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先玲
(大新縣人民醫院,廣西 崇左 532300)
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中的效果觀察
閉先玲
(大新縣人民醫院,廣西 崇左 532300)
目的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急診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優質護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急診治療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縮短其進出急診室時間和住院時間,改善護理滿意度,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急性腦梗死;急診護理;優質護理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急癥,腦梗死有著較高的患病率、致殘率、病死率[1]。而且,急性腦梗死發病突然,病情進展快,若不及時進行救治,或救治不當,都會危及患者生命,嚴重者還會引發醫療糾紛[2]。這就需要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急診治療過程中,輔以良好的急診護理干預,從而提升治療及護理安全性,改善急診救治成功率[3]。本研究以104例急性腦梗死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急診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4.2±4.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5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4.4±4.3)歲。兩組患者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排除含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礙的患者;含心腦血管、心臟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急診護理,內容包括常規院前搶救、構建靜脈通道、吸氧護理、心電監護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內容包括。
心理護理:多數急性腦梗死急診患者發病較為突然,心理上不能適應,極易導致其出現焦慮、緊張、絕望等負性情緒,影響急診護理效果。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通過語言、動作等形式向患者傳遞安慰、鼓勵、支持等情感,緩解其不良心理。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其身體狀態進行了解和掌握,并給予急診醫生科學的建議,便于急診醫生盡快判斷患者病情,從而縮短疾病判斷時間,在最佳的救治時間內,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急診搶救成功率。
做好急診護理記錄:做好急診護理記錄,詳細記錄患者具體情況、救治過程等,并通過表格的方式制作護理文書,以免出現醫療糾紛,從而對患者及醫院的最大權益進行維護。
④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溝通,選擇恰當的方式告知患者具體病情、搶救過程等,對家屬擔憂情緒進行緩解。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及搶救成功率。以自制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評分包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的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的對比(±s)
組別 n 進出急診室時間(min) 住院時間(d)觀察組 52 40.0±3.0 10.2±1.3對照組 52 55.8±7.5 15.5±3.6 P<0.05 <0.05
2.2 兩組搶救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分別為94.2%(49/52)、76.9%(40/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n(%)]
腦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老年人為該病多發人群。一旦患者出現腦梗死,不僅會給其帶來較大的生理痛苦,還會導致其出現焦慮、抑郁、絕望等負性情緒,影響急診救治的順利進行及救治效果[4]。以往,臨床上多采用常規急診護理進行干預,但僅重視病情及生命體征護理,而忽略對患者的綜合性觀察及心理護理,導致護理效果不顯著,影響患者的康復治療。
優質護理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整體護理的應用和體現。該護理模式強調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綜合考慮患者具體情況,重視每一個護理細節,從而為患者提供個體性、優質性、整體性的護理服務[5]。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做好急診護理記錄、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等。其中,心理護理能通過針對性心理疏導,及時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從而提升急診護理安全性,促使患者以平穩的情緒迎接救治。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能及時了解患者基本情況,便于為急診醫生提供必要的參考意見,從而促使其快速判斷患者病情,進行及時救治。做好急診護理記錄能有效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便于維護患者及醫院的權益。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能提升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塑造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全面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6]。結果表明,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治療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縮短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及住院時間。此外,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治療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改善其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應用價值高。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急診治療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縮短其進出急診室時間和住院時間,改善護理滿意度,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 國 麗.全程優質護理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9):234-235.
[2] 張秋玲,王維花.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4-6+13.
[3] 陳淑芳,吳潔華,何 亮.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9):86-87.
[4] 宋金玉.優質護理模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監護中應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6):117+119.
[5] 王 蕊,苗春艷.優質護理服務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4):380.
[6] 舒慧敏.優質急診護理方法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9):160-161.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