聞的過程中,新聞記者還可運用微博自身的功能加入視頻或圖片資料,增加信息的可信性,抓住民眾的關注興趣[2]。
事物普遍存在兩面性,因此微博時代不僅為新聞記者的采寫工作帶來發展機遇,更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微博中容納的大量信息存在不實性與片面性,并且已經得到廣大群眾的傳播與評論,加重了新聞記者的采寫以及將大眾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的任務。
新聞記者在對新聞進行采寫的過程中,主要是結合大眾心理,分析輿論導向,并進行具有側重性的信息提煉。不僅如此,隨著新聞目擊者提供信息數量的增加,記者也需在尚未進行實地調查時,保留自己的見解,杜絕虛假信息的進一步傳播。
由于微博本身對于發布文字的限制,因此在新聞記者通過微博了解信息時,難免會苦惱于過于破碎的信息。不僅如此,過于破碎的信息也會誤導大眾的判斷,導致不同輿論之間的沖突頻繁發生,不利于新聞記者對于新聞信息客觀準確的推送。
新聞記者主要的責任是給大眾帶來事實真相,引導正確輿論導向。因此在微博時代的背景下,新聞記者在對新聞進行采寫的過程中,就要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培養道德品質意識,加強與民眾的溝通與交流,維護新聞媒體在大眾心中的形象。
隨著微博對社會影響力的逐漸增強,記者在微博中發布新聞時就要嚴格把控新聞的真實性,幫助大眾了解事件真相,以客觀的角度提出自身的看法,讓大眾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得到正確的輿論引導[3]。
記者對新聞的采寫其實是一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過程。因此在微博時代的背景下,新聞記者的采寫工作更應該深入民眾的生活,在日常中找到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讓民眾產生一種社會責任感,引發大眾深層次思考。
總而言之,在微博時代的背景下,新聞記者應站在廣大微博用戶的角度對新聞內容進行客觀的闡述,堅守道德底線,加強對微博破碎與真假參半的信息進行總結與辨別能力,在保證發布真實有效新聞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到民眾的話題討論中去,為民眾帶來一片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
[1]陳寧,楊春.記者在社會化媒體中的新聞專業主義角色——以記者微博的新聞生產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01):133-138.
[2]朱懷.微博時代新聞記者采寫工作探究[J].新聞知識,2016(04):93-94+90.
[3]王云龍.微博時代專業媒體的新聞生產研究[D].渤海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