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登兵
(廣州市潤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職業教育在提高護工自我防護中的作用
彭登兵
(廣州市潤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探討與分析職業教育在提高護工自我防護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市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三甲醫院工作的護工6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予以以自我防護為主的職業教育,比較教育前后護工的自我防護能力。結果護工60例教育后各項自我防護知識的合格率明顯高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工60例教育后各項自我防護實踐情況明顯優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職業教育能提高護工的自我防護能力,從而確保護工的安全與身心健康。
護工;職業教育;自我防護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護工作為一種新型職業應運而生[1]。護工是對醫院護理工作的補充,長期與患者的密切接觸,易造成護工自身發生感染或患者繼發感染[2]。為了提高護工的自我防護能力,我們對護工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職業教育,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市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三甲醫院工作的護工60例為研究對象,均有護工上崗證。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齡32~59歲,平均(45.28±5.07)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3例,初中及高中19,高中以上8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評定護工教育前后的自我防護能力情況。參閱相關文獻并結合工作經驗自行設計護工自我防護知識掌握情況及自我防護實踐情況調查問卷。調查人員發放調查問卷并說明注意事項,護工現場做題完成本次調查。
1.2.2 綜合干預方法
本次護工職業教育指導以自我防護為主,教育時間為3個月,通過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手冊、集中培訓、現場模擬、講座及電教片等多種方式對其進行綜合教育。教育內容: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護工因文化層次較低,多為中年人,且無醫學知識等特點,使得其對自我防護意識淡薄[3]。職業教育時需加強對其素質和技能的培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清潔、消毒、洗手、隔離、傳染的概念,提高對自我防護的認識。加強安全防護陪訓: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重點強調對潛在危險因素的認知與防護。強化護工洗手意識、手衛生的強化培訓,手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徹底洗手能有效、直接預防醫院感染,且成本低[4]。利器接觸時的防護,教育護工接觸利器時不能直接伸手去接觸,需先戴好手套,再用鑷子取污染針頭或利器。針刺傷的正確處理方法,先擠出傷口血液,再流水沖洗傷口,最后消毒傷口。若被有傳染性疾病患者的污染利器刺傷時還需告知護士長予以對癥處理。體液、血液接觸時的防護,接觸前需戴好手套,接觸后脫掉手套并吸收,若出現體液、血液外濺時需戴面罩及防護鏡,若皮膚被體液、血液污染,則需立即清水沖洗。若患者患有感染疾病,則應戴口罩、手套、防護鏡,并穿隔離衣,護理完畢后一次性物品進行統一焚燒處理,其他物品進行消毒處理。防護設備的配置:護理時需配置好手套、口罩、帽子及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出現疫情時或流感流行期間,給護工統一注射疫苗或發放N95口罩,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強自我防護。完善防護保障體系:公司對護工上崗前需定期進行體檢,如肝功能、胸透等的檢查,避免出現交叉感染,解決患者及家屬的顧慮。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我防護知識掌握情況
護工60例教育后各項自我防護知識的合格率明顯高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自我防護知識掌握情況
2.2 自我防護實踐情況
護工60例教育后各項自我防護實踐情況明顯優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自我防護實踐情況
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及我國的基本國情,使得護工職業出現是一個必然的趨勢[5]。護工的特殊工作環境,使得其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發生感染。莫繼安等[6]表明護工職業暴露的發生率為100%,防護意識較差,防護知識嚴重缺乏,對職業暴露防護知識的需求度較高。本文對60例護工進行以“自我防護”為主的職業教育,結果護工教育后自我防護知識掌握情況及自我防護實踐情況明顯優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能提高護工的自我防護能力,從而確保護工的安全與身心健康。
[1] 萬榮珍,童小燕.護工自我防護能力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5, (12):1529-1530.
[2] 袁 芳.淺談婦產科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自我防護[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7):4816.
[3] 張 麗,李 麗,巴哈爾·不拉,等.護工的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6):66-67.
[4] 覃衢弘.病區護工手衛生狀況調查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4):819.
[5] 趙 彩,覃高柳,楊厚容,等.淺析基層ICU護工的自身職業安全[J].醫學信息,2012,25(8):379.
[6] 莫繼安,丁義敏,鄭德波,等.護工職業暴露現狀及防護知識調查分析[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6,29(1):41-44.
本文編輯:趙小龍
R192.6
B
ISSN.2096-2479.2017.02.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