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華
(廣漢市人民醫院,四川 德陽 618300)
ICU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以及臨床護理方法
何蓉華
(廣漢市人民醫院,四川 德陽 618300)
目的分析ICU患者的心理特點,探討對應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的ICU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觀察護理前、后患者的負性心理發生情況。結果與護理前比較,經護理后患者的抑郁、焦慮、恐懼、急躁、無安全感的心理狀態明顯減少,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ICU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恐懼、無安全感等負性心理,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負性心理狀況。
ICU患者;心理特點;臨床護理
ICU患者一般為危重患者,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較高[1]。在ICU監護過程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影響到治療的依從性,進而影響到療效。因此予以分析ICU患者的心理特點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尤為必要。本研究主要分析ICU患者心理特點,并探討對應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的ICU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63.8±7.2)歲。
1.2 方法
1.2.1 心理問題的分析:患者清醒且病情穩定后,與患者進行溝通,實施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嚴格執行。在患者轉出ICU后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
1.2.2 護理方法(1)加強溝通: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使用安慰性語言撫慰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心,并獲取患者的信任。患者病情穩定后,及時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相關疾病知識,ICU監護的優點、安全性等,改善患者無安全感、恐懼、憂慮等負性心理。溝通過程中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根據調查結果和實時觀察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并進行針對性疏導;ICU病室往往需要操作多種設備,在操作前要講解操作設備的目的、配合方法等,減少患者恐懼心理。(2)增進家屬探視:親情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影響較大,也是維系和鼓勵患者積極治療的良藥。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家屬探視條件,增進患者及家屬的感情。對于一時難以溝通患者,指導家屬攜帶錄音、照片等溝通物品,予以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減少恐懼感。(3)改善ICU環境:護士人員要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整潔的ICU環境,保持室溫22℃~25℃,濕度維持55%~60%。進出ICU病室要帶好口罩、護士帽等。控制ICU病室燈光,營造溫馨的休養環境。在患者休息時盡量不打擾患者,予以充分的休息時間,病室內操作動作要輕,避免噪音產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護理前后負性心理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護理前比較,經護理后患者的抑郁、焦慮、恐懼、急躁、無安全感的心理狀態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負性心理發生情況 [n(%)]
影響到ICU患者心理狀況的有疾病因素、自身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ICU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部分患者進入ICU以為自己患上不治之癥,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且在陌生環境中,患者因孤獨往往缺乏安全感。在ICU監護治療過程中,患者如果長期處于不良心理狀態容易影響到治療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從而延長ICU監護時間。因此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等原因,導致每位患者的心理問題存在差異性[2]。單純依靠溝通交流時觀察和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容易因護士在心理知識方面的差異而產生護理漏洞,使患者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或改善,影響到患者病情[3]。在不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況下,予以護理干預往往缺乏針對性和側重點,使護理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加,不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
本研究在護理前予以問卷調查,經調查分析發現,本次研究的ICU患者普遍存在恐懼、抑郁、憂慮、無安全感等心理問題,恐懼心理甚至高達91.9%。在予以針對性護理后,各個負性心理狀況患者均明顯減少,護理前、后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通過分析問卷調查,掌握ICU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予以對應的護理方法,使護理更具側重點和針對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問題。
[1] 羅春志,袁興玲.分析ICU重癥監護清醒患者的心理及護理方法、效果[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9(2):40-41.
[2] 趙助錦,孫千趁.ICU重癥監護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方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5):224,227.
[3] 解軍麗,張躍榮,穆成云.對ICU住院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0):98-99.
本文編輯:孫春宇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