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峰
為了順應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就業、高校教育改革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剖析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展開社會調研的情況下,對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改革進行模塊化改革設計,將實訓課程劃分成幾個主要模塊,嚴格按照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及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選擇最佳的課程模塊做好靈活搭配與組合。全面提升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藝術學科畢業生的競爭力,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資本市場持續健全,藝術學科的發展在創新創造社會文化發展活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藝術學科自然而然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門專業。所以,眾多地方高校均開設了藝術學科專業。近幾年來,隨著藝術學科專業學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藝術學科畢業生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當前社會對于藝術學科畢業生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掌握一定的藝術學科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較好的實踐經驗。
有數據統計顯示,當前社會對于藝術學科畢業生就業中必須具備的能力排序情況如下:實踐能力90%、創造能力14%、協調能力42%和交際能力8%。因此可以看出,社會對于藝術學科畢業生的知識結構以及能力要求不單單局限在掌握基礎專業知識,更重要的還在于掌握一定的實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藝術學科實訓課程是提升和培養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踐能力十分重要的手段。所以,必須針對藝術學科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堅持以提升藝術學科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以滿足當前社會需求,對藝術學科實訓課程做出模塊化設計。
一、 藝術學科實訓課程現狀分析
地方高校藝術學科教育的原則是堅持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應用能力為主,滿足社會需求為根本原則,以促進藝術學科畢業生就業為核心。藝術學科學生通過在校學習,不僅能夠掌握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更能學到一定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也是地方高校藝術學科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務之一。藝術學科本身也是一個有著較強實踐性的專業。所以,藝術學科實訓課程是藝術學科專業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當前,地方高校藝術學科實訓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可以劃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在校開展藝術實踐,不僅有基礎藝術技能的訓練,更有導師為學生布置的實踐課程,例如藝術匯報演出等。這種實訓主要是在導師的安排下開展的。另外一類是學生在校外實訓,通常是在實習單位開展的。這種實習大部分是以綜合練習為主。學生可以自行發揮出自主創造性,導師指導為輔。借助藝術學科實訓教學,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了解自身能力是否滿足社會需要。
然而通過對最近幾年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學習情況來看,在實訓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第一,藝術學科實訓課程教學地位偏低,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即使目前很多地方高校提倡加強對藝術學科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然而從實際實訓課程情況來看,大部分是理論基礎知識的灌輸,學校不夠重視實訓課程的開展,缺乏實訓課時,實訓質量偏低。第二,實訓課程內容和設置與實踐嚴重脫節,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地方高校藝術學科實訓課程內容安排大部分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導師安排具體的內容學生以完成作業的形式開展實訓,并不是以學生為主導,學生無法了解社會的需要,“閉門造車”的問題十分突出。第三,缺乏對校外實訓的監督。學校無法掌握學生在校外實訓的情況,個別學生抱有僥幸心理,不積極參與社會實訓,上交的實訓報告大多雷同,等等。
二、社會需求導向的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模塊化設計的必要性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是順應學生就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就業導向指的是以藝術學科畢業生上崗就業為目的,結合崗位標準開展“零差異”實訓課程教學。讓學生掌握在工作崗位中必須掌握的能力,不需要接受崗前培訓即可上崗,滿足了社會上眾多企事業單位對于藝術學科畢業生的人才聘用需要,同時也節約了用人單位的培養成本。此外,提升藝術學科畢業生的實踐技能也是提升其綜合素質的表現,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有效減輕了學生的就業壓力。
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接軌社會需求的實訓課程改革路徑探索
2.模塊化設計是實訓課程改革和促進學生就業的需要
實施“模塊化”課程設計主要是根據模塊化的想法和編制原則來搭建一套先進的實訓課程模式,將實訓課程內容進行拆解為不同的模塊,最終形成實訓課程模塊庫,根據藝術學科畢業生培養要求,結合社會需求及每位學生的現實狀況,從多個課程模塊中進行選擇、進行組合,達到改造教學課程的目標,進而滿足社會的需要。模塊化實訓課程設計的突出優點有:第一,針對性強,更加貼近社會需求。不同的課程模塊設置了不同的內容,具體可以結合當前社會需求來設定和調整內容,以實現和社會需求的完美銜接。第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不同的實訓模塊采取的教學方式往往不同。第三,便于教學管理。減少實訓課程內容有利于提升教師對藝術學科畢業生的教學管理難度,有效保障了教學質量。設置模塊化教學也能夠讓藝術學科畢業生滿足某些特定崗位的需求,做到和崗位要求“零距離”,有效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社會需求導向的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模塊化設計的實施
1.實施原則
(1)科學性原則
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模塊的內容選擇和內容涉及都必須嚴格按照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來進行,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切不可隨意改變,在做實訓課程模塊設計之前必須做好調研及論證。做到各個模塊之間具有獨立性,同時從整個實訓課程體系設計來看,不同的模塊內容涉及又存在銜接關系。
(2)自主性原則
藝術學科實訓模塊課程主要可以劃分成兩類:其一是必修模塊;其二是選修模塊。其中必修模塊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內容,選修模塊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畢業后想從事的工作類型。選修模塊課程數量偏多,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方便學生做出自主性選擇。
(3)實用性原則
設計實訓課程模塊必須立足于當前社會的需要,知識內容的選定必須具有實用性,盡可能貼合實際工作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參加實訓課程訓練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實訓課程內容還應該結合當前社會的變化做好及時更新,反映出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內容,改變學生能力和社會能力需求相脫節的現狀。地方高校應該加大對基礎硬件設施方面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多媒體教室基礎設備購買和安裝,并且還應該針對藝術學科這一專業配備相應的教學基礎硬件設施,還可以專門針對學生課外實踐等配備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基礎硬件設施,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學科專業水平創造更好的條件。
2.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1)社會調研
對近三年畢業的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展開調查,可以通過座談會或者是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了解這些畢業生在目前從事的崗位中的表現。掌握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之后再對實訓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則更有針對性。比如對音樂專業畢業生展開調研,調查學生畢業之后在工作中的表現,讓學生談談對所從事工作的看法。
(2)師生座談
從以往的課程教學中可以看出,學生通常是被動接受的,沒有機會參與到其中。所以,課程內容和設計均無法充分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差異,以至于教學效果較差。開展師生座談,掌握學生的共性特點及個性差異,了解學生對于實訓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看法和意見,積極采納他們提出的可行性建議,讓實訓課程內容設計滿足學生的需求。組織畢業生談話活動,邀請畢業生和在讀生代表一起洽談,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將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融入到學校實訓課程改革中,讓在校生在實訓課程中學到更多和工作崗位需求相匹配的能力。
3.實施方案
(1)課程模塊設計
通過以上的社會調研以及師生座談的考察結果,我們可以將藝術學科實訓課程劃分成三大類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及就業方向綜合實訓模塊。其中,專業技能課程模塊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如何快速掌握這些技能;專業基礎課程模塊要求學生掌握藝術學科基礎課程內容;就業方向綜合實訓模塊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將來的就業方向選擇合適的模塊進行學習。
(2)實訓課程進度安排
鑒于大學最后一個學年藝術學科畢業生忙于考研或找工作,針對藝術學科綜合實訓課程的學習存在較大的“敷衍了事”心理,難以收獲良好的實訓效果。所以,將藝術學科綜合實訓課程的進度安排在第六學期。
4.實施中需注意的問題
(1)創新當前教學管理模式
從目前來看,很多地方高校藝術學科教學采用的依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教學,而模塊化實訓課程的實施通常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因此上課班級和行政班級二者是分離的,因此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管理觀念,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創建信息化的教務管理系統,方便學生選課,方便學校組織考試。此外,還需要改變當前的教學評價體系,創建新的實訓課程評價體系。比如在開展音樂專業學生實訓課程的過程中,應該多增加有關表演和彩排等內容,通過增加在?;蛐M獾谋硌萁涷瀸崿F素質教育。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應緊緊圍繞“理論+實踐”這一核心內容來開展,學?;蛟合刀嘟M織大型音樂演奏會,安排學生參與大型商業演出,等等,通過實踐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理解。
(2)優化當前的教材內容
對于藝術學科教學而言,教材一直是保障藝術學科實訓課程教學質量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實訓課程的改革前提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改革,教材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必須和模塊化實訓課程設計的內容相吻合,改變傳統的仿真模擬訓練模式,結合地方或者是企事業單位的崗位要求進行編寫,如此方能體現出藝術學科畢業生社會需求導向模塊化實訓的特點。很有必要綜合編寫一套完全適用于我國大部分地方院校藝術學科專業學生學習的專業教材,此教材編寫一定要具有較強科學性的,而且對于藝術學科專業教師而言也應該加強創新和整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分做到不斷創新和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能夠創新出一套比較具有創新性的,并且是適合藝術學科專業特點的較為實用的專業教學方法,全面提升藝術學科專業教學質量。
(3)全面提升實訓課程的師資水平
藝術學科畢業生實訓課程的實施必須要有一支綜合素質較強,尤其是實踐水平較高的師資團隊,如此方能勝任實訓課程教學的任務。盡可能地讓青年教師參與到實訓課程中,和學生打成一片。除此之外,還可從外部聘請專業的高級校企合作人才來任教。比如,定期組織音樂學院的導師參與全國教師專業訓練,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帶入實訓課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從實訓課程中學到知識和技能。
四、總結
結合當前社會需求,對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開展實訓課程教學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重要內容,使得藝術學科課程教學和當前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畢業生未來就業緊密結合在一起,能夠最大限度地把實訓課程和學生未來的工作內容對應起來,同時也讓藝術學科畢業生的學習目標變得更加具象化,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也滿足了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2014年度重點平臺建設躍升計劃及重大成果課題“地方高校藝術學科畢業生接軌社會需求的實訓課程改革路徑探索”(編號2014GXJK13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鄒心之,李敏艷.高職市場營銷專業“雙路徑”實訓改革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5(17).
[2]涂富秀.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實訓課程的困境及改革路徑[J].武夷學院學報,2016(2).
[3]孫力.以欄目促教學,開設獨立實訓課程,打造校內外實習平臺——關于廣播電視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的思考[J].三江高教,2015(6).
[4]張德化,劉霞.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性課程改革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6).
[5]關艷閣.現代國家職業標準導向下的高職課程改革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5).
[6]張明文.中職選擇性課程改革的實施路徑探索——以溫嶺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選擇性課改為例[J].職業,2016(3).
[7]張榕泉,吳海燕,夏建紅,江星,張超.地方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0).
[8]曹大勇,陳鳴.實踐先導依托“項目工作室制”重塑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高職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微[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9]張愛蓮.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中職學前教育課程管理研究——以藝術教育課程建設為例[J].魯東大學,2013(4).
[10]周海清.湖南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以湖南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2014(9).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