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冬梅,鄧雪雁*,杜凌艷,田 希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心理支持對宮頸癌化療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
熊冬梅,鄧雪雁*,杜凌艷,田 希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目的探討心理支持護理對改善宮頸癌化療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治療的宮頸癌化療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單雙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研究組給予心理支持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PB、MCMQ、QLQ-CCC評分。結果研究組干預后SPB評分,照護體力負擔、經濟負擔、情感負擔、社會負擔、家庭負擔、心理負擔以及負擔量表總分均顯著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后,研究組SPB各項目得分及總分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MCMQ評分,在面對得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屈服的得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干預后面對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屈服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QLQ-CCC癥狀、情緒得分以及總分較干預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QLQ-CCC癥狀、情緒得分以及總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心理支持護理能顯著改善宮頸癌化療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心理支持護理;宮頸癌;化療;自我感受負擔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化療是治療宮頸癌的重要方法,但是腫瘤化療治療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包括抑制骨髓,局部組織損傷,胃腸道反應,重要臟器損害,胃腸道反應等,患者體能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社會功能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患者對他人的依賴性增強[1]。患者自我感受稱為他人的負擔,增加其內疚、自責等心理,加重抑郁焦慮不良情緒[2]。我們采用心理支持護理,幫助患者改善自我感受負擔心理,改善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提高其價值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治療的宮頸癌化療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宮頸癌診斷明確,化療治療,年齡≥18歲,生活僅能部分自理,預計生命周期在1年及以上,聽力、閱讀能力正常,照顧者為無償性,患者對治療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家屬或者患者不愿參加,溝通困難,伴心血管及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將其按照入院單雙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8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45.7±9.4)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2.1±8.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護理干預方法
研究組給予心理支持護理。(1)在干預前對患者進行整體評估。以互助小組的方式進行干預,互助小組環節包括自我介紹、病情回顧、放松訓練、交流經驗、抗癌信心等。每2周1次,60 min/次,共進行6次。6次小組干預的主題包括正確認識腫瘤,獲得疾病相關的知識,正確面對處理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疾病對生活方式的影響,負擔感,指導出院后的居家生活。患者出院后每周一次電話家訪,了解患者消化道不適、疼痛等情況。(2)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信任,增強患者的合作性,使患者能夠敞開心扉,傾訴內心的真實想法,并愿意積極采納護理人員提出的建議。護理人員與患者積極溝通,參與患者的治療護理過程;隨時為患者進行咨詢和指導,進行健康宣教;在護理工作中,深入患者日常生活;坦誠面對患者,與患者討論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每天巡視患者;鼓勵患者,多給患者傳遞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發現患者情緒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對照組給予常規入院、出院健康宣教,指導化療期間的飲食,預防及評估疼痛,定期發放腫瘤相關知識傳單。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時,觀察患者情緒波動,并給予語言安慰及支持。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量表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該調查,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對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進行調查,采用醫學應對方式量表(MCMQ)對患者的應對方式進行調查,采用癌癥患者化學生物治療生活質量量表(QLQ-CCC)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SPB量表得分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照護體力負擔、經濟負擔、情感負擔、社會負擔、家庭負擔、心理負擔以及負擔量表總分均顯著較干預前下降(P<0.01);干預后,研究組SPB各項目得分及總分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PB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PB量表得分比較(±s,分)
組別 n 照護體力負擔 經濟負擔 情感負擔 社會負擔 家庭負擔 心理負擔 總分研究組 80 干預前 10.8±2.1 22.4±3.6 11.5±2.1 13.2±2.9 13.0±2.5 30.2±5.1 101.4±9.4干預后 7.3±1.9 14.3±2.7 8.3±2.2 8.7±2.1 8.5±2.1 22.1±4.6 67.6±8.1 t 6.769 9.859 5.763 6.884 7.549 6.460 14.920 P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對照組 80 干預前 10.5±2.4 22.1±3.3 11.2±3.2 13.1±3.5 12.8±2.4 30.4±4.9 99.5±10.5干預后 10.1±2.8 21.2±3.1 10.9±3.4 10.7±3.7 12.4±2.5 28.2±4.4 90.8±9.4 t 0.594 1.089 0.352 2.581 0.632 1.830 3.38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t干預后組間 4.532 9.193 3.517 2.575 6.543 5.249 10.241 P干預后組間 <0.01 <0.01 <0.01 <0.05 <0.01 <0.01 <0.01
2.2 兩組干預前后MCMQ得分
研究組干預后在面對得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屈服的得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回避得分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面對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屈服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MCMQ得分(±s, 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MCMQ得分(±s, 分)
組別 n 面對 回避 屈服研究組 80 干預前 19.5±3.2 16.9±2.2 13.1±2.1干預后 23.2±3.0 17.0±3.5 10.6±2.3 t 4.620 0.132 4.397 P<0.01 >0.05 <0.01對照組 80 干預前 19.6±3.4 16.5±3.1 13.3±3.4干預后 20.1±3.3 16.8±3.4 11.9±2.6 t 0.578 0.357 1.792 P>0.05 >0.05 >0.05干預后組間 t 3.807 0.225 2.051干預后組間 P <0.01 >0.05 <0.05
2.3 兩組干預前后QLQ-CCC得分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QLQ-CCC癥狀、情緒得分以及總分較干預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QLQ-CCC癥狀、情緒得分以及總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QLQ-CCC得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QLQ-CCC得分比較(±s,分)
組別 n 總分 癥狀 情緒 與他人關系研究組 80 干預前 104.1±12.9 34.1±4.3 31.1±5.9 20.1±4.5干預后 115.2±13.8 36.3±3.2 36.2±5.3 19.8±4.2 t 3.218 2.248 3.522 0.267 P<0.01 <0.05 <0.01 >0.05對照組 80 干預前 105.8±10.6 34.3±4.8 31.5±4.4 20.5±3.4干預后 103.2±9.9 33.2±4.2 30.6±4.7 18.9±4.1 t 0.982 0.945 0.766 1.645 P>0.05 >0.05 >0.05 >0.05干預后組間 t 3.870 3.033 4.330 0.840干預后組間 P <0.01 <0.01 <0.01 >0.05
癌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成為家人負擔”的想法,幾乎所有的癌癥患者都認為醫療費用給家庭造成負擔,部分患者認為家庭經濟情況難以維持后續的治療[3]。,癌癥患者的治療費用高,因此經濟負擔是我國癌癥患者面臨的一個最實際的客觀因素。(癌癥患者的治療費用高)而心理支持干預只能通過轉移注意力,引導患者積極治療,從而提高療效,間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4]。(確診)癌癥確診后,對患者及家人都是負性應激源,隨著治療的進行,患者從一個自立的個體轉變為要依賴他人,家庭結構也隨著變化,無法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這些均會增加患者的情感負擔,使患者產生自責、絕望、增加家人負擔等心理,影響患者及家屬(及患者)的關系,也影響患者的積極治療,甚至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不利于患者的治療[5]。
本研究中的心理支持護理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心理支持平臺,為患者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為患者提供社會支持,使患者有歸屬感,能夠身心放松,進行經驗交流,為患者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為患者提供社會支持,護理人員一對一的面對面交流,能及時解決患者的情緒波動。在溝通過程中,及時發現患者的情緒波動,出現新的心理問題,為患者提供建議和意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小組活動能夠鼓勵患者自己思考自己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減輕對家屬的依賴,從而改善其負擔感。本次研究的結果也顯示,在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PB各維度得分均顯著下降,并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干預后,說明心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負擔感。而患者的負擔感的減輕,負性情緒也會隨之減少,患者積極面對疾病的心態更為強烈,逃避及屈服的心態改善,提高患者的心理防御,進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6-8]。本次的干預效果評估是在干預6次完成后進行的,隨著干預的進行,患者逐漸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負擔感改善,生活質量也顯著改善。但是癌癥患者的心理支持護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干預結束后,還應該定時回訪,幫助患者舒緩不良情緒以預防出現的新的心理問題[9]。
綜上所述,心理支持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宮頸癌化療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情況,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及治療,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1] 劉清娥,張粉利,薛淑枝,等.心理護理對癌癥患者睡眠干預效果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0):3087-3088.
[2] 高乾梅.心理支持護理對改善癌癥化療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8):89-90.
[3] 任麗瑩.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在癌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6):234-235.
[4] 傅旭丹.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癌癥患者癌性疼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8):79-80.
[5] 韓記真,馬 嵐.心理護理對減輕奧沙利鉑化療不良反應60例患者的效果[J].現代養生,2015,0(6):191.
[6] 洪 娟,鄭潔蕓,朱美玲,等.健康教育干預癌癥患者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287-288.
[7] 張素娟.對癌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22-123.
[8] 王玉梅.心理護理用于癌癥患者治療的臨床價值研究[J].藥物與人,2014,27(11):138.
[9] 彭 瑩.心理護理對癌癥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4,21(9):184-18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2.124.02
熊冬梅(1974-),女,漢族,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腫瘤內科護理
鄧雪雁,本科,副主任護師,胃腸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