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偉
李哥高升了,我打電話祝賀,他說:我們“80后”慢慢開始挑大梁了。聽了后我沉默良久,我們“80后”曾經是倍受懷疑的一代、曾經被認為是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曾經被認為是自私自利的一代、曾經被認為是無法獨立生活的一代。可是今天,我們太多的“80后”開始走上舞臺,劉翔、韓寒、郭敬明、丁俊暉、洪戰輝、賈斯汀.羅斯等大批“80后”人才已經家喻戶曉。其實,太多人低估了我們、小看了我們、輕視了我們,我們“80后”其實是覺醒的一代、進取的一代、獨立的一代、創新的一代、現實的一代、奮斗的一代,我們“80后”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代了。
我們“80后”是能抗壓的一代。我們“80后”現在大約有2億人,如今,我們三十而立,人生進入到工作、婚戀、生育模式。有人說:“80后”是尷尬的一代,生活苦不堪言,錢都讓50后60后掙去了,女人都給70后泡去了。”住房、婚戀、競爭壓力、父母贍養等,構成了 “80后”青年普遍面臨的現實枷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我們感到迷茫與焦慮。前幾天看了段關于“80后”的俏皮話: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當我們要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當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當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找工作是沒人理會的;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免費的;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價是讓人崩潰的……這正是對我們“80后”真實的寫照,我們正是在充滿壓力、充滿競爭、充滿未知的環境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面對壓力,我們選擇挺頭面對;面對競爭,我們堅持一往無前;面對未知,我們相信努力總會有回報。我們“80后”堅信沙粒一定會變成珍珠,石頭總會化作黃金,我們“80后”的魅力,應當叫枯枝長出鮮果,沙漠布滿森林……這才是“80后”的美,“80后”的能力。我們“80后”不懼壓力,因為我們能面對壓力、挑戰壓力、克服壓力,壓力讓我們“80后”越來越強、越來越好。
我們“80后”是有責任心的一代。韓愈有句詩叫:辛勤奉養十余人,上有慈親下妻子。正是說我們“80后”的生活現狀,我們上有4位老人要贍養,下有2個孩子要撫育,還有自己的工作要完成。如此壓力、如此現狀、如此艱難,我們“80后”沒有退縮、沒有拋棄、沒有不耐煩。我們再忙也會在父親生日那天送上蛋糕、我們再累也會利用周末陪孩子讀書看海、我們再忙母親病了也會去照顧,這正是因為我們“80后”對父母、家庭的責任心,我們認為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因此該我們負起的責任,我們絕不推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對我們“80后”工作的寫照。我們“80后”有的走上了縣處級崗位,有的走上了科研核心,有的當上了大學副教授……無論在任何崗位我們都不忘責任,努力前進,因為我們已經漸漸成為了國家和社會的基礎、我們漸漸成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一線工作者、我們漸漸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堅信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我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責任心是我們“80后”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正是靠著這個責任心讓我們“80后”逐漸在歷史的舞臺脫穎而出。
我們“80后”是熱愛學習的一代。我們“80后”走過了最嚴峻的中考、高考之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學習時光,有人曾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高考,真的是一點不夸張。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培養了我們“80后”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學習技巧,甚至使學習成為我們的一項習慣,伴隨終生。據統計,目前已經有20位“80后”先后入選了國家杰青和長江學者,其中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南京大學王欣然教授和山東大學張澄教授三位“80后”更是同時入選了國家杰青和長江學者。中科院的人才隊伍中,35歲以下科技人才比例已經超過了50%。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濟寧市委常委張輝等80后官員已經屢見不鮮。我們“80后”是背著“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些名言長大的,我們80后是在“學習”的陪伴下長大的,我們 “80后”將會成為永遠堅持學習的一代。
我們“80后”長大了、我們“80后”成熟了、我們“80后”獨立了、我們“80后”開始走上了歷史舞臺,請重新看一看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用贊美的眼光、用長遠的眼光,我們“80”后已經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是“80后”,我們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