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謙

一直以來,民營醫院都處于一種夾縫之中求生存的狀態,既要和公立醫院去競爭,又要想方設法吸引人才,還要規避各類可能發生的醫療風險。
面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困境,永善振華醫院獨辟蹊徑,通過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來凝聚和培養人才,通過醫治一批其他醫院不接收的危重病患來提升醫院的品牌效應和知名度,闖出了一條民營醫院發展的新路子。
醫院是職工們的家
經過十年的發展,永善振華醫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獨資民營現代化綜合性醫院,是永善縣城鎮職工醫保、新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人壽、財產保險公司定點合作醫院和駕駛員體檢、從業人員體檢定點單位。
用該醫院董事長沈順敏的話來說就是“職工不把醫院當家,醫院的發展就要抓瞎”。公司目前擁有職工120余人,其中5人獲得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從建院伊始,公司工會就把保障職工的各項合法權益和福利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并以此作為凝聚職工的主要措施。
職代會就是職工們提合理化建議和表達意愿訴求的最好平臺,基本上每年都能收到一百多條意見和建議。對于收到的每一項提案,醫院管理層都要安排責任部門逐一落實整改,同時,對于采納的合理化建議則會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一平臺,很多有價值的提案給醫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為了幫助醫院節約成本,有職工代表提議醫院下發的各類文件實行雙面打印,同時盡量用電子處方箋代替紙質處方箋。另一名職工代表則提議以科室為單位進行成本核算,盡最大努力把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僅這兩項提案,每年就能為醫院節約不少的開支。
為了提高醫院職工的醫務水平,該院依托工會“一活動一工程”活動作為主要平臺,開展急救知識、人工呼吸、護理等與各科室崗位密切相關的技能競賽。同時把醫生、護士外送到昆明、四川宜賓等地進行交流培訓,一批骨干醫生、護士通過這些培訓脫穎而出,如內兒科主任徐華僑去年被評為“昭通名醫”。
“保障好職工的各項福利待遇也是醫院能留住人的一項主要措施,在這方面醫院可以說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盡量多給職工提供實惠和便利。”振華醫院副院長、工會主席唐庭貴說。
醫院的職工食堂采用院方補助大部分、職工自付小部分的方式運行,職工只需出7元錢就能享受到一頓7菜一湯的午餐,4元錢一頓的早點價格也比外面便宜了將近一半,并且早點種類更豐富。
住房方面醫院也積極與縣總工會和住建部門協商,為有需求的職工提供公租房。
2014年進行工資集體協商時,職工方代表提出每年月工資增長200元的要求,當時醫院為了擴建向銀行貸款3000余萬,尚處于負債經營發展的關鍵時期,沒有足夠的資金滿足職工的這一需求,因此經過股東和管理層解釋和協商,最終把增長標準定為80元。目前該院的平均工資達4000元左右,這一收入水平在當地算是較高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院從未出現過拖欠職工工資的情況,每個月50余萬元的工資都是按時足額劃撥到賬,就算是在醫院發展最困難的時候,股東都是自掏腰包先把工資墊上。
正是在全院上下團結一心的拼搏下,永善振華醫院發展得越來越快,目前3000萬的銀行貸款只剩200余萬尚未還清,相信實現盈利后職工們將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
百姓口碑才是最好的宣傳
振華醫院基本每個科室都掛著幾面患者家屬贈送的錦旗,每一面錦旗后面都是一段救死扶傷的感人故事。這些錦旗上不乏“華佗再世”等贊美之詞,這些話讓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感到既欣慰又惶恐,唯有更加努力救治更多的患者。
投資振華醫院之前,沈順敏從事的是建筑行業的工作,當時他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搬磚、砌墻誰都會,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學點建橋、打隧道等別人不會的看家本領?,F在作為醫院的董事長,他也要求醫院全體人員積極進取,以過硬的醫術來贏得百姓的認可和口碑,一些科室的醫生甚至在成都、重慶等地都很有名氣,這些地方送過來的病人被治好的案例每年都會有好幾起。
重慶一小孩由于免疫力低下患上了一系列嚴重的疾病,小孩的父母帶著他輾轉成都、重慶等地的4家醫院治療都沒什么效果。在重慶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期間,同病房的一位家屬跟他推薦云南昭通永善振華醫院有一位徐醫生很擅長治療這類病情。雖然沒有具體問清楚這位徐醫生的姓名,但是他們還是決定來振華醫院試試。
到了振華醫院一打聽,才知道所謂的徐醫生就是昭通市名醫、內兒科主任徐華僑,他之前在永善縣中醫院任職,后來辭職到振華醫院,在當地稱得上是有名的兒科專家。
最終,這名小孩在振華醫院住院3天后就已經能夠下床活動,沒過多久就康復出院了。
就在記者采訪前十天,振華醫院剛剛收治了一名身體80%被開水燙傷的小孩,由于被燙傷后家長私自給小孩敷了一些草藥,導致傷口感染引發高燒。
無奈之下小孩的家長只得打電話向振華醫院的醫生求助,電話里了解清楚小孩的情況后,振華醫院醫生決定收治這個小孩。隨后,這個小孩在振華醫院得到妥善的救治,病情也逐漸好轉。
振華醫院還救治過一名80多歲的老人,這位老人當時已經失去知覺,經多方搶救都沒有效果。老人的子女都已經準備放棄治療,租好車子準備把老人送回家。
看到老人一息尚存,振華醫院的醫生覺得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一百分的努力,最終經過一個通宵的努力,老人竟然奇跡般地被搶救過來,并于5天后康復出院。為了表示對醫生的感謝,老人的家屬專門送來了一面錦旗。
另外還有一名長期癱瘓的患者,經多方醫治無效后在振華醫院通過微創手術把粘連的肌肉切開,最后從輪椅上站立起來。
“一些危重病人得以在我們醫院轉危為安,除了需要一線醫務人員具有過硬的本領之外,更離不開醫院領導層不畏承擔風險和病人家屬的支持和配合?!眳⑴c多起危重病人搶救的徐華僑頗有感觸地說。
救疾濟困凸顯民營醫院擔當
振華醫院的管理者深知醫院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當地政府和百姓的信賴和支持,主動去承擔更多一些社會責任,算是一種回報社會的有效方式。
遇到大小便失禁又無人照料的病人,醫院的護士都會為其清洗,并從食堂把飯菜打來床前一口一口地喂給他們吃;有時候病人差著三五百元的醫藥費實在無力湊齊,醫院的醫生也會自掏腰包幫他們補上……
遇到縣里舉辦運動會等大型活動時,振華醫院則派出救護車和醫療人員到現場提供醫療保障。去年一位孕婦由于在比賽現場站立時間過長,再加上天氣炎熱突然暈倒,被醫療人員第一時間抬上救護車送回醫院得到及時救治。
當地一些學校開運動會或者軍訓,只要有需求醫院都會給他們提供醫療幫助,一些中學學生軍訓7天,醫院的工作組就在學校堅守7天,讓一些中暑、扭傷的學生第一時間得到治療。
為了幫助鄉鎮衛生院提高醫療水平,振華醫院主動承擔起永善縣溪洛渡鎮衛生院醫生、護士的培訓工作,每年都會把他們請到醫院來,根據崗位進行全方位的跟班培訓。
振華醫院積極配合縣衛計部門的公益活動,每個月都會派出醫療組深入到偏遠的鄉鎮開展義診活動,免費為留守老人進行體檢和醫療咨詢。這些老人如果到醫院體檢,這些項目至少需要300元左右的費用,因此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有時候10多人的醫療組都應付不過來,只得選擇限制年齡讓老年人優先。
永善縣振華醫院免費為永善苗圃孤殘兒童進行健康體檢,體檢的項目有身高、體重、視力、聽力、色覺、嗅覺、呼吸、心律、血型、血常規、乙肝兩對半、HIV檢測。
昭通魯甸地震的時候,振華醫院組織全院職工進行愛心捐款,其中董事長沈順敏帶頭捐款6000元,共計籌集到善款2萬余元支援地震災區恢復重建。
除此之外,當內部職工遇到困難時,醫院工會也都能第一時間提供慰問和幫助。醫院保安徐師傅家庭困難,還要供兩個子女上大學,工會每年都會給予幾百元的幫扶,并聯系縣總工會將其納入金秋助學對象;職工本人或親屬生病住院,工會也都會及時送去慰問金。
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大家覺得醫院不再是簡單的工作單位,而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