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珞琪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廣東 廣州 510120)
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
梁珞琪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觀察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黃疸患兒60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0例。兩組患兒的家長隨之分組。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護理路徑護理。比較兩組患兒的病情變化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結果所有患兒均康復出院。兩組患兒黃疸出現的時間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的黃疸消退更快,黃疸持續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91%)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護理路徑能夠促進患兒黃疸的消退,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健康教育;護理路徑;新生兒;黃疸;應用效果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病癥,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為暫時性黃疸,隨著時間延長,新生兒出生后7~10d后消退,一般對新生兒無明顯影響。但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長,黃疸程度重,嚴重時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入腦,導致膽紅素腦病。針對新生兒黃疸的護理工作質量不同對其療效不同,因此本研究對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黃疸患兒60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0例。對照組男157例,女143例,年齡6~21d,平均(14.2±5.8)d;觀察組男146例,女153例,年齡7~23d,平均(16.1±4.2)d。兩組患兒的家長隨之分組。兩組患兒家屬的文化水平、職業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疾病、過敏體質的患兒;早產兒;患兒家長不能理解健康教育路徑內容;患兒家長不同意加入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遵醫囑給予患兒相應的護理措施和常規護理操作,判斷患兒屬于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如皮膚、黏膜、鞏膜有無黃染或黃染有無加重,觀察患兒有無膽紅素腦病、酸中毒等并發癥發生。對患兒家長進行常規入院宣教、住院指導和出院指導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護理路徑護理。根據本科室新生兒黃疸工作的實際情況,同時查閱新生兒黃疸護理工作的難點和護理對策的相關文獻,由醫師和責任護士針對患兒制定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工作表。(1)入院患兒入院后,由醫師和護師共同完成患兒病情的全面評估,針對患兒的不同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同時向患兒家屬介紹病房環境、探視時間,評估患兒家屬對新生兒黃疸的了解程度并記錄,在后續的護理工作中,針對每個患兒家長對新生兒黃疸的了解程度給予不同強度的健康教育。(2)住院期間患兒在院接受治療期間,責任護士根據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兒進行護理。對患兒家屬進行全方面的健康教育。新生兒常識教育,向患兒家屬講明患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不能單純一味的給予保暖,患兒在悶熱的環境下,容易出現出汗、脫水等,培訓家長根據環境溫度為患兒進行加減衣物,一旦出現保暖過度或保暖不足的各項癥狀如臉色發紅、四肢發冷、面色蒼白等,及時給予處理。給予患兒家長合理的哺乳知識教育,幫助產婦判斷哺乳時間、預防溢奶的方法以及出現溢奶等不良反應的處理措施,鼓勵產婦給予合理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護理路徑中的重點工作內容是加強對患兒家屬新生兒黃疸知識的健康宣教。使患兒家長明確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兒黃疸都是病理性的。大多數新生兒家長發現嬰兒出生幾天后臉色發黃后過分緊張,誤認為嬰兒患有肝炎等嚴重疾病,從而出現焦慮緊張,甚至影響了患兒的治療。進行新生兒黃疸知識的健康教育,使患兒家屬能夠明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消除因新生兒黃疸知識的不足產生的過度治療。加強對患兒家屬有關新生兒黃疸護理知識的培訓。新生兒黃疸可導致患兒皮膚瘙癢、干燥,患兒家長有時緊閉門窗和窗簾,導致病房通風通光效果差,影響對患兒皮膚顏色等的觀察,延誤患兒的治療;護理人員根據健康教育路徑表指導患兒家長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患兒勤洗澡、勤換衣物,保持皮膚清潔,同時合理接受光照,對患兒黃疸的消退具有重大幫助。引導患兒家屬密切觀察患兒黃疸的發病時間、病情進展、大便顏色、皮膚顏色的變化,并及時與護理人員和醫師溝通。(3)出院指導出院時,向患兒家屬發放健康教育冊,耐心重復嬰兒的保暖方法、喂養方法、黃疸護理和觀察知識,確保家長能夠充分掌握健康教育知識。并告知患兒家屬及時對患兒進行健康檢查。預防并發癥等,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就診。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兒病情比較,兩組新生兒黃疸的出現時間、消退時間和持續時間。(2)兩組新生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新生兒出院時調查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病情比較
所有患兒均康復出院。兩組患兒黃疸出現的時間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的黃疸消退更快,黃疸持續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病情比較(±s,d)

表1 兩組患兒病情比較(±s,d)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黃疸出現時間 黃疸消退時間 黃疸持續時間對照組 3.31±0.7 12.99±2.4 10.01±1.9觀察組 3.25±0.5 7.28±1.6a 6.37±0.8a
2.2 兩組新生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91%)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n(%)]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臨床疾病,如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部分新生兒黃疸將不斷加重,嚴重影響患兒的聽力、智力等,對患兒和家庭社會造成沉重負擔[1]。傳統的新生兒黃疸護理工作中,將工作重點置于對患兒黃疸的處理中,忽略了患兒家屬在新生兒黃疸治療和護理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管理模式,是對某種疾病的大多數患者最有效的護理規范流程[2]。因此,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對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效果近年來受到護理工作者的重視。
大部分黃疸患兒家屬對新生兒黃疸的了解度不足,由于對該疾病的認識程度不足,一旦發現新生兒黃疸,家屬容易出現緊張、焦慮、過分擔憂等不良情緒,甚至采取不當的護理措施,加重了患兒的病情。本研究對健康教育護理路徑的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發現采取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后,患兒的黃疸消退時間明顯提前,黃疸持續時間也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患兒黃疸的快速恢復,緩解了患兒家屬的擔憂、疑慮等情緒,從而也得到了較高的護理滿意度。這與其他相關研究的結論一致[3-4]。采用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加強了對患兒家屬的宣教,提高了患兒家屬對新生熱黃疸的認知程度,隨著對疾病了解程度的加深,也使患兒家屬對新生兒黃疸的護理和治療知識更充分,從而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緊張。采用健康教育護理路徑表,使護理人員能夠按照操作標準完成合理的護理工作和健康教育計劃,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提高患兒家屬的配合度,從而保證了對患兒的療效,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護理路徑能夠促進患兒黃疸的消退,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 虹,王利紅,張春蘭.不同護理干預對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6):350-351.
[2] 孔艷霞.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6):168-169.
[3] 馬尹梅,王雪利,張全艷.健康教育路徑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3,(04):745-746.
[4] 曾育珍.臨床護理路徑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5):568-569.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2.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