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滕君茹
目前電視民生類節目在中國已經遍地開花,家喻戶曉,各個電視臺都推出了以民生為主的新聞節目,這類節目的出現帶動了新一輪的收視熱潮,這也是中國電視發展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聞,顧名思義從民眾的日常生活角度出發,體現民眾的基本訴求,關注民眾的生存狀況。它是通過記者的現場調查,跟蹤報道等多種方式集合而成,在體現新聞真實的前提下,加入了一定的娛樂和情感,使其表現的更加貼近生活。
民生新聞的特點表現在,主持人完全脫稿,將新聞稿以提綱的方式來向民眾講述,主持人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與民眾之間的心理互動,通過這個事件引發百姓的思考。新聞的宗旨是“樂百姓所樂,憂百姓所憂”這樣將百姓之間的故事拉上熒屏,關注百姓的衣食住行的社會新聞,體現了社會媒體對于普通家庭的人文關愛,使民眾輕松地代入事件當中,令新聞具有獨特的親切感和親和力。
民生新聞的播報方式與最初的稿件播報形式有所不同,不再照著原有的稿件播報,而是采用評論新聞,甚至是快板等特殊的方式進行敘述,將自己定位在了民眾的位置上,增加了民眾對于民生新聞的親切感。主持者在進行播報時需要經常性的點評新聞,簡單的幾句評論要恰到好處,不能過于隨意,在諷刺幽默的同時,直指新聞的要點。
各個地方臺也都開始設立民生節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生節目都能贏得觀眾們的認可,主持人自身的的個性與特點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主持人在節目主持過程中將自身定位在一個普通百姓時,會更加受到觀眾的喜愛,民生新聞的素材和內容就決定了它與其他新聞的不同,需要主持人多以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行報道,以朋友的身份了解百姓心中所想,同時進行引導,最終解決他們的困難。雖然民生新聞關注的是百姓的生活狀況,但是主持人在品評事件時,一定要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在力求貼近民眾生活的同時,仍要引導民眾的意識導向,關心百姓所面對的問題,幫助民眾建立對黨和社會、未來的信心。在剖析社會黑暗面的同時,注重深入挖掘潛藏在背后的問題和新聞背景,對整個案例的起因、經過、結果、影響、進行公正的評判合理性的分析,引導民眾進行冷靜的思考,理性的處理問題。任何一個能夠主持民生類節目的主持人都是十分出色的,他們是新聞的核心,甚至是節目素材的采集者,基于民生新聞貼近民眾的特點,主持人必須要在節目當中表現處有獨特的個性和思考,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提升節目整體的檔次,引導百姓生活。主持人力圖打造一個真誠地,自然地氛圍與百姓搭建一個平等的交流平臺解決百姓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同時對于社會上的陰暗面,替百姓說話,做一個百姓的知心朋友。
在當今社會,具有獨特風格和個性的人往往能夠被人們熟記,而民生新聞的主持人更是如此,他們的獨特風格是這類節目最大的特色。采用說稿件的方式對新聞進行解析、評判,打破了原始念稿件死板的限制,這種口語化、自然、幽默的主持方式拉近了主持與觀眾的距離。當然這種方式并不是主持隨意的口語,他是將稿件進行高度概括后形成的語言,因為主持人間思維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民生節目之間有了不同的特色。像《第七日》的主持人元元,她喜歡用諷刺幽默的口語,說出百姓的心聲,引起百姓的共鳴,敢于的揭露社會上一些百姓常見的黑暗面,說出百姓的心聲,引起百姓的共鳴。像《社會記錄》的主持人阿丘,他以簡潔明了的話語,通過詼諧與調侃,貼近了觀眾的生活。每一期節目都是由阿丘圍為觀眾講述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引發觀眾的思考,他不局限于稿件而是很自然地講述他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和態度,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總之,主持人直接影響著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影響力,判斷一個主持人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就是他們的個人能力與知識儲備,主持人之間雖然氣質、形象、性格存在差異,但是他們在博學上,卻是相通的。主持人在深厚知識的積淀下,可以形成自己獨有特點的見解,做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發揮出與眾不同的魅力。
總而言之,民生類新聞節目的特色是要主持人的語言魅力以民眾的角度進行公證的點評,根據自身獨特的語言風格,形成新聞節目另類的主持風格,電視民生類新聞所堅持的道路就是百姓所關心的時間,做百姓喜歡的新聞。雖然這種形式的新聞播報還有著些許不足,有時存在著盲目的模仿,但是只要它有主題思想,那么它將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1]翟超,王耀紅.電視民生新聞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新聞論壇,2013(04).
[2]韓笑炎.電視民生新聞采編人員素質與團隊建設[J].新聞研究導刊,2015(22).
[3]季華.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編排的策略與技巧[J].新聞傳播,2015(22).
[4]牛嵩峰.論如何有機融合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J].西部廣播電視,2015(17).
[5]郭金雁.論電視民生新聞報道角度選擇與實踐[J].中國報業,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