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英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 蘇州 215500)
心理干預對結腸造瘺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盧麗英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 蘇州 215500)
目的觀察心理干預對結腸造瘺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結直腸癌行造瘺術的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心理狀態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干預能夠改善結腸造瘺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心理干預;結腸造瘺;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結腸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癌腫的生長增大而逐漸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瀉、腹瀉與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癥狀,晚期則表現貧血、乏力、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發性肝癌。而其中距肛緣5cm以下的直腸癌的手術方式主要是采用Miles術。Miles術式由于不能為患者保留肛門,改變了患者的正常排便方式,患者自身不能控制排便的時間、場地等,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逐漸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初步探討了心理干預對結腸造瘺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結直腸癌行造瘺術的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8.1±4.5)歲;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5±3.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疾病分期、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與排除標準
1.2.1 入選標準
確診為低位直腸癌并行結腸造瘺的患者;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
1.2.2 排除標準
近期有除所患疾病之外重大應激事件的患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無法配合的患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按照分級護理原則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向患者常規介紹醫院、病房環境、手術情況,遵醫囑給予患者對癥處理,注意手術切口有無感染,嚴密監測患者呼吸、血壓、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及時向醫生反應患者的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1)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干預護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患者入院時及圍手術期,護理人員應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給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對性格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溝通措施,如自尊心較強的患者,應盡采取平靜的交流方式,避免患者因自尊心產生反感心理;(2)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在護理過程中,充分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與家人朋友的關系是否和諧,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真實感受,表達在治療過程中的疑問、擔憂,充分表達內心的悲觀障礙,在患者傾訴過程中保持耐心,認真傾聽患者的疑問與悲觀,積極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積極解決。以關心和尊重的態度進行交談,對患者溝通過程中表現出的焦慮、抑郁情緒表示理解,并積極給予有效的疏解,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使患者充分意識到,結腸造瘺是治療結直腸癌的重要措施之一,雖然改變了患者的排便習慣和生活節奏,但其最終目的是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這是對患者的一種必要的治療手段。使患者能夠正視結腸造瘺并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使患者建立積極治療的信心和決心;(3)調動社會支持系統:大多數非醫務人員對結腸造瘺的了解度不足。而患者家屬和朋友等社會關系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影響作用巨大。社會關系的支持和壓力是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主要來源。對患者的家屬和朋友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結腸造瘺的原理、對結腸癌患者病情的重要治療作用,消除其內心的歧視、疑慮。避免患者家人和朋友因不了解或表現過于激烈而使患者認為自己與他人不同,產生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交活動,促進患者家屬和朋友對患者的容納程度,促使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
1.4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分值越高代表焦慮抑郁情緒越重;(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成人用)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四個方面,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心理狀態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情緒障礙情況(±s,分)

表1 兩組患者情緒障礙情況(±s,分)
組別 焦慮情緒 抑郁情緒觀察組 60.2±5.8 64.9±7.2對照組 71.8±7.2 82.8±8.4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物質生活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33.2±5.8 44.6±7.2 65.8±6.1 47.9±9.0對照組 18.2±4.4 23.7±6.8 39.9±5.7 23.5±5.4
結直腸癌是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在確診時即可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應激,因突然發生的嚴重惡性疾病引起的恐懼、疑慮以及結腸造瘺產生的痛苦、帶來的生活和工作上的諸多不便,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焦慮抑郁情緒在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能夠顯著影響患者的療效,有研究顯示焦慮、抑郁情緒可以增加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局,影響患者機體功能,如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免疫監視功能減弱,殺傷細胞、T淋巴細胞減少,導致腫瘤復發轉移風險增加[1]。低位直腸癌患者因腫瘤引起腸道梗阻,排便困難,因此,結腸造瘺是解除腸道梗阻的重要治療手段。但其主要方式是將乙狀結腸近段移至左下腹壁,形成單口式造瘺,常為永久性人工肛門,但其不具備肛門的正常排便功能,患者不能夠自主控制排便,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較大壓力,也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隨著結腸腫瘤發病率的增高,結腸造瘺的患者數量增多,患者的焦慮、抑郁發生情況和心理狀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2]。因此,對其進行早期的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將接受結腸造瘺的患者120例納入研究,進行心理干預的對比研究,發現給予心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隨著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患者是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這與相關研究的結果一致[3-5]。在心理干預中,加強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結腸癌和結腸造瘺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對結腸癌和結腸造瘺的迷茫、恐懼,對造瘺后的生活悲觀[6],充分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有效排解,同時發揮患者社會關系的積極作用,同時調動患者和社會支持系統的支持、促進作用,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來源,減少不良的應激反應,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利用度,改善其應對方式。從而使患者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能夠恢復到接近正常生活的水平,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采取心理干預能夠與患者充分溝通,消除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并進行有效溝通,使患者正視結腸造瘺,同時調動社會支持系統,減少外界壓力,排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 Fisch M.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cancer [J].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2004,(32):105-111.
[2] 黃 飛,王顯勛,羅小江.惡性骨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及其對臨床效果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7):1162-1165.
[3] 李燦輝.心理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0,12(13):78-79.
[4] 湯朝秀,廖春梅,詹利平.心理干預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影響[J].2014,27(14):1950-1951.
[5] 王 佳.60例直腸癌結腸造瘺患者抑郁情緒的心理干預分析[J].2012,20(2):146-149.
[6] 鐘云輝,趙 娟,胡明雙,等.惡性腫瘤住院患者伴發抑郁情緒相關因素調查[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4,34(2):250-253.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2.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