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科

2016年9月8日晚,由浙江人講述錢江兩岸故事的大型人文紀錄片《錢塘江》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片中,在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開化,早起的漁夫在江上撐著竹筏的詩意畫面深深吸引并感染了觀眾。開化的生態環境經過近幾年的綜合治理而變得越發美麗。
2006年8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開化縣考察調研,勉勵開化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鼓勵鄉親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十年來,開化全縣上下牢記這份囑托,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富民,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新路,甩掉了“欠發達”,實現了“綠富美”。
十年來,開化始終牢記總書記“保護好錢江源頭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把保護生態作為首要擔當。縣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7%,出境水Ⅰ類Ⅱ類水質占比接近100%,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PM2.5控制在30以內。首批“中國天然氧吧”、錢江源國家公園花落開化。
“開化是個好地方,我還是要回去看看的,請代我向開化基層的同志們問好!”2016年2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聽取開化縣委書記項瑞良關于開化縣“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推進落實情況的匯報后,表示肯定,并深情寄語開化父老鄉親。
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
開化歷來就是照著綠色發展、生態傳承的路子走的,呵護綠水青山,綠色與生態相生共榮是全縣人民的共識。長虹鄉的西坑自然村殺豬敬魚風俗已沿襲百年之久,先輩們當時為了做到令行禁止,西坑家族還宰殺了一頭大肥豬,家家戶戶分吃豬肉,規定今后若發現偷魚或捕魚行為,偷魚者將宰殺大肥豬來向村民們“謝罪”。此外,蘇莊鎮的保苗節、村頭鎮的封山節,雖然不同,但追求的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道法自然。
春節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全縣干部群眾分赴各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至今已經持續了35年,人們親手栽下一棵棵樹苗,迎接春天的到來,35年中,開化縣森林覆蓋率從60.1%提高到80.7%,林地面積從196.9萬畝增加到271.2萬畝,森林蓄積量從491.5萬立方米增加到1078萬立方米。
“我們要把整個開化打造成一個全域大公園大景區。”開化縣文化旅游局局長頗為自豪地介紹。開化最大的資源是生態,最大的優勢也是生態。讓生態帶動經濟、文化、旅游發展,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華麗轉型。
2003年3月,縣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力爭用五年時間把開化基本建成生態縣”。6月,開化生態規劃通過專家論證,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國家級論證的生態縣建設規劃,生態立縣走上正軌。在這以后,縣主要領導換了一任又一任,但堅持生態立縣始終不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近年,開化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制度特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先試、走在前列。
全力推進治水拆違,一年內關停、轉型全縣高污染企業,其中“歷史悠久”的紅磚廠全部關停。在音坑鄉,廢舊磚窯改建的“紅窯里”特色民宿紅得火爆。
一大早,62歲的姚志國換上那套已經洗得發白的工作服,他依然保持著30年來早起去磚瓦廠勞作的習慣。不過現在他不是去燒磚,而是去兒子姚宏燕等人投資的“紅窯里”創意民宿幫忙。在磚瓦廠里摸爬滾打多年,姚志國沒有想到,年過花甲竟轉行到當下最火的民宿經濟。
2016年5月,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第四次來到浙江,他要拍一部《綠色發展》的紀錄片。
在開化縣龍門村,羅伯特·庫恩對著鏡頭說:“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環境不斷變好,村民開始經營民宿和餐飲。村民告訴我,這叫‘農家樂。”
開化的許多政策也延續了先輩們保護生態的理念,近年,開化實施全域禁漁、禁伐,大力整治盜伐濫伐、亂采亂挖、電魚毒魚等違法行為;全面落實功能定位,深入實施國家“多規合一”試點,推動縣域按照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城鎮發展三大空間科學布局,實施有計劃的保護、有重點的開發。
國家公園試點花落開化,打造浙江新樣板
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確定9個省市試點國家公園體制,開化位列其中。
2016年6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同意《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開化縣為試點全國第四個、浙江省唯一一個。
如今,“開化國家公園”凝聚著35萬開化人追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夢想,凝聚著開化人苦干創業的自覺擔當。一場綠色變革正在這里風生水起。
華埠鎮華東村齊新自然村,原有一個年飼養量8000余頭的養豬場,在國內知名花卉企業森禾集團的全域景觀設計和建設下,豬圈變成如今的花卉主題公園。附近村民原先的養豬場也全部依托花卉主題公園的旅游資源,向民宿轉型,有約800張床位正在改建中。
下淤村的一段水岸,由以前的無人問津變為現在每年為村集體貢獻45萬元租金的“黃金水岸”,其中由廢棄水泵房改造成的體驗香道、茶道、琴道等中華傳統文化的“漢唐香府”引來很多游人。老板段書權是開化人,在杭州創業多年,他相中了這一方美景,投資2600萬元打造了這處場所。段書權說:“這里的生態資源十分適合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因為國家公園的建設讓這一段水岸有了人氣,相信越來越多在外開化人會回到開化再創業。”
在環境、人氣發生綠色變革的同時,一場主動適應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的行政機構改革也在開化展開:設立了開化國家公園黨工委、管委會;推行“區政合一”模式,19個鄉鎮、園區撤并整合成14個鄉鎮,完成了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僅機構總數就從63個減少到37個,精簡了41.3%,建立起高效的大部制運行體系;開化還出臺了“史上最嚴格”的山水林田河管理辦法,全面規范生態資源管理。
綠色崛起養育世上稀有“好地方”,生態文明扮靚詩畫山水
開化以“山披彩、河見魚、田如畫、路成景、城扮靚”為目標,深入實施“環境提升行動”,宜居化打造美麗集鎮,治臟治亂,彰顯特色;把生態旅游業培育成開化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抓集聚、造美景、強配套、聚人氣,積極促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構建能帶來金山銀山的生態產業體系。
生態產業體系釋放的生態紅利已經改變了許多村莊,金星村村支書鄭初一見證著時代的變化,走在風景如畫的村中,他介紹:“十年前,全村沒有一輛小汽車,如今幾乎一戶一車;十年前,全村只有一條水泥路,如今一條條水泥村道通到每家每戶;十年前,露天廁所、垃圾池隨處可見,如今排污一戶一管,村中鳥語花香;十年前,全村700個村民有500個在外打工,如今基本回村創業;十年前,村民到處找工做,如今采茶造林需要到外村雇工百余人,每人每天發工資200至300元……”金星村的這十年,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完美典型。
國家公園建設扮靚詩畫山水,開化的綠色“磁吸”效應越來越強。甲殼蟲動漫文化產業園、錢江源水湖楓樓旅游景區開發項目、白石尖景區項目、火車站項目等億元、10億元項目陸續落戶開化,縣外旅游投資、環保企業投資井噴式增長,世界地擲球錦標賽、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等國內外重大賽事先后選址開化,就連開化特色美食也引起了國際友人的關注,來自英國的廚師Thomas被G20杭州峰會吸引至中國,又被獨有的鄉土食材吸引至開化縣長虹鄉。每天清晨他就在翻譯和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在古老的高田坑村尋找最新鮮的食材,對清水魚、青螄、汽糕等開化本土食材的鮮、香更是贊不絕口,經過他以西餐手法烹飪,白葡萄酒燴青螄、藍莓杏仁汽糕、甜點等菜式讓開化的美食瞬間擁有“國際范”。諸如此類故事難以盡數,各類資源被開化的綠色招牌所吸引而進入開化,也將開化好地方的口碑傳向世界。
生態文明帶動了特色小鎮建設與文藝創作。開化根緣小鎮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并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浙江省新音樂新題材音樂新作展演活動在開化舉行,開化女聲組合《送你一個錢江源》、古箏三重奏《石上泉》、男女聲對唱《走進天然氧吧》分獲創作、表演、輔導獎項。開化縣馬金鎮、蘇莊鎮榮膺“浙江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一本規劃”統領、“一張藍圖”指引。十年征程,開化找到了一把打開“兩山”之門的“金鑰匙”;著眼未來,開化將堅持“一路前行”,把“兩山”之門開得更大,把富民之路拓得更寬,把綠水青山護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全力打造詩畫山水、國家公園、幸福開化!